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5545500000018

第18章 努力让对方客观地认识事物 (4)

每一个人都有某个方面的兴趣。兴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有关系的事物的兴趣;一种是对无关系的事物的兴趣。所谓有关系的事物,是指与你和别人共同发生兴趣的事物。利用这种兴趣,常常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般人都有许多不同的兴趣,有的特别喜欢,有的会比较淡泊。如果可能的话,你应尽量找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再从这方面去接近他。倘若没有机会,或者这种机会不容易得到,那么也该尽可能地去选择他最大的兴趣供你利用,主要的目的是要使他对你发生兴趣,从而接受你的说服。

欲与别人的特殊兴趣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单单说一句很感兴趣的话是不够的,在对方的询问下,你不能掩饰你真正的兴趣,免得弄巧成拙。必须把你的真实的兴趣表现出来。

问题在于你怎么能使他人了解你对某件事情的确和他有同样的兴趣。因此,你必须对这题目具有相当的知识,足以证明你是有过相当研究的。越是值得接近的人,你就越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作进一步的了解,使你能够应付他,使他乐意提供你所想知道的事情。

就像幼儿园的教师,有许多办法去哄小朋友,把一群哭哭闹闹的小孩训练得高高兴兴。这当然有她们成功的门道,其原因是由于她们能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小朋友的兴趣和思想。

这种做法纯粹是出于热诚,而热诚却永远是应酬成功的因素,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别人乐于回答,或者是他所熟悉的问题。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他一定会非常高兴或滔滔不绝地讲到美国的许多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会连带告诉你纽约自由女神像多么美丽。

专家们给出实现和他人兴趣一致的三个步骤:

1)找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

2)对他感兴趣的题目应该先获得一定的了解;

3)对他表示出你对哪些事物确实感兴趣。

罗伯特的女儿几年前就已经结婚了,但是当年订婚时,却是利用了“仅有的一点共同之处”进行说服后,才成就了这桩美满的姻缘。罗伯特是以非常开明的态度来对待女儿的终身大事的,但是其妻子却一直坚持很严格的条件,她心目中的女婿在学历、家庭条件、年龄等各方面都是相当好的青年。

但是,姑娘却不在乎这些,这与女主人的愿望完全相反,女主人当然反对,作为姑娘的父亲罗伯特当时也面带难色。不久,提亲者前来做夫妇俩的说服工作。但是夫妇二人表示感谢后,还是婉言拒绝了。他们说“这件事太麻烦您了,不过考虑到小女将来的幸福,我们还是不同意这桩亲事”。

于是,介绍人说:“在考虑姑娘的幸福这一点上我们是相同的”,并且利用这一共同点进行了劝说。他说:“如果你们站在姑娘的立场上,考虑她的幸福的话,就请你们重新考虑这桩亲事吧。”夫妇俩经过认真考虑之后,认为很有道理。他们认为,如果一定坚持自己的标准,追求“理想中的女婿”,那么女儿恐怕要终身独守空闺了。因此,改变了态度,收回了自己的意见,终于答应了。后来罗伯特苦笑着说:“那位介绍人真是一语惊醒了梦中人。”

当然,这两个年轻人能终成眷属,还有很多因素,但是,如果不是介绍人那句“姑娘的幸福”这一“相同之处”,这桩亲事恐怕就不可能成功。

像这样,找到自己与持先入之见者的共同处并加以扩大、利用,是说服对方时很有效的办法之一。相反,表示出和对方的“不同之处”,在说服对方时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对方有机会客观认识自己的先入之见。

当我们意见、感受、观点遇到不同时,可以用诚恳的语气说:“在这里我们有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想出我们两人都满意的方法。”或“让我们一起想出最有利的解决策略。”

语辞上,强调的是“我们”,而不是“你”“我”的对立。不但没有任何贬抑的用语,反而只有诚意的邀请,邀请对方一起来解决问题。

重点是要找出“我们两人都愿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把协调视为“寻找交集点”,“扩展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制造敌人”的时候。

