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国际命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6100000001

第1章 崛起中的大国外交

赌场、核武与民主

赌场在中国周边国家蓬勃兴起。中国政府消化不了“赌场”这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即使转移到海外,同样可以影响到中国社会本身。消化不了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没有改革或者内部改革不足。

随着美国推行全球大民主计划,中国周边更多的国家卷入了民主化浪潮。中国一天不民主化,这种民主化的压力就会存在一天,并且会越来越甚。

核武则表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并迫切需要一个像样的国际战略。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被核武国家所包围。

内外环境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并且正在一步一步地迫近中国。

中欧关系超越经贸领域

欧盟希望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会大幅度地改变目前的世界权力格局,进而导致世界局势的不稳定,而中国更是努力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图和平崛起,和各个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流行语,但和欧洲建立这样一种关系尤其有特殊的意义。

尽管中国和一些欧盟国家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双方间迅速发展的经贸关系并没有带来中国所希望的全面战略关系的出现。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中国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能够和欧盟建立一种真正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的到来。

中国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当中国展示其大国风采的时候,更多的欧洲人正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西方国家已经感觉到他们本身也是中国内部变化的“利害关系人”。

美国和欧洲所关心的是中国的内部变化及其内部崛起的国际影响。西方世界希望中国内部发生变化,但国际社会并不十分相信中国的现存体制能够持续地提供这样一种秩序和法制,这也就是他们希望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源。

尽管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人希望中国政治开放能够最终导致政权更替,即实现所谓的西方民主,但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中国的政治渐进,希望执政党不要出大毛病,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欧洲人的中国认知和中国担忧

从总体来看,欧洲对中国的认知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中国在欧洲人眼中先后有三种不同的图像,即从早期的文化中国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中国,再到近年来的政治中国。

欧洲人对中国的担忧并不是中国的不变化,而是中国的巨变和巨变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中国和欧洲之间地缘政治利益的缺失是造成双方互不了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历史上看,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长期停留在文化中国的概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开始从文化中国跨越到经济中国。当欧洲人还远远没有消化一个经济中国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政治中国,那就是近年来一些欧洲政治人物和政策圈谈论的“中国模式”问题,也就是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的增加。

中国应当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

中国的战略重点都应当在亚洲。中国是亚洲国家,亚洲是中国的大后院。尽管中国是亚洲国家,并且是最重要的国家,但这些国家并没有感觉到中国对它们有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热点问题都出现在周边国家,其中很多和中国直接相关,中国不能求得这些问题的解决,但外界却对中国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国的战略和外交必须考虑到周边的特殊环境,一旦亚洲发生重大危机或者中国和亚洲的关系出现重大危机,那么就会导致中国国际秩序的解体。

中国外交局势呼吁强势外交战线

面临外交变局,中国国内发出来的声音多种多样,但很显然缺失了政府的主导声音。中国的外交战线在中国政治中处于弱势。

中国之所以面临那么大的外交压力,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做其应当做的事情。中国外交的这种重要性,并没有体现在外交的决策体制中。中国名义上是权威主义国家,但外交决策非常分散后果是:一、外交话语和国际观的缺失;二、外交资源的不整合;三、容易被外部力量各个击破。

中国外交:有新思维才会有新格局

中国在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在崛起,不仅其在国际政治中所起的实际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国际社会也是这么期望的。在压力之下,中国大多表现出抱怨和愤怒,处于消极的防御状态。

要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开创外交大局,提高外交影响力,中国还是要诉诸理性。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今天的中国外交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如果没有新思维,不仅会浪费巨大的外交资源,而且会使得外交难有大局面。

中国外交的大变局与大选择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外交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变局:经济上,中国超越日本的事实则意义非凡;再者,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是在开放状态下取得的,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交局面。

中国现在的选择决定未来。但中国的选择并非是自由选择,而是取决于国际权力格局。理性的选择,取决于中国能否准确认识自己在国际权力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更可能选择继续目前的经济现代化道路,选择在和其他国家互动过程中,确立和培养自己的国际责任感。

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

中国外交的各个方面都在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一个国家的外交必须有一个内部基础,内部基础决定了外交。中国如果要实现“大外交”,就必须具备一些内部条件。

首先就是外交战线的建设,中国各方面的外交资源都在增加,但没有整合机制。大国大外交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国际关系观,也必须培养自身的国际责任观。

中国军事现代化需要加速。中国内部的发展需要外部的资源,而同时,中国的经济利益也在加快“走出去”。

从精神层面来说,大国外交最为关键的是确立自信。大国没有自信,就不会有大外交,但在另外一些地方,则过分自信,显得骄傲,实际上也是没有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