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120

第120章 为父平反

一股凉意从脚底冒到头顶, 柳振宁只觉得不寒而栗。

名义上说让他和宁肇多活几日, 实则让他们在被凌迟之前,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被一刀一刀片成肉片。

亲人在眼前血肉模糊,撕心裂肺的尖叫不停歇, 直到渐渐衰弱没了声息。

在备受煎熬之后,还要切身体会一遍之前家人所受的痛苦, 最后才会死去。

这李全, 好生恶毒!

柳振宁苍老疲惫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你这个猪狗不如的畜生!你会不得好死的!”

景天莞尔一笑,“不管我怎么个不得好死,你都不会有机会看到, 因为你会比我先不得好死。”

柳振宁怒意攻心,满面发烫, 双目血红, 却无可奈何。

他不过是个阶下囚, 任何事皆身不由己, 再多的愤怒,也不能撼动李全一分一毫。

索性放松了紧绷的身子,“李翰林深夜前来探视老夫这个死囚,总不能就是为了磨嘴皮子吧?”

景天笑容不减,道:“自然不是, 之前磨的嘴皮子, 只是想告诉你一个事实, 你如今是我手中鱼肉, 如果我给你什么提议,你最好照办。”

柳振宁惨然咧了咧嘴角,“那,李翰林要给老夫什么提议?”

“我来此,是想跟你做一个交易。”

景天直直看着柳振宁,道:“处决前大理寺会例行审问你所有罪行,当交代罪行时,把当年南阳王兵变的真相如实说出来。”

柳振宁听宁肇说过些许半夏的事,此时听景天的要求,心里了然,原来他们的落败,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

突然觉得很可笑,他追随两代宁王,默默筹划多年,只是因为当年围杀南阳王时留了一个漏网之鱼,便一败涂地。

柳振宁大笑不已,景天也不开口。

待笑了片刻,柳振宁看向景天,“然后呢?我交代事实能让你为南阳王平反,你又能给我什么用来交换?”

景天道:“我可以让你的家人死得干脆一些,十岁以下发配奴籍,不过是烙上永世为奴的烙印而已,命可以留下,你自己掂量。”

柳振宁甚至没有多想,“成交!”

只要不让他看着自己一家老小被凌迟,那便一切好说,不过是南阳旧事,说出也来无关痛痒。

景天心满意足点点头,一开始磨的嘴皮子并未白白浪费,效果简直称得上立竿见影。

“如此,我就放心了,记得交代中不要漏了任何细节,否则……你懂的。”

柳振宁冷笑一声,道:“老夫虽然沦为阶下囚,但还是明白什么叫一言九鼎,不像某些卑鄙小人,当人一套背面一套。”

“如此最好。”景天并不在意柳振宁指桑骂槐,柳振宁插翅难飞,他不需要担心柳振宁反悔。

景天敲定自己想要的结果,起身从天牢离开,柳振宁则被狱卒带回牢房当中。

宁肇的牢房与柳振宁一墙之隔,看着柳振宁从门前来回过了一遭,心里猜测柳振宁去见了谁。

宁肇用自己藏下的好处,跟狱卒换一个机会,写信送给许韬,想最后挣扎一下。

许韬属于六个阁臣之一,能够影响决策,权利不小,也是宁肇如今唯一能指望的余党。

所谓墙倒众人推,宁肇知道一般情况下许韬根本没有胆子理会他,而是会选择独善其身,便在信件最后威胁了许韬。

若是许韬不设法让他脱身,他就在被审问时,把许韬的名字给大理寺卿。

许韬收到信件先是一惊,看完信后气急败坏,这种事露一点风声都是杀头的罪,宁肇竟要拉他下水。

却不敢声张,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只得回信暂时稳住宁肇。

信上告诉宁肇,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寸步难行,需耐心等待部署,让其先安分待着。

只要拖过了大审,宁肇没有将他供出来,他才能稍微安心一些。

而大审过后,宁肇离死也就不远了,没人再去在意宁肇的疯言疯语。

景天尚且达不到耳目满天下的地步,没有注意到宁肇和许韬的小九九。

不过,就算景天发现了此事,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许韬,同样一开始就在景天的计划当中,无论宁肇暴不暴露许韬,许韬都会被暴露。

柳振宁信守约定,在大审之时,没有丝毫挣扎反抗,将自己这些年在官场上的所有事细细讲给寺卿。

其中包括了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滥用职权贪污国库,包括了他在廊州境内追随两任宁王筹划谋反的历程。

