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带一路”建设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57688000000001

第1章 “一带一路”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第一节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态势

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格局

经过10年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局面。但就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而言,在严格的东亚范围内,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均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二、中国与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动力之源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少对于亚洲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的强大需求弥补了美欧经济消费需求不足所留下的缺口。在这种意义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既是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组成部分,又是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所在。未来亚洲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三、中日韩合作虽有突破,但仍阻力重重

然而时至今日,虽然身处当今世界经济与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中日韩之间的双边贸易也不断增加,但三者之间的经济合作为何仍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问题、领土、领海主权争议等问题,而导致缺乏地区认同感,政治互信度低。

四、美俄参与东亚峰会,正式介入东亚合作机制

2011年11月19日,美国和俄罗斯正式参与东亚峰会,标志着亚太区两个大国正式介入东亚合作机制建设,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已成为域内外大国博弈的平台,从而使东亚区域合作的域界更加模糊、泛化,亦更趋复杂化。

五、亚太自由贸易区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APEC自1994年提出旨在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后,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便成为成员们的共同期待。但这条道路走的相当曲折而漫长,直到2004年加拿大工商界呼吁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才揭开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序幕。2006年在美国的要求下,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被写入《河内宣言》。但此后几年亚太自由贸易区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状态,未见实质进展。

第二节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一、亚洲各经济体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和决心明显增强

面对危机,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再惊慌失措,各自向IMF求援,而是在立足自救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区域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机制共商应对之策,即以集体的力量共同防范或阻止金融危机的蔓延。

二、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东亚一体化一直存在重要缺陷,但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

1.中日韩经济合作及机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中日韩三国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

3.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三、TPP、RCEP与中日韩自贸区互动发展

(一)RCEP的最新进展

1.渐进包容

2.框架宽泛

(二)TPP、RCEP与中日韩自贸区的互动

长期以来,亚太区域合作一直存在路径和模式之争。平衡、处理好RCEP与TPP和中日韩自贸区之间的关系,对于东亚国家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维护自身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四、TPP对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格局与中国的影响

(一)TPP对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影响

1.以“10加x”为主体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可能因TPP而陷入停滞过去十余年,区域内大国围绕东盟所开展的“10加1”合作业已完成。

2.东盟将丧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导者的地位。

3.亚洲国家“骑墙战略”缺乏内在的稳定性。

4.中日韩自贸区与TPP仍然有并存的可能性。

5.一个排除中国的TPP有可能会使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受到损害。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经贸被孤立

2.贸易协议规则制订的主动权被控制

3.区域经济影响力被削弱

4.发展空间被限制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一、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新常态:温和增长与经济改革

尽管亚洲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且到目前为止仍无人能取代,但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与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亚洲经济已连续几年呈现出增速放慢态势,人们由此得出亚洲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

二、俄罗斯战略重心东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俄罗斯政府曾一度承诺加大对远东地区的投资,并制定发展远东的中长期规划。然而实际结果显示,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口号。俄罗斯以欧洲作为战略重心的格局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为了适应战略重心的东移,俄罗斯还将在本地区拓展新的合作伙伴,如日本。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安全领域,俄罗斯战略重心的东移对亚太地区格局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三、“一带一路”:助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经济再平衡要求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主要经济体为了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经济复苏计划和政策,合作与协调意愿下降。其结果是,发达经济体虽然开始走出经济危机,但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带来了新的威胁,使全球经济再平衡举步维艰。这就凸显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探索共赢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新常态”下需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在对外开放上,中国采取了由南到北、由东部沿海地区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层层推进的政策措施,使得东部地区率先快速地发展起来。1999年国家又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共赢模式源自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创新

建设“一带一路”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上,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上,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