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
5870400000046

第46章 附录C

延伸阅读

你读过吗

《基因组》

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的每一对中选择一个新近发现的基因并讲述其故事,马特·里德利叙述了我们这个物种及其祖先从生命出现之初到未来医学前沿的历史。他从人类基因组的图谱绘制中得到启发,这项完成于2003年的工程揭示了人类基因组只包含大约3万个基因,这给予他创作本书的灵感。

“《基因组》是一部佳作:清晰明了、诙谐幽默、合乎适宜、颇有见地,视新知识为福而不是祸。该书非常值得一读。”

奈杰尔·霍克斯(Nigel Hawkes),《泰晤士报》

如果你喜欢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

《设计生活:生理和心理如何设定人类行为》

(Design for a Life:How Biology and Psychology Shape Human Behaviour)帕特里克·贝特森和保罗·马丁贝特森第一次运用著名的食谱与厨房类比,说明人类的发育即按照基因“食谱”来“烹饪”出一个成人。正如你不能轻而易举地将一块烘焙出的蛋糕的原料和烹饪方式分开,你也不能将人类大多数的心理特征归因为基因或环境。里德利、理查德·道金斯和史蒂文·杰伊·古尔德都借用了这个类比。

《语言本能》

(The Language Instinct)史蒂文·品克

该书进一步探索了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对行为主义的挑战,并给予充足的证据证明语言是一种先天本能。人类生来就拥有句法能力的证据便是,洋泾浜语可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语言——克里奥语(语法完备的正规语言)。这是一部开创性的科普作品。

《自私的基因》

(The Self ish Gene)理查德·道金斯

该书已是一本经典著作,《纽约时报》评论,“这本科普作品让每一位读者可感觉到自己一定是个天才。”该书彻底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基因的认知,提出基因并不是由自然选择所决定,也并非从属于人;相反,人只是基因的牵线木偶,实现基因本身的意图。道金斯还从微观角度(分子角度)探讨生命,创造出“文化基因”这个概念,提出文化基因也需通过竞争得以生存和流传。由于一些合理并明显的原因,道金斯呈现的这幅图景让广大黑客和网虫们极为着迷。

了解更多

人类基因组计划染色体观察器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Chromosome Viewer)http://www.ornl.gov/sci/techresources/HumanGenome/posters/chromosome/chooser.shtml在《基因组》中,里德利用23章展开论述,逐一探索人类进化的行为的不同特性,与这里描绘的人类23对染色体相呼应。

桑格研究所基因组数据库

(Sanger Institute genome database)http://www.ensemb.org/该数据库可满足那些真正的基因迷的需求:在这里,你可以浏览人类、鱼、果蝇、线虫以及鼠类的基因组,甚至了解每个物种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