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17000000001

第1章 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与愿景行动

一、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标志和引领,我国区域发展进入了协同发展时代。

在长三角地区,多年来区域合作一直是在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框架中展开的。但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区域协同发展,基于平等的行政区主体及共生的城市群、都市圈,为发挥各个城市的各自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合力,通过协商协助和共建共享,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工,促进产业链的合理分布,促进交通及各类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枢纽化,促进民生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加快缩小地区差距,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共生共荣。协商协助和共建共享,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两个关键词。协商协助是特征,是构建区域合作机制框架的基本原则。共建共享是导向,是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生共荣的行动路径。共建共享也正是当下及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一)国际国内经济地理格局重塑,协同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综合分析,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序分工,协同应对发展挑战,培育发展优势,保持发展多样性,提升发展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主要特征的协同发展,成为国际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同时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在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升级,以及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二)区域步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协同发展的内生需求凸显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协同发展的环境机制还不完善。

加快健全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壁垒造成的区域分割,减少地方利益保护带来的恶性竞争、低效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实现区域繁荣、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发展升级的紧迫内生需求。

(三)交通和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协同发展的载体条件趋于成熟

二、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基础

(一)区域基本概况

长三角三省一市土地总面积约35.9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域总面积的3.7%;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约2.2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1%;人口密度约62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口密度的4倍多;地区生产总值约19.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3万亿元,约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8.7万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4.7万元、2.1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二)区域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增速较高,但增长态势略有分异,省际间经济增速差距缩小。

地区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基本稳定,但省际间经济规模差距拉大。

人均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但省际梯度差异较明显。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仍处于动态调整阶段,但三大需求拉动力总体向渐趋平衡转变。

(三)区域产业结构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均呈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发展态势。但是,省际间产业结构存在较明显的梯度差异。

三、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愿景行动

(一)协同打造世界级功能:全球服务力

世界级城市群,不只是规模上的世界级,更多指的是服务功能、服务能力上的世界级。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规模已全面进入世界六大城市群序列,但从功能来看,其影响力仍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其表现就是作为首位城市的上海,在服务功能与服务能力上,与纽约、伦敦、东京等还有不少距离。所以国务院于2017年12月15日批复的《上海城市规划2020到2035》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从“四个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升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协同建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地区肩负的一项国家战略使命,也是引领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导向和战略引擎。

世界级产业集群应该有三个重要的标志:一是在全球的生产制造或服务总量中拥有较大份额,并具有全球影响力;二是在产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关键技术研发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引领性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具有全球影响力;三是在产业的市场主体力量及标准规则制订上,拥有主导型的大企业及其配套群,并具有全球影响力。

要依据各地产业集聚的基础和专业优势,在培育壮大领军者企业上实行区域分工。

(三)协同构建世界级科创体系:全球影响力

在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下,上海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江苏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浙江提出了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愿景,安徽提出了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

长三角要加快构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协同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体系:

一是科技研发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协同体系。

三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体系。

(四)协同提升世界级港口群:全球性中枢

长三角地区因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世界级产业集群而具备建成世界级港口群的基本条件。

(五)协同创建世界级生态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世界级的生态共同体,是长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协同造就世界级富裕区域:民生均等化

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实践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