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28

第28章 外出摆摊

半夏将点心分类,用干净的干纱布打包, 装在竹背篓里。

为防止行走途中点心相互挤压, 半夏放了一种点心在竹篓底后,从上面竹篓的缝隙横穿棍子, 将竹篓分成几层。

卖东西依然要赶早, 不过今日景天没有跟着去。

家里忙着春耕, 好不容易才将所有土地翻土耙松,现在已经二月下旬, 二月过完之前, 要把土豆种下去。

今日赶集便是翠枝与半夏前去,幸而点心算不上太重,两人一人分担一些,背着上路不算费劲。

日头炙人得紧, 两人喝了半罐子水才走到集市上。

坐在阴凉处歇了片刻, 往卖吃食的巷子走去。

寻一处空地, 背篓放下后,看着左右摆摊儿的小贩, 翠枝有些发愁,“半夏,我们没有架子, 虽然带了一块木板, 可这吃食, 总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吧?路上人来人往的, 离地面近了, 让人看不过眼。”

半夏寻思了一下,将背篓里的点心尽数拿出来,递给翠枝提着。

翠枝用尽全力才勉强拿住所有点心,“你这是作甚?”

半夏眉梢弯弯,“嫂子别急,先拿一会儿,我们现做一个摊子。”

只见半夏说着,手上把两个背篓翻过来,大口朝下,再放上木板。

摁住摇了摇,还算稳当,便接过翠枝手里的点心,一一摆在木板上,掀开半边纱布,各露出几块。

“如何?咱们这不就有个摊子了么?”

翠枝好笑道:“就你机灵!”

“嫂子过奖,这下咱们坐着等客人上门就行了。”

半夏想着今日要在集市摆摊,要的是耐心,却也不能白白守着个小摊儿,没客人的时候就浪费时间。

于是把绣画像的绣布给带上,等候的时间便能绣上一绣,早日把活给交了,又是一笔进项。

半夏在旁边找一个石墩,用手绢扫净灰尘,招呼翠枝,“嫂子,过来坐,咱离摊子不远,有人过来看得着。”

翠枝想了想,道:“你只管绣就是,我在这吆喝着。”

半夏还未接话,翠枝就吆喝开了。

翠枝这一吆喝,倒还真陆陆续续过来些人,不过有些个一听价格就打了退堂鼓。

眼看日头越升越高,才卖出去十余斤点心,翠枝略有着急,对半夏道:“这点心是不是价格定高了?我看那边的点心铺子人比咱们这儿多,咱要不要便宜些?”

半夏绣花的手停住,抬眼道:“不能便宜,我算过成本,这个价位才能算赚钱,点心铺子时间开得长,有稳定客源,我们比不得。”

“而且咱一次也就能做出三四十斤点心,现在还不到正午就卖出去十八斤,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卖完的。”

这些点心金贵人家常吃,外形精致有新意,用料虽说不上稀罕东西,也不算特别便宜。

半夏早晨把点心各都称了称,艾窝窝八斤,豌豆黄六斤,驴打滚六斤,条条酥九斤,枣泥酥十斤,拢共三十九斤点心。

其中用料,糯米芝麻花生十余文一斤,核桃仁蔗糖红枣高达二三十文一斤,面粉八文,再加上红豆黄豆豌豆蔗糖和油。

除去水的比重,林林总总的加起来,这次做点心成本在五百文上下。

拉扯着算下来,艾窝窝和枣泥酥成本每斤十四文,豌豆黄每斤成本五文,驴打滚和条条酥成本每斤十二文。

半夏定价不算高,艾窝窝枣泥酥出售价二十文一斤,豌豆黄十二文,驴打滚与条条酥十八文。

每斤也就赚几文钱,这一个上午陆续卖出去十多斤,晌午过后街上人潮更多,想来不用到散场就能卖完。

不怪翠枝第一次这般上街卖东西,平日卖的粮食都是整批卖给粮油铺子。

这慢悠悠的守着卖,不免少了些耐性,得半夏安慰,觉得在理,又静下心来好生守着。

午饭就水吃了带来的苞米饼,日头开始往西边去,却越发炽热。

阴凉处已经随着日头移走,半夏拭去额头渗出的汗珠,眼前有些发黑。

转身背对着日头,以身体遮住绣布上的阳光,缓了缓才继续绣制。

旁边铺子里卖烧饼的大娘瞅着点心摊儿好一会儿,转眼觉得半夏刺绣的法子甚是稀奇,忍不住凑到旁边。

“大闺女,你卖的点心我没见过也就罢了,怎么绣花的手艺也如此稀奇?这些横横竖竖的线是做什么用的?”

半夏将景天说的原理告诉了大娘,大娘啧啧称奇,“那照你这么说,我是不是也可以对照着绣出花样儿来?”

半夏已经给画像中李湘棉面首填上了色,大娘歪着头仔细瞅了瞅,“嘶……你绣这人怎么瞅着这么眼熟?”

