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44

第44章 多年未孕

得空的时候, 李老汉一家去了里长家一趟。

里长家生活条件不错,养了两头母猪,村里人要买仔猪的,都来里长家选。

有头母猪两个多月前生了一窝小猪仔,现在正是时候可以卖出去。

因为陈君然的关系,里长看景天越发顺眼, 对着李老汉一家满面笑容。

这清水沟数百人家,景天独独将赚钱的手艺教给他家陈君然,领陈君然一起赚钱,莫名就又跟李老汉家亲近了几分。

带着景天等人来到猪栏, 大手一挥,“这次足足有十四头崽子,不管公母,都已经阉了,只长膘不发情,你们随便选, 照着好的来。”

只见猪栏里十数头小猪, 因人来惊扰,正竖着耳朵盯着他们。

猪的世界也存在竞争, 不过它们只竞争吃的,这十余头小猪个头大小不一。

景天对选猪崽不在行,就看着李老汉夫妻俩。

几人观察了片刻, 选了两头个头中等, 皮色泛着健康色泽, 毛色光滑的猪崽。

里长扯着嗓子对院子里的二儿子道:“君安,去叫你哥过来,拿麻袋和大秤,称猪。”

“好。”陈君安应了一声,转身把在柴房劈柴的陈君平叫了过来。

几人搭手把选中的猪崽装进口袋,挂在秤钩上,往大秤穿了一根木棒,陈君平与陈君安两人抬起来,里长扒拉着秤砣。

“拢共八十七斤,熟人熟事乡里乡亲的,抹了两斤算八十五。”

王氏在心里算了一下,市面上猪崽二十文一斤,八十五斤就是一两又七钱银子,她带了二两过来,倒是够了。

收钱的时候,里长非要少收一钱,把一百个铜板推了回来,“一两六钱图个吉利。”

“这怎么行?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该是多少就是多少。”王氏和李老汉又把钱推过去。

里长家三个儿媳站在堂屋门口,盯着那串铜板被两波人推来推去,心里直痒痒,都不要可以拿来给她呀!

听说有人来家里买猪崽,三人又怎么会放心不来看着?

虽然家里的经济大权掌握在里长手里,但每次收入支出她们心里可都记着呢,得有点谱不是?

否则谁知道里长会不会私藏了钱,偷偷拿去接济小儿子?

三人看了一会儿,里长的二儿媳刘氏就走到两波人跟前,把钱按向了里长手里,脸上笑开了花儿。

“爹,既然少收钱李伯心里会过意不去,那你就收下吧,别让李伯难做。”

被刘氏的举动一弄,里长尴尬的笑了笑,“说笑呢,这钱就收一两六钱,”

景天心思一转,笑道:“太阳也挺大的,何不各让一步?我们家还准备孵小鸡,要在陈叔家拿上十四五个鸡蛋,再借母鸡一用,您就收下这一钱银子,鸡蛋的钱我们也就不给您了。”

“这……”

一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李老汉一抚掌,“就这么办!”

不花钱就有一窝小鸡仔,一次解决猪和鸡的问题,在感觉上还没欠什么大人情,这感情好。

里长也觉得不错,当即拍板定论,让大儿媳李氏带王氏去数鸡蛋,选一个老母鸡。

三个儿媳虽然可惜那几个鸡蛋,但总比少收一百文钱来得好,毕竟鸡蛋才四文钱一个,十五个鸡蛋六十文,比一百文少了四十呢。

陈君安不着痕迹看了景天一眼,心里想着提醒一下陈君然,做人圆滑机灵一些。

特别是陈君然跟李景天有利益牵扯,别被人占了便宜还不知道。

他那个小弟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太过一根筋,不懂变通。

李老汉夫妻和景天满载而归,带回家两个小猪仔和十多个鸡蛋老母鸡。

鸡蛋在里长家就用蜡烛照过,是种蛋才拿过来的。

王氏直接找了个破烂竹篓,在里面垫上松针木叶,扒平压实,将鸡蛋整齐堆在里面,抱窝鸡放进去捂着鸡蛋。

景天在院子里点画挑花刺绣,王氏剁土豆喂猪。

听着王氏剁得咣咣响,景天看了一眼,灵光一闪,道:“娘,能不能把这土豆洗干净了再剁?”

王氏停住手,奇怪道:“二狗你又出什么幺蛾子?”

景天蹲下身子,抓起剁碎的土豆捻了捻,“前两天晒土豆片,嫂子不是把洗过土豆片的水静置沉淀后,晒出一大碗土豆粉吗?”

