书城政治话说干部教育
60040500000007

第7章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夯实学院办学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办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要靠各项教学基础性工作的整体推进。

第一,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学院的一项原创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对教材建设规划做进一步论证;要以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落实各项教材的编撰;要在继续试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进一步修改完善,精益求精,然后正式出版;要着手编写以井冈山斗争史、中央苏区史、湘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其他中共党史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料丛书;要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建设。

第二,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院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个性化办学的前提条件。学科的强大是一所学校实力的体现,但学科建设切忌贪多求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重点学科,培育优势学科,形成特色学科。根据学院的功能定位,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共党史、党建、领导科学、基本国情等为主的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兼顾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一般学科。在学科建设中,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要树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或独一无二的研究方向,如党史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央苏区史,党建中的井冈山精神研究,领导科学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等,都具有极强的区域特色,能体现自身优势。要创设优良的整体一致的科研环境,增强个体和团体之间发展目标的协调,就是说,教研人员在选定学科方向时,一定要注意围绕学院的功能定位,这样才能形成学院学科的整体合力。二是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要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学科带头人,学科发展就难以为继。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注重学术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三是要加强学术成果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科学研究。缺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就难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累积。要紧紧围绕学科方向开展科研立项,开展学术研究,使本学科在科研立项、课题经费、学术成果等方面得到全面拓展,并持续地向高水平发展。四是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眼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教学工作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要大力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形成动态、开放化、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更好地为教学培训工作服务。

第三,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学科是专门化知识的学术形态,课程则是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我们从事的是党的中高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因此学院从性质上说应该是一所教学型院校,课程开设与开发能力也就成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落脚点。从一年来的教学培训情况看,课程建设已成为制约教学水平的瓶颈。课程开发是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关键环节,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则教学内容势必单薄、重复,形成“老三篇”,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学员不解渴,合作办学单位不满意。更重要的是,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就无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课程建设已成为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做好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科研要紧紧围绕学院功能定位,注重研究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学员关心的问题,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提高科研成果向课堂的转化能力,为教学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二是要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形成两类课程,一种是相对固定的课程,如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井冈山精神等系列课程,这是我们的教学特色,必须始终坚持,并做成精品;同时,要增强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服务能力,增强对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与时俱进地开发新的课程,如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课程,这样,我们的课程才能体现教学的时代性,才能更好地符合党对广大干部的培训要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学员的培训需求,才能更好地面向培训市场,提高学院培训的竞争力。三是要加快落实现有课程建设大纲中的课程开发工作,通过有效措施,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加快课程设计到课程进入课堂的时间。四是要加快案例课程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拓展学院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推进教学手段建设。一是提高使用能力。信息化建设重在使用,不能让资源浪费、设备闲置。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二是要注重发挥网络作用,把远程教学网络直接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教研人员提供最新、最快、最直接的信息与资料。教研人员要切实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的利用能力。三是要使信息化建设直接服务于学员,逐步建设网上课程,开发视频点播系统,帮助学员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2005年12月29日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05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