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三)
58800700000005

第5章 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公务员就必须以“三个代表”的理论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支持群众路线,我们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进行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

要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深入群众,进行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之所以具有坚实的科学性,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是以深入实际进行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我们各级公务员,如果没有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心中无数,不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就不可能将群众中那些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和经验很好的集中起来,进而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索、判断、综合分析,修正补充。另一方面,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同样不可能很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

(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服务人民群众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个政党如果脱离群众、疏远群众,就如同失去木本水源,导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各级公务员基本的题中之意,也是广大公务员应具备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联系群众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

当前社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发展期并存的转型阶段,我们各级公务员尤其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且要用长效机制来保证我们各级公务员联系群众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我们各级公务员领导素质、做好领导工作的关键所在。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只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我们各级公务员的各项工作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各级公务员做工作才会充满激情和感情。目前,有的地方出现问题很多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公务员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特别是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都会涉及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群众在公务员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公务员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就是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公务员的信任度。群众对公务员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得到群众的信任,绝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

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我们各级公务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心系群众,同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让他们感知、感应、感动,让他们感到温暖。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及时化解矛盾,对思想情绪波动及时消除,对家庭困难的千方百计伸出热情援助之手,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公务员在工作中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深入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带领人民致富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关心群众的疾苦,躬身察民情、顺民意、本着“不求把官做大,但求把事干好”的思想。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落实在团结和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我们各级公务员才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坚持群众路线。

(四)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作为公务员,面对群众,必须坚持不计个人得失、有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党性的主要体现。群众路线是一种精神,就是为人民群众利益乐于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就是处处事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心甘情愿地奉献个人利益;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前,有少数公务员政绩观、利益观发生了偏差。有的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着眼于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有的个人主义思想抬头;有的小团体利益严重,没有把群众的冷暖困苦放在心上,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抓工作干事业上。

这些错误思想和作风不仅对我们各级公务员的个人成长十分危险,而且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极其有害。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有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五)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公务员肩负着富一方经济、利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强化宗旨意识和使命感,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境界,把更多的目光和焦点聚集到发展、民生疾苦上,摸准民情民意,用促进发展来锤炼自身作风,用为民谋利的实效彰显科学执政的绩效。

近年来,在我们各级公务员的队伍中出现领导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比如,有些公务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态度,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也有的地方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公务员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目前,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会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变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正视矛盾、敢于直面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带头迎接挑战、带头攻坚克难。

(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

群众工作是贯穿我们各级公务员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

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公务员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公务员述职述廉内容,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

我们各级公务员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实效。如何保障我们各级公务员联系群众的好的作法和经验得到落实,光靠一般号召,一般要求是难以实现,并且难以持久的,要靠机制来约束、强化。

一方面要科学量化目标。要规定公务员走村入户的天数,联系具体帮扶项目,达到具体目标,如农户是否增加收入,增加的幅度,致富的技能等,尽量能用数字反映出来。

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考核。我们各级公务员工作业绩的好坏,群众是最具权威的评判员,群众的意见最能贴近实际,要把公务员联系群众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干部是否办了事,是否在真心办事,

因此,在评价我们各级公务员时,要注重返权为民,始终坚持群众公认标准,科学评价每一位公务员,每年在考察公务员时,专门设有联系群众一项,包括民情日记,帮扶项目等具体条目,由群众打分,从而拓宽了群众评价公务员的渠道,充分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群众的公认程度为公务员评优、升迁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