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员工励志版)
5626500000025

第25章 分享信心,分享成功(3)

没多久,服务生仍是端着盘子走进厨房,但这回盘子里空无一物。服务生对乔治说:“客人满意极了。餐厅的其他客人也都赞不绝口,他们要再来几份。”

这道油炸马铃薯从此成了乔治的招牌菜,并发展成各种口味,今天已经是地球上不分地域、人种都喜爱的休闲零食。

乔治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在面对客户的批评时,不是满腹牢骚,抱怨客户,而是相信客户。在他看来,客户来此消费,就是对自己的极大信任,哪怕是抱怨,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服务变得更好。有此思想做基础,他才能忍住怨气做好自己的工作,让顾客满意。一次一次的改进,不仅满足了顾客,同时也成就了乔治的事业。因此,我们要认真听取客户的每一个建议,因为这也是信任的一种方式。

李均是从最底层的保险经纪人岗位做起的。保险经纪人的收入特点决定了只有靠多发展客户,靠业绩的提高才能得到收入的提高。发展客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均对客户有一个独到的定位,那就是收入稳定、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这样的潜在客户群不仅有购买保险的能力,也更有保险意识。他通过交友网站和论坛结识这样的人群,并且凭借着个人魅力和他们成为朋友,发展起了自己最早的一批客户群。介绍保险方案的时候,他都是根据客户的特点量身定做,为客户推荐最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这使李均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业绩不断上升,获得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李均很快就超越了一起入行的同事,从基层的保险经纪人升到了业务经理的位置。

这时候,李均把眼光由发展个人客户转向了团体保险。争取团体保险客户,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但也具有更大的难度。李均从最早结识的客户群着手,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收入和文化水平,也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对李均建立起的信任感。李均开始了“布网式”的拓展工作,老客户们为他提供的一些机会让他受益匪浅,他所提供的细致、认真、周到的服务也为他成功实现了客户的保有和扩大,李均的年薪也随之很快跨入了20万的行列。

李均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不但懂得如何去“找客户”,更懂得如何“养客户”(即通过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事实证明,由老客户推荐的交易成功率大约是60%,远远大于销售人员自己上门推销的成功率。可见,被推荐的客户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多么有价值。如果销售人员能学会如何成功地获得推荐生意,就能成功地编织出一张“客户网”。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客户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甚至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客户永远是对的,满足客户要求是我们的职责。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客户选择我们本身便是一种信任。如果你反过来对客户十分挑剔,那么就可能错失许多商机,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甚至拖垮企业。因此,要想立足于现代企业之林,我们就不应该挑剔客户,而应该感谢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以及提供给我们的机会,同时对客户负责到底。

相信朋友:人脉是事业的靠山

“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专业本领,85%取决于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如是说。在联系日益紧密的现代社会,专业本领能给你带来机会,交际本领却能引领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找工作的时候,更能在你的事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员工而言,想要克服工作中的困难,顺利地渡过难关,就得学会相信朋友,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要知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事业进程中,人脉是我们不倒的靠山。

一天,有两位朋友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临死亡。这时天神出现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树上有两个果子,吃下大的那个,就能抵抗死亡,走出沙漠,而小的那个只能令你苟延残喘,最终还会极痛苦地死去。”

两个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发现了一棵树,也发现了树上的两个果子。可是,他们谁也不去碰那个会给一个人带来生命之光的果子。夜深了,两个好朋友深情地凝望着对方,他们都相信,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晚。

当太阳从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时候,其中一个人醒过来,他发现,朋友走了,而树上只剩下了一个干干巴巴的小果子。他失望了,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朋友的背叛。他悲愤地吃下了这个果子,继续向前方走去。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他看见了倒在地上的朋友,朋友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是他的手里紧紧握着一个更小的果子。

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把死的恐惧留给自己,我们不能单单只用“伟大”这两个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为了使朋友的生命得到延续,不惜牺牲自己,这种友情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因此,我们要珍惜友情、相信朋友。朋友,是我们事业路上的老师与助手,是我们闯过难关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度过这个经济寒冬的“温暖棉袄”。只要有朋友,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因为朋友永远是我们事业的靠山。