甚至,要认清双方的不同不是敌对,只是不同而已。因此,切勿心存“打倒”对方的偏激想法,只求赢得个人主观的世界。

不只如此,协调时应积极地视分歧为拓展人际影响范围的关键时刻,也就是培育个人恢宏气度,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

在有分歧的时候,说服的过程便成为了协调的过程。对于一个成熟的说服者而言,分歧就是人际关系需要“重组”的信号,甚至是调整关系,培养关系的契机,也是说服的最好契机。

在分歧中,必须先明确对方真正诉求的主题。到底是单纯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或只是抒发个人的不满、牢骚、愤怒;或是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无理取闹;又或是一味玩其个人游戏,借此以引起注意;或是对方的自我困惑与矛盾。

分歧,就是了解的时候;是探索对方需求的时候,而不是自我表达的时候;是帮助对方——理清作为困扰及方向的时候。

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说服者就切勿落入对方情绪的漩涡里,跟着团团转。

卡耐基说:“执拗的人自以为拥有看法,其实是看法拥有了他!”这句话很值得深思!

遇有观点差异或人事困扰时,便要强调人性化的互动,而不是权威的屈服或强悍的抗拒。因为,赢得一时的争论,却换得每日上班见面时的痛苦,又有何益!任何协商,并非为所欲为,一吐为快,必须依规则来进行。

人性化的互动,至少涵括五个内容:

第一,表达诚意。千万不玩游戏或耍手段。有的人只要不合乎其意,就颠倒是非一味抹黑;或赌气冷战;或制造小圈圈,丧失应有的诚恳,使得办公室成为战场。

要拿出诚意来与人沟通,这绝不是流于一种口号——说说而已。两个都赢是强调先把个人解决问题的诚意,让对方了解,要确实使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第二,保持礼貌。说服时,仍需保持应有的礼貌风范,或体制中应遵循的规则,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兴师问罪,咄咄逼人,藐视或刻意挖苦他人。

“进退得宜”不只解除他人的防卫,而且给予对方有思考的空间,如此反而强化其说服力!

第三,维护尊严。有尊严,才能真正的沟通。没有尊严的维护,就谈不上沟通,而尊严必须包括双方的尊严。

每次在协调时,上司总是口无遮拦、冷嘲热讽,或以高傲的语气贬损他人,借以突显其观点,结果只能酝酿更大的纷争或愤恨。

在协调过程中,每个人的尊严都必须被维护,不得有人身攻击。不论是冷嘲热讽的字眼,轻蔑鄙视的挑衅式肢体语言,咆哮怒吼的争吵方式,都必须受到禁止。

第四,平等尊重。当别人尚未说完,上司不仅频频打断话题,抢先发言,更以其不屑的语气,用食指数落别人,这种“威权”的作风,令下属们深感不是滋味。

在说服过程中双方要轮流发言,并且不可有强势与弱势之分,或威迫、恫吓等不平等待遇。若有违反此规则,便可运用暂停法,中止协调的进行。

第五,营造气氛。有分歧,就是需要“放松”的时候。观点不同时绝不能带有肃杀之气,应该努力营造愉快的气氛,这不只是一种人格成熟的表现,也是一种高度领导能力的象征。

说服不是在于解决问题而已,在协调过程中,还需懂得运用幽默来营造气氛。

一个过分严肃的说服,只会造成下次分歧时更大的敌意表现。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视以柔性化的自我,表达出诚挚、礼貌的态度。在语气及肢体上,充分的传送善意给对方,如此,使得双方减少不必要的防卫,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创造出协调的高度艺术。

在说服艺术中,你和对方辩难,开头应讲一些你和对方都同意的事,然后再提出对方所乐于得到解答的一些合适的问题,那不是比较有益得多吗?你提出了问题之后,再去和对方共同地探讨着答案,就在这探讨之中,你把你观察得十分清楚的事实提示出来,那对方便会不自觉地被引导去接受了你的结论。他会对你十分地坚信,因为他觉得这些重要的见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

