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137

第137章 追查到底

景天处理到大理寺卿递上来的折子, 偷偷翻开看了一眼,这折子措辞很是委婉,对华元帝道明目前查到的所有内容。

大理寺接到调查刺客事件的圣旨,此事牵涉一国之君的身家性命, 大理寺自然不敢怠慢。

便从刺客张元身上入手, 将与张元有过接触的人挨个盘问一遍。

最开始盘查的,是张元的父母和妻子,甚至张元那十六岁和八岁的两个儿子。

为防止串供,将几人分开盘问, 几人的说法却大同小异。

在家人眼中, 张元没有任何异常,不过是每日去宫中当值, 休沐时在家放松,从未接触过任何可疑之人。

这条线相当于没用, 张元可能对家里人隐瞒了事实,接头也是背着家人,所以他们无从得知。

只能说张元在刺杀行动失败之前很有能耐,对朝夕相处的人能瞒得如此严实,一点马脚都不露。

着实想不通,为何这般谨慎的张元,在紧要关头会闹一个大乌龙, 最终被就地斩杀, 刺杀以失败告终。

而后大理寺找了张元私下交好的友人, 得到的答案依然没什么要领。

得知张元刺杀华元帝失败后被杀, 几乎所有张元的朋友都表现得很震惊很悲痛,完全无法相信的样子。

连续两次一无所获,让大理寺陷入僵局,照这个情形看来,要么张元厉害到能瞒天过海,瞒过所有人的耳目,要么张元真的不是刺客。

大理寺最后盘问了张元的同僚,得知张元所在的那队禁军一直是巡逻队,与另外数队禁军轮流当值,负责在皇宫内巡逻。

张元在同僚中口碑不是很好,因为张元经常擅离职守消失个个把时辰,让别人给他顶岗。

为此张元被检举处罚了两次,就在今年五月份左右,后来才算安分,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岗位当值。

乍一看这些事无关紧要,但串起来就能得到一个大体的框架。

张元在私底下无论是与家人相处还是与好友相处,都没有任何异常,只是在当班时会消失。

重要的就是张元擅离职守这段时间,他消失去了哪里?又是去做什么?

大理寺跟进这条线索,发现张元自去年七月开始,擅离职守去的是后宫芳华苑。

大理寺的调查到此戛然而止,因为牵涉到后宫,必须上奏华元帝,让华元帝定夺后续该不该继续进行。

景天看着这个请示的折子,心里对黎隽的能耐有了新的认识。

他只是给了一点方法提示,黎隽将整件事安排下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若是不出意外,沈家这次要完。

景天丝毫没有含糊,假装什么都不知,直接将折子递了上去。

反正就算他知道也无法左右,提醒半夏时机到了才是要紧事。

华元帝在看清楚折子的深意后,面沉如水,这件事比有人准备刺杀他还让人难以接受。

张元今年五月之前常去的芳华苑,如今是一个嫔位的妃子居住,但在这位嫔妃入住前,芳华苑住的,是还未升妃位的惠妃。

华元帝最小的儿子十二皇子,诞生于今年五月二十八日,当日惠嫔被册封为惠妃,入主晖元宫,成为一宫之主。

而张元是在五月后便没再擅离职守。

若说张元是因为被检举处罚才没继续找人顶岗,这两件事未免也太过巧合。

用十二皇子的生辰一推算,惠妃应该是在去年八月左右怀上十二皇子,张元又刚好从七月开始往芳华苑跑。

再联想张元殒命当夜,分明是深更半夜,张元出现在惠妃营帐,而且被就地□□时赤.裸着半身。

当时华元帝心中就有个疑点,为什么张元身为禁军侍卫,要刺杀他却走错了营帐?

大理寺的折子当然没有明说,但其中意思已经很明显,十二皇子是否是皇室血统还有待查验。

华元帝越想就越是怀疑,找来太监翻查去年七八月的侍寝记录。

去年七月份到八月份,惠妃一共侍寝四次,不均匀的分布在两个月份里。

华元帝有些头疼,若惠妃怀上十二皇子的这段时间他没有临幸过惠妃,那便可以确定十二皇子不是皇室血脉。

他会选择神不知鬼不觉弄死惠妃和惠妃的儿子,免得满朝文武都会知道他的后妃跟一个粗鄙的侍卫睡了,他还养着两人的野种数月。

但去年那段时间惠妃确确实实侍过寝,张元又已经死了,十二皇子是不是皇室血脉将无从查起。

华元帝攥着奏折坐了半晌,广袖一摆,道:“去晖元宫。”

宫人立刻备了步撵,架着华元帝去惠妃宫里。

华元帝来得突然,惠妃心中有些小窃喜,忙整理仪容在宫门前恭候。

华元帝面无表情,直直进了内殿,挥退所有宫女太监,将奏折丢在惠妃跟前。

惠妃不明所以,只是觉得华元帝脸色不对,柔声道:“陛下……是不是臣妾做错了什么?”