许飞是普尼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成功就离不开中国区副总裁董功文的帮助。当许飞刚刚起步创业的时候,是董功文为许飞筹集了大笔资金,使许飞的事业有了雄厚的资本作后盾。不仅如此,董功文还给许飞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避免他走弯路。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相识是不能强求得失的,大多都是偶然的缔造,许飞与董功文的相识,便纯属巧合。许飞在北京租的房子恰巧是董功文的,而董功文的太太又正好是许飞的老乡,一来二往,他们也就熟识了。两个人都很健谈,话题从人生到事业,总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许飞把董功文当做事业上的贵人,他什么事都愿意与其畅谈,不经意间把自己对未来事业的打算告诉了董功文。“也许是从那个时候,他觉得我是一个有梦想,也能做事情的人吧。”许飞说,这可能就是董功文后来愿意帮助他的原因之一。

在其他人看来,这种组合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是高级投资经理人,几乎站在金融行业的最高端,地位和经济实力自不用说,而一个却只是“毛孩子”,也没有任何的背景。“或许他多年从事投资银行的经历赋予了他独到的眼光,令他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连许飞也觉得不可思议。

随着彼此的深交,许飞越来越离不开董功文,董功文好比他事业平衡的支点,不仅是他真诚的合作人,更是他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实现的开导者。“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注。”就在年初,忙碌的董功文把徐飞叫到下榻的饭店,告诉他自己2005年的计划是做好7件事。“其实他的第7条计划写的是‘如果有时间,关注以上六件事’,说起来真正的计划只有6条。对于他这样身处高位的人,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公务永远处理不完,居然能列出这样简单的计划,一年就专注做好6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

创造成功的过程其实也是舍与得交错的过程,“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做好该做的事,不要让自己有所遗憾就是最大的成功。这是董功文希望许飞能明白而且能身体力行的道理。“今年以来我照他的样子也给自己定了6条计划,他所说的话对我未来的处世方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许飞说这种指引对他而言可能比提供资金更重要,因为眼界决定了格局。

许飞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他眼光独到,看准了银行界高层,把他们作为“猎物”。

许飞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以金融系统的培训为主,他所做的事情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找合适的人来教课,第二是吸引目标群体来上课。有别于一般的培训,他的学员大都是名人,昂贵的学费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有这样的目标群体,还怕资金短缺?而邀请来授课的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不是随便请得动的。现在已经在这个圈子里纵横捭阖的许飞回忆起最初的艰难时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银行北京分行经理徐健。徐健的另一个身份是某著名大学MBA联合会秘书长。因为许飞当时对运营MBA课程项目充满兴趣,所以主动向徐健请教。两人相谈甚欢,没多久就称兄道弟了,这也是种缘分啊!“我那时候还经常住在他家里,我们两个常常聊天到深夜。”聊天的内容天马行空,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问题还是关于银行业务的。

“虽然徐健的职位不算很高,但是他几乎在银行的每个部门都做过,对银行内部的业务问题有很深刻和独到的看法。”许飞说,徐健从来不对许飞设堵无形的墙,他总是力所能及地把自己能帮许飞的事情做好,毫无保留地真诚帮助许飞。

“因为一直在银行工作,徐健自己在银行界有很多人脉关系,而且作为MBA联合会秘书长,他在MBA的圈子里也有很广泛的网络。我最初认识的银行界朋友很多是由他介绍认识的。”徐健为许飞架起人脉的桥梁提供了材料。门户打开后,天地顿宽,之后许飞的人脉雪球越滚越大,关系网也迅速膨胀,事业飞黄腾达。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曲也许最能代表许多人的心声!朋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他带给我们的将是永恒。朋友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为我们挡风遮雨,为我们提供避难所,让我们不至于被困难轻易击倒,让我们永远有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与勇气。这就是朋友,永远值得我们感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