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54

第54章 请人作保

里长叮嘱半夏二人,让他们仔细收好银钱,别让贼人偷了去。

半夏应下后, 里长才跟上孙里正的脚步, 往城外去了。

目送里长离开,景天寻了一家客店,两人进得屋子, 放松身心,

半夏歪歪靠在床边闭目养神。

景天从包袱里抽出随身携带的书, 细细温习之前所看的内容。

过了片刻功夫, 听那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抬眼一看,半夏歪在床边睡着了。

今日从早上就开始走路,走了大半日,半夏应该是有些累了。

景天身强力壮,这点强度的运动,并没有让他觉得十分疲劳。

景天起身拉被子把半夏盖住,推门出去,找店里伙计打了盆热水上来,试过水温后给半夏擦了脸手,将半夏的脚放进去。

感觉到景天的动静,半夏迷迷糊糊睁开眼睛。

“嗯?我睡着了……”

“泡过脚你就睡吧,我看会儿书。”

“好。”半夏坐直身子,泡了一会儿,擦干水分缩进被子里。

闭眼感受烛光摇曳,景天翻书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十分安心,遂沉沉睡去。

第二日,景天保持了按时起床读书的习惯,半夏左右没什么事,醒了也赖在床上不起来。

趴在床上直直看着景天,并未出声打扰景天念书。

窗外的晨光逆向射入,让景天变成一道剪影,边缘虚化。

两人如此静对半晌,景天觉得时辰差不多该吃午饭,便招呼半夏穿戴整齐。

“我们去县学找找陈君然如何?可以一起吃午饭。”

景天一行说一行将书本收拾好,塞进包袱里。

“好。”

半夏当即起床,把散乱的头发打理整齐。

两人问了路,来到学院门前。

县学处在县城边上,占地颇广,红墙青瓦,门上挂有梨木牌匾,上书山河书院。

四个大字润迹藏锋入木三分,磅礴大气中不失轻逸灵动,可见题字之人书法造诣十分深厚。

山河书院前门空旷,后面依山,尽显钟灵毓秀。

上前找了门童通报,不久就看陈君然从门内跨出,满面喜意,身后还跟了李言卿。

“二狗哥!没想到你与嫂子到了县城,是准备来县城发展了么?”

景天二人迎了过去,“哈哈哈,不是,我与你嫂子进城是为了别的事,想着来找你一起吃顿饭。”

说着看向后面的李言卿,“这位是李员外家的公子,我们见过,如不嫌弃就与我们一起吃了吧。”

“不嫌弃,想来你们二人对县城算不上熟悉,不如我来带路。”

李言卿饶有兴致看了看眼前夫妻二人,没想到李二狗竟然与陈君然认识,看样子关系还不浅。

不出意外的话,这李二狗夫妻,就是陈君然时常念叨的二狗哥和嫂子。

陈君然兴致勃勃与半夏说着挑花刺绣在县城的市场,县城比明山镇繁荣,人流量大,生活水平也比较高,生意在这里做要赚钱得多。

李言卿率先走在前面,想起前几个月他父亲收到的那封信。

他父亲说过,是靠着那封信给的消息,将那林员外整治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看过那封信,字体根本没有任何特色,不容易辨认是谁的字迹,但信里提到是为了南巷那个点心摊。

如今看陈君然和这夫妻二人的关系,再联系李二狗是挑花刺绣的创造者,事情渐渐明朗起来。

李言卿脑袋聪慧,这接二连三的事情连起来,大约能猜到送信的人就是身后这个李二狗。

不禁又回头仔细打量景天,外貌着实出色,借刀杀人这个伎俩也玩得很溜,不伤一兵一卒,永绝后患。

李言卿留了个心眼,看样子李二狗人品德行是没有问题,若是有机会,不妨可以深交。

这个机会,自然是看李二狗能走到什么地步,如果一直是个农夫,那便没什么深交的必要,至多算得上有些小聪明,堪不得大用。

考虑到景天的家境,李言卿并未带几人去太贵的地方,而是找了一处物美价廉的饭馆。

“二狗哥,你与嫂子来县城做什么?”陈君然得知二人不是来县城打探消息的,对二人来此的目的有些好奇。

“是这样,我们这次来,是到县衙备案成亲的。”

景天把事情始末大致说了一下。

陈君然有些讶异,“所以,半夏现在算是我的妹妹?”

半夏点头,“可以这么说,我认了里长做干爹,还冠上了陈姓,我年岁比你小,确实要叫一声哥才是。”

“哈哈哈那今后二狗哥不就成了我妹夫?”

