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古典经济学原则与《国富论》
55890400000003

第3章 基本原则

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人性中不变且普遍的原则。

——大卫·休谟

18世纪下半叶,历史剧烈变革,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让位于了工业革命。

在工业革命之前,经济运作非常简单。劳动力显然是由农民和手工艺者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份明确、具体的工作。大部分人都在生产成品,而超出工人需求的产品就用以交换他人生产的成品。

17世纪,革新开始。机器取代人力,工人们不再单纯专注于生产成品,而是专攻一个方面,负责产品的一部分。

封建制度简单明了,井井有条。相比之下,新制度则乱成了一团。商业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那时也正如现在一样,每当变革降临的同时,种种困惑也接踵而至。

重大经济决策应由谁来制定?

在封建制度下,主要是由中央集权的政府制定生产和分配的政策。而在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这种新制度,似乎无人主导,并不明确究竟是谁来做决策以满足社会需求。

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怎样生产?产品价格如何确定,工人工资如何确定?

怎样在没有中央权威的力量下顺利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这令人们困惑不已。人们想知道,当没有了人来主导这些关键决策的制定,国家利益是否有可能得到满足。逻辑上来看,最终结果会是一片混乱。

亚当·斯密仔细研究了新出现的制度,发现其中并不存在一个中央权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看似混乱的相互作用,由此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在这表面混乱的制度之下,蕴含着使更多人实现财富最大化的原理。一旦个人可以自由经商,自由追求私利,就能惠及社会,远比中央集权的控制来得高效。

繁荣的实现并不仰赖于个别强大、开明的领袖所做的决策,也不是靠智者、政客等团体的提议。相反,这些强大的权威更有可能破坏繁荣,而非实现繁荣。实际上,允许自由的个体之间进行互动,以满足各自日常需求,这才是繁荣之道。

斯密的结论揭示了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国家充分利用人民创造财富的潜力。这些原则中也承认了政府的重要作用,不过,政府并不能主导经济活动,而是为个人的创造和生产提供最理想的环境。

有了良好的环境,个人就会尽可能高效地整合资源,生产他人所需。高生产力水平的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提倡市场自由

保持低税率,限制政府权力

个人产权不受侵犯

供应稳定货币

每一条原则都来自于天赋自由的理念。这些原则就像自由和自主一样,是根本,是基础,不受时间、对象的限制。

古典经济学家相信这些原则中蕴藏着创造财富的奥秘。这样的观点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原则背后的道理,研究一下为什么它们在创造个人和国家的财富上有如此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