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危机与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探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9237300000001

第1章 资本主义历史及其阶段性危机概论

资本的存在远早于资本主义。资本这个名称最初源是对动物以及个人的交易与占有,后演化为对一切有形无形商品的买卖与占有。对资本、资本家及资本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历史渐进的过程。而对资本主义进行分类却相对较晚,且与资本主义的分期论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分期理论中,颇为著名的概括有:西法亭的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三阶段;列宁的早期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三个阶段;保罗·斯威齐的竞争性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阶段。而因为历史及认知等诸多因素,人们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多样性认识并不充分且存在诸多分歧,因而并未形成明确分类,在此笔者姑且将此间资本主义称之为“混合资本主义”。

第一节 商业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诞生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即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解体导致资本主义各要素获得释放。

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向资本主义过渡。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人本主义在英国的广泛传播和全欧范围内的宗教改革;另一方面也由于出生率高引发的“人口革命”以及海外大量金银流入导致的“价格革命”,因此具有明显的商业特征。商业的迅速拓展使得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单个手工工场不能适应资本快速积累的需求。可以说,这一时期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就是商业拓展带来的商业资本。同时,商业资本有对工业资产进行大量有益补充,并推动工业商品的流通销售。所以,在资本主义起源的角度来看,没有商业资本就没有资本主义。事实上,在此时期,对资本的积累和扩张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重商主义观念和政策。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导向是市场需求,甚至人类的劳动力都成为市场中的一种商品,且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依赖于市场。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就是为统一国内市场和拓展海外市场所推动。在这两个重要因素中,政府都起到了强大的干预作用。王国政府通过军事暴力、颁布法律以及订立同盟形成政治统一体和民族市场。因此从经济的自由程度而言,此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类型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管制特征。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取决于各种特权,即王国政府给予的各种特许状,这尤为明显地体现在英、荷的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过程中。

另外,对现代资本主义历史的观察让我们能够总结出三种主要的产权制度,即“集中私有产权”“分散私有产权”和“国家产权”三种制度。也正因如此,资本主义才建立起摆脱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并进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支配性优势。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影响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属于企业,权利人是企业所有者,所以剩余价值法律上属于所有者本人。

商业资本主义虽然极大地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资本的积累和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就对前资本主义的压倒性优势而言,则为时过早。因为在核心的生产领域,即工业领域,商业资本主义能够做到的显然不多。因此,这一重要的历史任务落在了资本主义的下一个阶段至至至工业资本主义的肩上,从而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类型和模式的极大改变。

第二节 工业资本主义

工业资本主义无疑是在商业资本主义积累的大量资本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的。与之前的商业化不同的是,它开启并完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资本主义工业化率先从轻工业领域开始,因为相比重工业来说,投资较少,周期较短,获取利润相对容易,并且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本。

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尤其是重工业化时期,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出现强强联合的行业垄断。工业资本主义的成熟不仅表现于横向、纵向的联合垄断,还存在于海外扩张的加剧与广泛。另外,工业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与商业资本主义有很大差异,从集中产权制度转变为分散产权制度。

随着工业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演变,其企业管理结构变化更是剧烈而深远。商业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所有权从法律上赋予他们有限特权,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将工人阶级排除在管理之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开启了现代资本主义产权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新纪元,并且长盛不衰。

工业资本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迥异,也给其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并且呈现二歧性特征。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基本单元是商品,故所有社会关系常常被简化为交换关系。社会交换为市场所调配,这意味着所有社会代理人必定被赋予契约自由,这就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然而在解除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同时,又为资本雇佣关系所代替。这就带来了两方面的后果,尤其是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由上可知,工业资本主义在商业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资本主义本身,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因素在各个领域全面排挤了前资本主义因素,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然而,工业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激发了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已经显露的阶级矛盾,迫使自己在产权制度方面进行改革,集中产权制度演变成分散产权制度,力图缓和制度危机与阶级矛盾。这样的历史境遇,当然要求其进行更深入的变革,资本主义由此亦进入新的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节 金融资本主义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积累的诸多矛盾,如社会领域的两极分化,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专权,文化领域的达尔文主义以及国际关系领域的帝国主义等,导致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爆发,表现为大战频仍,极端主义盛行,阶级矛盾尖锐,全球经济大萧条。

然而,金融资本主义真正发展成熟到“金融化”“金融统治”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其时,凯恩斯主义带来的资本积累制度红利已经渐减。

众所周知,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要求资本家分散风险。一方面,私人或家庭企业为股份公司所取代;另一方面,资本家常常将金融财富投资于多家企业。由此形成了一批金融资本家,并且其能力在资产组合管理实践中日趋专业化。

同时,从国际视野观察,阶级斗争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问题而陷入停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左翼阵营也集体右倾,这无疑给予资产阶级推翻此前迫于压力而采取的调控政策以时机和勇气,即大规模实践金融资本主义。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化。利润、权力的积累,对劳工和自然的剥削,仍是其基本特征,但其方式和手段则是全新的,跨国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然而,在两极对立的格局下,金融资本主义并不能获得充分发展。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随之两极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才是推动金融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金融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弊端。首先,金融化会中断民主。金融资本主义加快了资本集中,巨量资本绑架了民族国家,使其成为资本扩张的工具,导致大众民主演变成为精英民主或权贵民主。其次,它加剧了本已缓和的社会矛盾。因为,金融化摆脱了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对工人阶级的依赖。同时,它们自身形成了相互依赖。如此,在金融化过程中,所有那些其权利和福利形成于旧的民族国家制度中的阶级力量,皆在为维持其权利和地位而斗争。再次,它加剧了社会的极化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产阶级的迅速衰落。最后,它还造成民族国家经济的异化。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金融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工业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新自由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并非完全等同,而是既存在重合也存在差异。通过以上梳理,可知金融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与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极大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高增加社会财富的效率,并且创新了资本主义社会积累模式;另一方面也为资本主义经济引发的各种危机埋下重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