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导弹
5929800000014

第14章 专啃硬骨头——反坦克导弹

坦克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了战场上的攻防利器。它用其坚硬无比的钢铁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对于如何对付这种巨大的战场“恐龙”,也成为了攻守双方必须面对的难题。

自从导弹出现以后,人们就想把这种精确的智能武器用于反坦克。在1950年代法国研制了第一种反坦克导弹,并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使用。到现在,反坦克导弹已经发展了4代。

第一代导弹是有线制导的型号,当时的导弹都拖着长长的导线,这种导线很细,也很结实。导弹操作人员通过导线控制导弹的飞行,命中精度很高。但是射手很容易遭到敌人的打击,导弹的飞行速度也很慢。

现在服役的主要是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主要有美国的“标枪”、“陶式”、“地狱火”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的“米兰”等。

反坦克导弹有不同的发射方式,“标枪”是一种便携式肩扛导弹。而“地狱火”则是一种重型反坦克导弹,其在A-10雷电攻击机和阿帕奇直升机上装备。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单兵使用的“标枪”导弹。

1.美国“标枪”导弹

“标枪”导弹是美国最新式的反坦克导弹,1989年开始研制,目前已经装备部队。这种导弹是为了替换美军第一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龙”。

“龙”式导弹精度很差,而且难以对付移动目标。美军1989年决定研制一种新的更加精准和轻便的反装甲导弹,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联合研制的“标枪”博得了陆军的青睐。

“标枪”最大的优点是它是一种“发射后不管”导弹,这使得导弹射手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因为把导弹发射出去以后,射手就可以隐蔽起来,躲避敌人的反击。如果不隐蔽,敌方反击的炮火一般会在7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内降临。

传统肩射式反坦克导弹均是指令制导的,为了命中坦克,士兵必须瞄准目标并且引导导弹飞行。发射这样的导弹通常会发出很大的声响,烟雾及碎片会从导弹的发射管尾部冲出,这样很容易导致敌人发现导弹的来源并进行还击,士兵必须要么击毁坦克要么放弃这次攻击。

但是“标枪”采用红外和光学制导,导弹发射后,它会自主制导飞向目标。这样,士兵可以迅速移动以躲避敌方还击火力或快速准备下一轮攻击。

“标枪”制导系统的核心是一组数字成像芯片,其能够探测出战场上物体所发出的不可见的红外射线。士兵使用光学或红外观察器瞄准目标。步兵发现目标后按下发射按钮,导弹成像芯片捕获目标电子图像,然后自行从发射管中发射。在导弹飞向目标途中,其摄像系统每秒获取目标的新图像并与其存储器内的图像进行匹配。如果目标移动,导弹仍会锁定它直至摧毁。

“标枪”发射后的飞行高度很高,最后是从坦克上方进行攻击。“顶部攻击”使得导弹规避了坦克所采取的普通对抗手段,如产生烟雾以混淆导弹及士兵的视线。更重要的是,“标枪”所攻击的是坦克装甲最为薄弱的地方。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海军陆战队以及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都装备了“标枪”,其有效射程为2500米。但是,“标枪”也可以攻击65米远的目标,这就使得它比较适于在狭小地区作战,如巷战。

美国的“标枪”导弹以“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来提高战场的生存力,而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则在增加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减少暴露时间上下足了功夫。

2.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

在伊拉克战场,美军的主战坦克可以说是肆无忌惮,没有敌手。因为伊拉克游击队手中的火箭筒和大部分反坦克导弹都难以对装备有1000多毫米装甲的M1A2坦克构成威胁。但是,美军的主战坦克也有克星,这就是俄罗斯的“短号”反坦克导弹。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导弹,因为它操作非常简单,这使得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大有市场,用俄罗斯人的话说“只要会打鸟,就会使用‘短号’”。另外,这种导弹的价格非常优惠,一枚“标枪”可以买半打“短号”。

“短号”是俄罗斯图拉仪器设计局发展的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它在射程、反应速度、飞行速度和破甲能力方面是同类导弹中最好的,只是在制导系统、攻击方式方面较为薄弱。

“短号”在白天的射程为5000米,晚上射程为3500米,超过了一般坦克的打击范围,射程的优势保证了发射人员可以在较为安全的地区向坦克发动袭击。

其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秒420米,超音速飞行使得敌人难以躲避。它的破甲能力为1200毫米,足以对付坦克非正面的装甲。其机动性极好,“短号”导弹(连同发射筒)每枚重29千克,发射系统总重量为31千克。一个2~3人的步兵班组就可以携带一套系统进行机动作战,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在各种车辆上。

“短号”反坦克导弹虽然属于反坦克武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但实际上却是战场多面手,是为完成更广泛的作战任务而设计的。

俄罗斯军事专家根据在阿富汗的实战经验和对未来战争的深刻分析认为,在任何作战情况下,反坦克导弹在战斗中的目标只有30%~35%是坦克和装甲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随步兵作战的轻型火炮,用来打击各类掩体和野战工事。这种多用途的要求,成为研制“短号”最根本的依据,对其技术性能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短号”反坦克导弹既可以搭载在越野汽车、装甲车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发射,不仅用来对付具有披挂反应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而且可用来攻击各类野战工事。

3.中国“红箭”反坦克导弹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前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陈兵百万,尤其是其强大的装甲集群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快速研制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反坦克导弹就是在这种国际关系日趋紧张的国际大环境下展开的。

1979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红箭-7”反坦克导弹,它属于第一代有线制导导弹,虽然和当时美、苏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差了一代以上,但是基本满足了部队对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红箭-8”和“红箭-9”两代反坦克导弹。

“红箭-9”是我国最先进的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也有在直升机上发射的型号。它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便于快速机动作战等特点,是陆军军、师两级反坦克作战的重要火力。

它与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构成远、中、近火力梯次,主要攻击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攻击敌钢筋混凝土工事和火力点。

“红箭-9”采用光学瞄准、发射筒发射、电视测角、激光指令传输、三点导向和数字化控制技术。发射后,射手要做的只是始终将瞄准线对准目标,制导装置自动发出激光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红箭-9”还配有热成像系统,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装填了导弹的发射筒重37千克,弹径152毫米,有效射程6000米,射速为每分钟2枚。

它采用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最大破甲威力达1200毫米,可以击穿世界上所有种类的现役坦克。“红箭-9”反坦克导弹系统可以装载在越野车、装甲车、舰艇和直升机等各种平台上,通用性强。

虽然“红箭-9”的各项性能较优异,但是由于整个发射系统过重,不适合单兵携带。因此,便携式的“红箭-8”还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红箭-8”是我国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也是我国目前主力反坦克导弹,通用性很强,单兵、装甲车或者直升机,甚至是大街上跑的越野车都可以发射。

但是“红箭-8”系列都是采用有线制导方式,不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最新型的“红箭-8L”射程白天为100~4000米,夜间为100~2000米。它的命中率大于90%,能击穿220毫米倾斜68度带反应装甲的均质装甲钢板。它的制导方式为采用光学或热成像仪进行观察瞄准,通过电视或热成像仪测角,通过数字式控制器产生指令,由导线传输指令控制导弹飞行命中目标。

该导弹瞄准发射方式和俄“短号”导弹一样,采用潜望瞄准,卧姿发射,便于射手隐蔽发射,提高战场生存率,昼夜使用同一目镜即可完成瞄准发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