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莲舞倾城,妃你莫属
5685900000218

第218章 中药材布阵

刘文儒静默一旁,凝眸沉思。

近日,除了阅览,医书古籍,闲暇之余,他亦时常,翻阅有关,军事兵法的典籍。

他知道,中原古时作战,非常讲究阵法,即是一种,战斗队形的布置,是由短兵,交战的,条件之下,为了力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称之为,“布阵”。

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具有重要的,实战意义。

布阵……

刘文儒的,脑海中,忽而灵光一现,计上心来。

“刘文儒,你在做什么?”

皇后石傲冰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遥遥望见,校场一角,刘文儒正在,忙碌着,将一份份,中药材,排布摆列。

“回禀皇后娘娘。”

刘文儒躬身,鞠了一揖,回答:“微臣是在,‘布阵’。”

“布阵?”

闻言,石傲冰与,众将士们,顿觉大惑不解,纷纷围上前去,一看究竟。

“没错!”刘文儒含笑,回应众人,继续不停的,将手中的,中药材,分门别类,排放于地面。

“排兵布阵,需要的,是车马,士卒武器。”

看着分布,在四处,各种各样,飘散特有,馥郁芬芳的药草,傲冰与,众将士,讶异的,瞪大了眼睛,疑惑奇道:“这里,除了药材,别无它物。莫非……”

石傲冰似乎,明白了什么,“刘文儒,莫非你,是想用,这些药材,来布阵?”

“皇后娘娘,果真是,冰雪聪慧!”刘文儒温润朗笑,“微臣正是,要使用,这些中药材,进行布阵。”

“用药材布阵?”

傲冰与,众将士的,神情立时一滞,错愕咂舌:“这些乱七八糟,参差不齐的药草,还能用来布阵?”

不少将士,皱起了眉头,半信半疑:“这些药材阵,看起来,更像是,糊弄孩童的迷宫,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之处。”

“听说,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曾经使用,几块石头,布下了,八卦阵。可是,那也不过,只是一个,推理模型罢了。”

石傲冰亦,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些治病,救人的,中药草,到了刘文儒的手里,竟然还能用来,进行布阵防御?

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所谓布阵,重要的,是阵法的,精妙布置之处。只要,阵法有效果,就能抵御,外敌的侵袭。”

刘文儒立于,众人中央,抬手拭了拭,额上的汗水,长嘘一口气:“天下事,隔行不隔理。中医处方用药,如同用兵打仗,历来就,十分重视,将不同,作用的中药,根据病患的病情,组合成,不同的处方,组合的不同,其作用,也就不一样。

根据晋代,史学家陈寿,《三国志》所载:有一次,有两位病人,找华佗诊病。这两位病人,一位叫倪寻,一位叫李延,都是衙门里的,小官差。两人因为,是同仁,平日里,又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可以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一天,因感冒流行,两人一起,病倒了,而且患病的,症状一模一样,都是头痛、发热。他们寻,当地大夫,开了一些药服用,也不见好转。

倪寻告诉李延,他们同时患病,而且患的,是一样的病,都是头痛、发热,这么多日了,也不见好。听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们不如,一起去让,华佗诊治。于是,二人相约,到了华佗的家里,请华佗诊病。华佗分别为,倪寻、李延,望闻问切后,给倪寻,开了大黄、厚朴一类,导泻的药物,给李延,开了麻黄、桂枝一类,发汗的药物。倪寻和,李延二人,患的明明都是,头痛发热的病,而且又,住在一起,又是同时发病。按理说,同样的病,应当可以,开同样的,药物治疗,为什么华佗,却用了,不一样的药?倪寻、李延感到,十分奇怪,于是询问华佗。

华佗听了,二人的疑问,微微一笑回答,那是因为,他们二人,虽然病情、症状相同,但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倪寻的病,是因为,里实证引起,病邪在体内,所以要用,泻下的方法,让病邪,从体内排出。而李延的病,则是因为,表实证引起,病邪在体表,所以要用,发汗的方法,让病邪,随汗而解。所以,华佗为,他们二人,开出的药方,是不一样的。倪寻、李延,听了华佗的,这一番解释,将信将疑,只好带着,各自的药,回家服用。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倪寻服了药后泻下,李延服了药后发汗,药到病除。

华佗神医的,这一则,医案故事,就是典型的,同病异治的,代表性医案。倪寻、李延,虽然住在一起,又同时发病,并且从,表面上看,他们所患疾病,是一样的,都是头痛发热。但是,中医诊治疾病,非常重视,因人而异,着重一定要,针对具体的,病因病机。就是要看,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了,疾病以后,疾病又是,如何发展的,导致了,人身体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根据,这些病因,和病机变化、发病阶段,来针对性用药。倪寻的病,类似于,《伤寒论》里,所述的,阳明腑证,邪气在内里,故而用,通下导泻方药。而李延的病,类似于,《伤寒论》里,所述的,太阳表实证,邪气在卫表,故而用,发汗解表方药。

再以大家,常见的,感冒为例。几个人,同时感冒,生病了,找中医看病。虽然他们,都是喷嚏、流涕、咳嗽,但却有可能,这一位是,风寒引起的感冒,那一位是,风热引起的感冒。所以,这一位,应该服用,疏风散寒的药物,那一位,却应该服用,疏风清热的药物,这就叫做,同病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