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57457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时刻被经济的影子所萦绕,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着经济的味道。经常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的人,很容易就会总结出目前中国的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没有一个不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也没有一个不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心者也许还会注意到,我们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经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就业市场风云变幻,当初的热门专业早已“降温”,年轻人求职很难不受此影响;房市前景未明,房价似乎按兵不动,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房才合适……

人的一生有几个关键时期:初涉人世、升学就业、成家立业。每一个时期都对整个人生的成败影响深远。但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几步,大部分都集中在人的前半生。35岁之前,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我们是学生时,要和家人商讨是读普通学校还是入读名校;临近大学毕业,我们要进行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走上社会了,我们要考虑是找份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还是找份体面的工作;有一天我们创业了,我们要选择个好地段做生意,还要思考如何占领市场,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还有我们的终身大事,该娶一个什么样的老婆,该嫁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在感情和面包之间如何选择……凡此种种,35岁以前不打好基础,不做好选择,35岁以后将抱憾终身。其实,这些对我们人生的成败影响深远的大事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经济学规律和法则,甚至就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与经济学有着莫大的关联。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反观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经济学乐园里,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

正当各种经济现象及经济规则在我们身边交错上演时,真正能全面了解经济学常识并能让经济学常识为己所用的人却为数不多。35岁之前的人或许都经历过或看到过这样一些情景:带上密友去相亲,结果促成了密友的一段姻缘;领导明明有意提拔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却提拔了刚来不久的同事;觉得岁数不小却一事无成,懊悔于曾经荒废的美好时光,不能自拔;忘了带钱,楼下的小贩不允许你先带走西瓜再把钱送来……为什么你被密友取代?为什么你会输给新同事?后悔有用吗?小贩为什么如此不信任你?这些谜底都能在经济学中一一揭开:你不懂得你和密友各自的比较优势;你没有算清楚职场的替代效应;你不知道过去的事情就是覆水难收,属于沉没成本;你不清楚小贩和你在进行一次性博弈……因此,要更深刻地了解那些存在我们身边的、关乎我们幸福和成功的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以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不懂得一些经济学常识是不行的。

经济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等,都是一种经济活动,都包含着一些经济学规律。35岁之前的成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该懂点经济学。懂得一些经济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轻松地作出决策,过上有清晰思路的生活,游刃有余地应对庞杂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在日常消费中更加精明、在恋爱婚姻上少走弯路、在人生大事的决策上更加理性……我们天天与经济打交道,唯有了解经济学常识,善于应用一些经济理论,才能让生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如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做大事或做小事的人都需要懂得一点的一门学问,只有那些准备上荒岛去开荒且不与外界社会来往的人,学习经济学才会成为多余的事。”

古今中外,经济学著作浩如烟海,经济学理论艰深抽象,经济学支派门类繁多,在此情形下,作为非经济学专业的年轻读者,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学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呢?

为了帮助广大迷茫的读者朋友摆脱“经济盲”的状态,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学会分析经济形势,我们特精心编写了这部《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年轻人生活案例,从政治生活、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投资、管理、人际关系、婚恋、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通过一本书读懂经济学,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并由此在35岁以前做好人生投资,为35岁以后的人生铺平道路,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