“若是有人这么画上,您一定也能绣出花色的。”半夏的语气里,透着她不曾察觉的自豪。

“唉我听你说半天都还懵着呢,谁能给我画这玩意儿?你这是谁给你画的?让他给大娘也画一个试试成不?”

半夏还未说话,大娘一下又咋呼开了,扯着半夏的衣袖,手往不远处指,“你看你看,那是不是你绣的人?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那不就是李员外家的幺女嘛!”

大娘是个大嗓门,这一咋呼,附近的人都往这边看过来。

半夏此前一直低着头刺绣,如此一来,众人都看到在人堆里很扎眼的半夏。

不禁好奇,什么时候明山镇有这么个清丽的新面孔,肤色细白玉骨生香,整个人都透着丝丝儿的清雅,看穿着却又不像富家姑娘。

半夏正热的面色通红,猝不及防被众人注视,脸好像更热了一些,忙低下头去。

翠枝眉头一皱,不着痕迹把半夏拦在身后,挡住那些肆无忌惮的目光。

之前她不让半夏上前吆喝,就是怕半夏细白的模样太打眼。

这明山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常年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少不得有那么几个。

苍蝇它不咬人但烦人,而这些二流子不仅烦人还咬人。

若是半夏这个模样叫他们盯上,安生的日子只怕是到头了。

好在附近大都是来买吃食的过客,至多忍不住多看半夏几眼,实在被拦住视线也就作罢,收回视线离了去。

有几人却直直往这边过来。

李湘棉领着丫鬟,跟着自家兄长,从点心铺子买了些糕点出来,本悠哉悠哉走在路上,却突然被人点了名。

循声望过来,只看到一抹黛色与精致的侧脸。

李湘棉与李言卿俱是呼吸一顿,不过两人一顿的原因不尽相同。

李言卿是眼前一亮,在这明山镇,还很少能见着如此丽色。

李湘棉则有些不忿,不禁将自己与半夏做了一番对比。

她方才听点她名的声音说,这个女子在刺绣,而被绣在布上的人,是李家幺女。

明山镇有几个排得上号的李家?李家幺女不就是她李湘棉?

李湘棉提着裙角往半夏走去,她倒要看看,这女子为何敢把她绣在布上,且绣得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翠枝见李湘棉来势汹汹,一时不知该如何动作,李湘棉已到了跟前。

“给我看看。”李湘棉口吻毋庸置疑,不等半夏反应,就把半夏手里的绣布拿了过来。

待看清布上的花样,李湘棉一瞬有些惊讶,“这不是君然哥哥给我作的画像?为何你在绣制?”

金线坊的月娘告诉她,她的活被接下了,不出一月应该就能给她裱起送过去。

没想到,今日能在大街上看到只绣了头的半成品。

半夏起身,端庄给李湘棉行了一礼,“见过三姑娘,这是我在金线坊接下的绣活。”

心里暗自计较,听月娘说过,这画像是李湘棉的心上人为她作的画,才会让绣娘绣作绣品珍藏。

方才听李湘棉说君然哥哥,能作出此画又唤作君然,能让李湘棉倾心的,只能是陈君然,不会是巧合。

李言卿一直跟在李湘棉身后,饶有兴致看着半夏。这小女子不仅长得出挑,还绣得一手上好的刺绣,举止大方得体。

半夏故意忽略了李言卿满是戏谑的目光,对李湘棉道:“不知李三姑娘可还满意?”

李湘棉左看右看,她都记不清那副画像上有什么细节,但这绣布上的面孔确实与她十分相似。

红唇一撅,李湘棉轻哼一声,“勉强过关吧,你仔细绣着,莫要偷工减料。”

“三姑娘大可放心,我既接下这活,自会尽心绣制。”

李言卿已绕上前去,与正在称点心的翠枝说起了话。

李湘棉一转眼,看到前边小摊上的点心,全是她没有吃过的。

便不理半夏,也凑到旁边,“这些都是什么?好吃吗?”

翠枝心思一转,各取了一点递给李湘棉,“三姑娘您尝尝,合胃口再买。”

李湘棉也没有客气,接过吃了下去,不住的点头,“嗯……不错不错,来哥你也尝尝。”

“嗯,确实不错,香味浓郁,甜而不腻。”李言卿尝着点心,看了半夏一眼,长叹一口气。

李言卿以为半夏是翠枝的小姑,想着找翠枝敲敲门,让他把半夏带回家做个贵妾,少不了翠枝的好处。

结果大失所望,这姑娘竟然与女子是妯娌,早已嫁了人,可惜啊可惜,这等身段样貌,做个农妇实在是暴殄天物。

一旁李湘棉舔舔唇角,“剩下的都给我包上,我要让爹娘也尝尝鲜。”

“好勒!”翠枝喜形于色,把剩下不多的点心尽数包给李湘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