胆怯中带着些许倔强,这模样从来无往不利,能大幅度减少男人对她的不满。

但此次华元帝却无动于衷,硬邦邦说道:“你自己看看。”

惠妃只得拿起折子,越看脸色越差,一下跪倒在地上,万分委屈,悲戚道:“陛下!这纯粹是污蔑,臣妾跟了陛下近二十年!痴心可表日月,还请陛下将这些造谣的人治罪,还臣妾一个公道!”

华元帝冷冷看着惠妃,“一个人造谣或许是造谣,但这是大理寺盘问了无关数十人得出的结论,难不成这数十人都在造谣?”

惠妃顿了顿,道:“臣妾恳请陛下下旨彻查,臣妾根本不认得此人,问心无愧!”

她确实问心无愧,在那夜张元进她的营帐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有张元这么个人。

哪怕大理寺的调查引导人走入误区,彻查下来一定会真相大白。

怕只怕,这些事是人有意为之,想借此事污蔑她与侍卫通奸,好将她和她的子女一网打尽。

看华元帝的神色,对此事已经信了七分,如今她在宫中孤立无援,需要拖延时间将消息送去沈家,设法把事情扳回正轨。

华元帝将惠妃的神态看在眼里,这模样不像是装出来的,惠妃是真的不认得张元此人。

两人对峙半晌,华元帝道:“朕姑且信你一回,下旨让人彻查,若你骗了朕……”

惠妃立刻道:“臣妾以项上人头担保,对陛下所言绝无一句虚假。”

“如此最好!”

华元帝转身离开,惠妃还跪在地上,心思千回百转,总觉得此事十分蹊跷。

俗话说抓贼拿脏捉奸捉双,张元都已经死了,做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有何用?

没有真凭实据,靠着这些推理和猜测,最多是让华元帝对这个儿子与沈家心生芥蒂。

虽然这样确实用心险恶,但她们会有很多时间用来查明真相。

如果说这只是巧合而已,惠妃又觉得难以相信,世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巧合。

心中想着,手上却没有耽搁,写信让沈家人着手调查,将幕后黑手揪出来。

刺杀案变成皇室血统真假案,华元帝与惠妃谈话后,下旨让大理寺将案件移交宗人府,彻查十二皇子是否是纯正的皇家血脉。

事情传开后,黎隽第一时间面见华元帝。

“儿臣参见父皇。”

“嗯……免礼,你有何事?”华元帝最近几日脾气实在算不上好。

黎隽笑了笑,道:“儿臣听说之前刺杀事件牵扯到十二弟的身世,特意来为父皇排忧解难。”

华元帝抬眼,“此事你要如何为朕排忧解难?”

黎隽道:“其实,想要知道十二弟是否是纯正的皇室血统,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只需要滴血认亲即可。”

“古典有载,滴血认亲有两法,一是为合血法,验证双方皆是活人,滴血于清水,两血相融便是亲人。另一方法为滴骨法,活人将血液滴于死者尸骨,若能渗入其中,便有血缘关系。”

华元帝顿了顿,道:“倒是有这个法子,你的意思,是让朕与小十二滴血认亲,若是相融,那小十二便是朕的儿子?”

“此法草率,就算小十二是朕的亲生儿子,朕又怎么知道惠妃是否与那个侍卫私通?”

万一侍卫与惠妃只是行苟且之事,滴血认亲根本验不出这事。

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想想自己与一个侍卫共享一女,华元帝只觉得反胃,完全无法忍受。

黎隽摇头,道:“父皇乃万金龙体,怎能为了此事流血?可采用滴骨法,让十二弟的血滴在张元的尸骨上,若能融入便直接治罪惠妃,不能融入再来细查,岂不省去诸多麻烦?”

华元帝沉吟片刻,“这般倒是有道理,你代朕传旨,将张元尸骨拿来,让小十二与他滴血认亲。”

“儿臣遵旨。”

黎隽去执行华元帝的命令,不禁嘴角上扬,他早就备好了张元的尸骨,就等他父皇这道圣旨。

循序渐进,从在华元帝心里种下怀疑的火种,到公开调查,再到最后坐实此事,惠妃与沈家将再无翻身之日。

比直接找个人摸进惠妃营帐再当场抓奸来得有用。

初级的栽赃陷害,会让华元帝生疑,若是华元帝深究,“奸夫”抵不住华元帝的威压,很容易就会露馅。

但是如今张元死了,死人最让人放心,只要十二皇子的血融入张元骨头中,惠妃和沈家便没有翻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