自然也包括了当年老宁王迫于真宗压力,铤而走险后险些败露,最后嫁祸给南阳王,导致南阳王一门忠良被围杀,扣着反臣的帽子二十多年。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整个朝堂一片哗然,没想到被灭门了的南阳王,在没有人翻案的情况之下,莫名其妙就平反了。

而宁肇,因对许韬的缓兵之计抱有一丝希望,大审时并没有将许韬的名字暴露,只是陆陆续续吐出几个小喽啰的名字。

柳振宁交代的罪行足足写满几尺长的纸张,除了自己的罪行,宁肇和老宁王的也在其上。

毕竟柳振宁与两代宁王接触亲密,他们本就是一体的。

华元帝并不是很在意审理过程,无论别的罪再怎么多,都比不过公然造反这一条。

景天在大审之后求见华元帝,履行自己对柳振宁的承诺。

华元帝睇着下首态度谦卑的景天,“你是来为柳振宁求情的?”

景天道:“回陛下,微臣不敢,只是圣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孩童并未参与谋反一事,若将其发配,还能废物利用,总比变成一堆烂肉来得强。”

华元帝捂唇咳了几声,“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那便如此处理吧,女童发配贱籍,男童送进宫去势。”

因景天这个请求,华元帝看景天顺眼了几分,无论景天如何狡猾,只要景天心存善念就不足以担忧。

心软的人,从来都会先输一头。

景天口中谢恩,心中对华元帝的认知又多一层,比起狠毒,他根本及不上华元帝的十分之一。

俗话说君无戏言,华元帝金口一开,柳振宁和宁肇一家的孩童结局已定,自己也算遵守了诺言。

处理完这件事,景天却没有告退,又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嗯?还有何事?”

景天低着头,道:“想必陛下已经看过柳振宁与宁肇的大审奏章,南阳王并非反臣,还请陛下为南阳王正名!”

华元帝笔下一停,“你为何对南阳王一事如此上心?南阳王一族无一人生还,已是陈年旧事,翰林院修改史册还觉得不够?”

闻言,景天顿了片刻,沉声道:“微臣的妻子,是南阳王遗孤,有银锁为证,之前微臣所说的私仇便是这条,宁肇和柳振宁,与微臣的妻子乃血海深仇。”

“臣,斗胆请求陛下,愿以平叛之功抵消,换陛下一纸平反诏书,昭告天下,还臣妻子该有的身份。”

华元帝沉吟一瞬,道:“没想到其中还有这般曲折,你对妻子当真是一往情深。”

话说到这里,华元帝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全对拉宁肇下马这事如此尽心,原来除了此前所想的原因,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如此的话,朕准了,改日核实身份之后就拟诏书,昭告天下,归还你妻子郡王之女的身份。”

华元帝正在烦恼,以李全在平叛当中的表现,该给个什么奖励比较合适。

好在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李全主动提出以平叛之功抵消,只为给妻子正名。

对于华元帝来说,这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盖个国印的事。

“臣,谢陛下。”景天拜谢华元帝,这次是真心实意的谢。

关于宁肇一事,他所有的部署,除了借机在华元帝跟前混脸熟,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桩。

他承诺要把半夏该有的东西一样不少的讨回来,报仇,平反,归名,一样都不能少。

第二天还真有礼部官员登门问景天要半夏的身份证明,半夏没在家里,景天便回屋翻找出银锁递给这个官员查看。

虽然是走个过场,官员却很认真,查看了银锁内侧刻着南阳王和其王妃的名字,再看银锁新旧,确定是数十年前所造。

反臣大审过后,华元帝设了庆功宴,当场嘉奖这次平叛有功的官员。

挂帅大将汪一行首当其冲,加封为一品护国将军,虽然只是虚衔赠官,并没有实权上的叠加,但赐了护国将军府,荣耀万分。

陈君然因在廊州担任了半年通判,还在战起之际深入敌腹,成功抓住意图逃逸的宁肇夫妻二人,官品连升两级,回廊州接替柳振宁曾经的职位,任四品知府。

陈君然算是这次平叛中的最大受益者,年纪轻轻就当上四品知府,不知道羡煞多少苦苦熬资历的官员。

至于景天,本该是这次平叛的首要功臣,却没有任何嘉奖。

半夏随景天盛装出席宴会,她知道其中细节,本满心期待等着景天加官进爵,但是等到所有该嘉奖的官员受赏完毕,也没有听到景天的名字。

半夏很是疑惑,看向景天道:“景郎,是不是陛下对你有何不满?为何你本该居首功,反倒没有嘉奖?”

景天正想说什么,就听太监宣读诏书,将南阳王沉冤得雪一事昭告天下。

念完南阳王平反一事,又唱:“翰林院学士李全之妻陈半夏,上前听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