王氏依然一头雾水,“是啊,晒土豆片多多少少都能一起弄出些土豆粉。”

“那我们把这些土豆洗干净,把淀……嗯土豆粉洗下来,再把土豆喂给猪。”

上次晒土豆片,翠枝把淘洗土豆片的水放着,土豆中间的淀粉就沉淀在盆底,晒干之后成了纯白的粉末。

淀粉是个好东西,无论炒肉或是炒鸡蛋,加一些都挺好吃的。

不过这边的吃法是直接吃淀粉。加糖,用刚烧开的水烫熟,烫熟的淀粉由白色变得透明粘稠,顺滑爽口,景天觉得味道还不错。

王氏想了想,“还别说,这样倒是可以。”

既能喂猪又能晒土豆粉。

王氏采纳了景天的提议,每天剁土豆煮猪食的时候,都让把土豆洗干净了,剁碎用水淘一遍。

淘洗过后,土豆拿去煮猪食,水静置沉淀,每次都能洗出小半碗淀粉。

装在陶罐里,时不时挖一些出来烫做晌午吃。

酸甜苦辣咸,伙食比之前好上数倍,营养上去了,家里人的气色十分红润,精神头也特别好。

李老汉和王氏没事就喜欢去看看猪,在地埂边慢慢踱步。

今年地里庄稼长势喜人,苞米棒子粗大,豆子枝丫上挂满豆角,家里猪圈喂了两头猪,母鸡孵化鸡蛋二十一天,就出来一群毛茸茸的小绒球。

今年是个丰收年,想着快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再看着家里的情况,老两口总是不自觉就咧嘴笑开了。

过不了几年,他们家应该也能住上灰瓦房了。

对此翠枝很欣慰,无论贫穷困苦或是衣食无忧,他们这一家终究比旁的人家好。

至少,他们相互把家人放在心上的,家和万事兴,不无道理。

想着,翠枝不禁把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

如果,如果再怀上个孩子,那就真的没了什么诉求。

她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分明……她与大狗并未节制那事。

旁的小媳妇过门不出一年必然怀上孩子,像大伯家的艳芳梅芳,过门不过半年就有了身子。

而她,十六岁那年进的门,今年八月就二十整,肚子却毫无动静。

“这点心怎么买?”

翠枝思绪飞得有些远,一时晃神,竟没有听到来人询问。

一旁的半夏看翠枝走神,忙放下手里的挑花刺绣,走到小摊后面。

“这个十二文一斤,您要来点吗?”

翠枝这才回神,与半夏一起将客人送走。

半夏方才看到翠枝的举动和神色,心里明白翠枝在想什么。

翠枝一直没有怀孕这件事,是李老汉一家人心里的一个结。

前两天王氏在集市上遇到翠枝娘家人,几人唠着唠着说起这事,翠枝的嫂子周氏就给王氏说了个偏方。

周氏说,她们村好几家几年无所出的媳妇,喝了半年那个偏方,都生了白白胖胖的大小子。

这几天王氏都在寻找偏方里的东西,准备让翠枝试试能不能成。

半夏轻握翠枝的手,安慰道:“嫂子不急,该来的总会来,来的慢才是好的。”

翠枝好笑道:“半夏你还年轻,孩子哪分什么好不好?孩子生下来时都一样,需要大人好生教养,才会是好的。”

半夏微愣,她从小没有父母,心里总想着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好,才被父母遗弃,倒是没想这么多,毕竟……从来没有人教养过她。

长这么大,所有的事都是自己一路摸爬滚打摸索来的。

翠枝笑着回握半夏,“不过这事急也是急不来的,倒是你跟二狗,可得努力些,就算嫂子的来得慢,你俩可得为咱家扳回一城。”

免得总有长舌妇在背后嚼舌根,说李老汉家前世缺了德,就算傻儿子好了也没有后。

半夏赧然,面色微红,“不要在意旁人说什么。”

她从何努力?想着景天那精壮的身体,她就有些发怵。

说起来,她已经半日没见景天,莫名觉得时间漫长了不少。

近几日接了很多订单,景天都没有跟着出摊,而是与陈君然在家赶制挑花刺绣。

与景天时时刻刻在一起时,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如今却眼巴巴望着日头一点点挪动,点心一点点减少。

盼着早些收摊,便能早些见到。

好不容易盼到摊子上的点心售空,笑容爬满半夏满面,收拾东西背上背篓,步履轻快走在青山绿间。

翠枝跟在半夏身后,竟觉得半夏轻盈灵动如翩翩彩蝶,顿时心下愉悦,莞尔一笑,仿佛整个人跟着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