和对方声势汹汹地辩论,这是一种近乎不正当的行为,这只能增加了人家的倔强,不易使你获取胜利。威尔逊总统说:“凡是交涉的问题,如果你紧握了两个拳头而来,我会把拳头握得比你更紧一些;如果你很和善地走来说:‘让我们坐下来商议一下吧,要是我们的意见不同,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主要的矛盾在那里?’这样,我们商谈下来,大家的意见是不会相差得很远的,只要我们彼此有耐心,肯诚意地去接近,就是相差一点,也不难完全解决。”戴尔·卡耐基说:“最佳的辩论好像是解说。”真的,我们与其涨红了脸去和人家辩论,为什么不用解说的态度、商讨的方法去解决呢?所以,我们即使和人家辩论了,请你还得要平心静气,去找出共同点来商讨,切不可紧握了拳头,这是要注意的。

任何冲突的意见,不论双方的意见是怎样的严重和远离,我们总可以找出一些共同之点来大讨论的。甚至银行家的领袖摩根,他在国内银行学会开会之中去演讲或是辩论,他也可以寻出一些双方相同的信条以及听众共有的相同的希望来的。这句话你不相信吗?你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贫穷向来是社会上最最残酷的问题之一。我们的人民常常感觉到我们的责任是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可能的话,便要去解救穷人们的痛苦。我们是一个慷慨的国家,在历史上,我们并不能找出别的民族也和我们一样慷慨而不自私的捐钱去扶助那些不幸的人们的。现在,让我们保持和过去一样的精神上的慷慨和不自私来一同研究一下我们工业界的生活情况,并看看我们是否可以找出一些公平正当且为各方都接受的办法,去防止并减轻那些穷困的罪恶。”

上面这一大段话,有谁能够加以反对呢?就是银行家领袖的摩根,他也是点头同意的。我们在人家点头同意之后,然后再慢慢地把人家引向我们的主张,我们自己并不脸红势盛,然而我们获得了胜利了。这一个辩论的机智,我们是应该采取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由于观点不同,信仰各异,性格有别等等原因,存在分歧,应该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透过一方或双方的让步,取得大的原则、方向上基本一致(即求同),在枝节问题上不纠缠(即存异),达到互谅互惠的目的。

究竟该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呢?一是要设法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即使是很小的共同点,也可以使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近,共同点越多,双方的感情就会越来越亲密,也会很容易说服对方。即使双方固执己见,似乎毫无什么共同点可言,你还是可以强调同学、同事、同乡及都有解决问题的热忱等来寻求共同的途径。由于你一再强调共同点,对方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地开启他的心扉。二是要设法使双方的心理“共同”。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存有“共同”的心理,当双方利害关系发生冲突时,这种“共同”心理就被掩盖了;当双方利害关于趋于一致时,这种“共同”心理就会明显地呈现出来。要使双方的心理“共同”显现出来,便要设法营造这样的氛围。

例如,有两家厂商为了生意上的竞争,互相杀价,此时突然听到消费者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戏谑,于是这两家厂商顿时停止了杀价竞争,而共同谋求新的解决办法。三是要提出对方容易接受的大前提,而不要纠缠一些细节问题。因为商场交易,双方所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有的是从大前提着想;有的则是在细节上推敲。我们首先要提出大前提,这是双方能否达成一致的焦点,非常重要。例如:你可以说:“我们的这笔生意可不可能做?”对方如说“可能做”,“可能做”就是大前提。至于怎么做的一些细节问题,你可以说:“细节问题我们稍后再谈。”如果大前提双方都接纳了,此生意就成功一大半了。如果首先就在细节问题上纠缠,则很容易引起争论,更别提大前提了。

当然,有的人十分注意细节问题,一定要坚持先谈细节,这也是对方发出的一种“共同”信号,你则要灵活一点,将重点转移到细节上,然后再逐步回到大前提上来,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因此,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请记住这一条规则:

从双方都同意的事谈起,学会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