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穷困潦倒,缺衣少食便每日独自到淮阴城外的护城河边钓鱼。有时钓上几尾,便拿到集市换钱过活,有时鱼不上钩,身无一文,就只好空着肚子挨饿。
几个老妇也经常到护城河边漂洗衣物,知他穷困落魄。时常见面,也都不闻不问。唯独其中的一个老妇对他另眼相看,一日家人送来午饭,便分给韩信同食。韩信饥不择食,端过便吃,哪知这位老妇十分慷慨,今天施舍韩信,明天又施舍,这样一连过了数十天。
韩信对老妇非常感激,对老妇称谢说:“承老婆婆这样的厚待,日后倘若韩信得志,一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老妇听了韩信的话,脸上的温良一扫而光,瞪眼怒斥道:“我看你是七尺须眉,好像一个王孙公子,不忍心让你挨饿,给你饭食,哪指望你报答呢。男子汉大丈夫不努力谋生,却坐受困难,真是没有出息!”老妇说完,拿起衣物头也不回地走了。
韩信听了老妇的话,呆呆地站着不动。也许老妇的话已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从此护城河边再没见到他的身影,但他并不记恨老妇,心中倒一直惦念着要在发迹之后报恩感谢。
韩信又重上了街头,苟且度日。他家一贫如洗,只有一把宝剑还算值钱,韩信就整日挎着它在街上来回游荡。一日,他遇到一个屠夫的儿子,这人长得五大三粗,整日带着一帮狐朋狗友横行一方。他看到韩信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腰间却斜挎着一柄宝剑,便起了欺厚之意:“小子,你敢用宝剑刺我吗?”
韩信默然不答,面无表情。
“小子,你若不敢刺我,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屠夫儿子说完,撑开了两腿。
韩信揣摸了一会儿,竟趴下身体,真的从屠夫儿子的胯下匍匐爬过,脸色不红不白,起身走了,身后传来那帮狐朋狗友的哄笑和围观市民的议论。
项梁率军路过淮阴时,百无聊赖的韩信仗剑投入项梁麾下,项梁对他未加太多注意,韩信只被编入行伍,成为一名普通兵士,项梁死后,韩信又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为了获取重视,韩信曾屡次向项羽献计,项羽总不采纳。于是韩信又弃楚归汉,跟随汉军到了南郑。对于韩信从军前的经历和遭遇,刘邦不得而知。韩信曾在项梁、项羽手下当兵做官,刘邦倒略知一二。而对于韩信在他手下的言行作为,刘邦当然了解一些。
韩信投效刘邦后,刘邦也并未重用他,只给了他一个十分平常的官职,叫做连敖,连敖是楚国的官名。大约与军中的司马相当。
韩信不受重用,未免满腹牢骚,一次他与十三个同僚喝酒畅谈,酒精刺激,他竟出狂言说要独立自尊。恰好这些话被别人听到报告了刘邦。刘邦怀疑他们要造反谋变,当即命令逮捕了韩信及一同喝酒的十三个同僚,委派夏侯婴监斩。
夏侯婴把这十三个人押到法场,陆续斩杀,片刻之间,已有十三颗人头落地。当刽子手举起血淋淋的大刀要砍向最后一个人时,韩信突然高声呼喊起来:
“汉王不是要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死能人。”
监斩官夏侯婴不禁一愣,命令停斩,并把此人带到眼前,见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验斩条,知道他叫韩信,便问道:
“韩信,你说自己是能人,有什么经略可以讲出来让本官听听。”
韩信求生心切,把腹中才智计谋和盘讲出,夏侯婴大为惊叹,不由赞赏道:
“你确实很有才学。十三个人皆被处死,唯独你存活下来,看来你可能成为辅佐汉王成事的人物。”
夏侯婴说话的同时,亲自为韩信松开了绑绳。然后就奔向王府向刘邦汇报,称韩信才学过人,不仅不应处死,还应升官进爵。
刘邦此时也正网罗人才,听夏侯婴一讲便立刻见准,提升韩信为治粟都尉。
韩信后来也曾单独拜见刘邦准备坦露才学,献出良计,当时因为刘邦正忙于阅读一件重要奏章,韩信讲得粗犷,刘邦听得也粗心。所以刘邦此时对韩信的了解仍然并不深刻,认为他是个一般人物。今天,当刘邦听到萧何去追出逃的韩信,假怒转为真怒:
“我自关中出发来到这里,沿途逃亡了许多人,萧丞相你却并不追赶,为什么单独去追一个韩信。”
萧何正色道:
“以前逃亡的人都是平庸鼠辈,去留无关紧要,不如听其自便。唯独韩信,他是当今的俊杰,国家的栋梁,恐怕世上很难找出第二个人来。”
萧何讲的是心里话。萧何自来到南郑以来,时时注意发现招揽人才。他听说夏侯婴器重韩信,于是把韩信召到相府谈问考察,若干次后,果然发现韩信满腹韬略,应对自如,是当世少有的帅才,便当面许诺,答应要向刘邦保举韩信为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