陈君然又想起一茬,“方才二狗哥说改了名字是吗?改做什么了?”

陈君然的名字在清水沟算是很好听的,因为他父亲好歹识字,也不信名字取得贱好养活这一套,给他们四兄弟分别取做君平、君安、君逸和君然。

所以他没有名字这方面的烦恼。

景天答道:“改做李全,取了字为景天,既然半夏叫你一声哥,日后你怎么顺口就怎么喊。”

陈君然想了想,“从小就叫你做二狗哥,叫了这么多年,一时半会儿的还难以改口,日后我尽量记着,叫你一声全哥。”

李言卿在一旁听着三人说话,心里好奇,既然改名字,为什么不改一个更好听的?

至少按他的眼光看来,这李全着实俗套。

不过,名字只是个称呼而已,总比李二狗来得好听。

若是李言卿问出来,景天也不知道为什么。

说起取名字,他第一反应就相中这个俗套的全字,大概是因为好写。

饭桌上,景天向陈君然和李言卿讨教了县试的具体流程,应试需要准备些什么。

半夏倒是跟他说过大体制度,但因为半夏接触的都是高门子弟,与平民应试又有所差别。

之前陈君然只是告诉他县试每年二月开考,考试场次由县官决定,一般四场或是五场,无外是四书五经圣谕广训。

再说头场是正场,试四书文一至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文句通顺字体端正无错乱即可通过。

二场招覆,三场再覆,后为连覆,只要熟读四书五经,一般不成问题。

李言卿倒没推脱,与陈君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应试所需。

每年十二月底至一月开始报名,到县署礼房,上报自身姓名年龄籍贯,需填写往上三代履历。

考前一个月礼房便会贴公文告示,确定考试日期。

除此之外,还需要村子里四名村里人与一个廪生作保。

保证履历属实,未匿丧,不是冒名顶替,身家清白,方能参加考试。

景天低头沉思,现在十月中旬,距报名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从村子里请四名担保人倒是不难,但要找秀才还得是廪生作保,好像没有什么人选。

想着,发现半夏已经看向了李言卿。

而后陈君然也转头看着李言卿,这就是个现成的廪生生员。

李言卿正寻思还有什么遗漏没有说,就感觉旁的三人都看着自己,顿时莫名其妙。

“怎么了?”

问完便反应过来,“哦……这个啊,看在君然的份上,我可以为你作保,但你最好不要有什么隐瞒,否则我会当场翻脸,你可能永世不得科考。”

陈君然笑道:“我与全哥是一个村的,他家为人我清楚。”

“那是自然。”

景天干脆的应下,他哪来什么好隐瞒的?他的父母祖祖辈辈都是清水沟种地的,虽然一贫如洗,但绝对身家清白。

用饭过后,陈君然与李言卿要回学院,景天二人准备慢慢悠悠走去县衙,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下午。

望着李言卿和陈君然离开,半夏长吁一口气,“真好,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郎你可要加把劲,年底我陪你前来报名。”

“我尽力。”景天只能说他尽力。

他已经把四书五经背个滚瓜烂熟,靠记性的部分完全不虚。

但考试不止考帖经墨义圣谕广训,还考诗赋,这一点就让他心里没底。

半夏握住景天的手,认真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把当初作诗哄我,油嘴滑舌那些精力拿出来,考个秀才不在话下。”

“真的?”景天觉得好笑,什么叫他作诗哄她油嘴滑舌?那不过是由感而发。

半夏点头,“真的,我见过几个举人会试所作的五言八韵诗,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你这只是县试而已,只需五言六韵,可不能未战先衰。”

“行,那就听我家娘子的。”

被半夏这一顿夸,还真是觉得自信爆棚,不就是作诗?而且每场考试都是一整天,一整天还憋不出一首诗也太过烂泥了,就别想着能更进一步。

半夏眼珠转了转,“这样吧,你背熟了诗经,我们再去买其他诗词鉴赏,你辛苦一些,把那个也记下来,一般就不会出现题目没见过的情况。”

“好。”

两人顺路缓行,遇到卖诗书笔墨的店子,便进去询问一番,将流传于世的诗词鉴赏都买了下来。

景天付钱后正准备离开,却被半夏拉住衣袖,指着一方青石砚台,“将那个拿来我们看看。”

入手沉甸,质感细腻,半夏看向景天,“如何?你还没有一方像样的砚台,日后你都是要考取功名的人,怎么能没有砚台?”

景天用茶碗磨了近一年的墨,前几日半夏磨墨时手滑,鹅卵石掉下去把碗砸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