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85700000002

第2章 中国经济新常态

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

一、经济增长减速换挡

中国经济正在从增长奇迹向中高速发展回归,支撑高增长的内外部条件都在发生改变,潜在增长率也趋于下降,经济增速换挡是大势所趋。

二、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未来中国###二、三次产业比例将逐步得到优化,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多元市场主体不断增加高质量、高水平资本品和消费品供给,创造出更多的经济附加价值。

三、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破解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四、从“商品输出”扩大到“资本输出”

资本大规模走出去,扩展其全球配置范围,将意味着中国已经有能力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培育和发展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五、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稳定内需主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整体提高,以及“公平竞争、消费者选择自由、商品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中国将成为全球成熟的市场,民众购买力和需求增长将更趋稳定。

六、中小企业和新业态或成增长新亮点

在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的同时,有望成为活跃市场的主体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以深化改革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或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不是一个新口号和新要求。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确立由较高效率支撑的中速增长这种合意的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近来的讲话中指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虽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系统性风险完全能够避免。

普查数据印证“新常态”

一、新常态下的趋势性变化

马建堂表示,“我们的常规调查和普查数据都显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开始显现。

二、可视化数据将尽快上线公开

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创新驱动发展初露端倪,市场决定作用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新常态”之肇始与阶段性特征

一、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世纪。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一)从调控方式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在宏观调控上,不再持续采用全面调控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采取针对性的微调,精准发力,实施“喷灌”“滴灌”。

2.在微观调控上,更加注重预调,着眼未来,精心谋划,先期做好预案和规划。

3.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转变。

4.在发展速度上,从二位数的高速发展向年均增长7%~8%的中高速发展转变。

(二)从发展方式转变上看,特征为:

1.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2.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从以往较为重视发展速度转向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稳、活、托底”三者统一,构建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系。

3.在发展的模式上,由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新常态与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对“新常态”作了更加准确全面的总结,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合理增长区间、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在相对衰退期,如果能够在经济合理增长中完成结构优化,通过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继续增长,中国的调整新路就真的走出来了。可以说,不为速度而速度,是中国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思路变化,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这条“可控转型之路”如果走通,或许对全球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

一、很多经济结构调整迹象已显现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收入分配差距,以及高储蓄、房地产价格上升和信用扩张联系在一起等因素,系统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着力点,一直是研究重点。

二、今年土地财政收入将会明显下滑

5月12日,彭文生发表文章对今年我国的“土地财政”作出预测:当前房价下跌的形势可能带动地价下跌,未来几个季度土地财政收入可能明显下滑,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出购房优惠政策并放松限购,中央政府则将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同时政府还可能适度增加土地供应指标。

三、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4月,彭文生出版了《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一书。这部28万字的专著虽然专业性很强,却很快成为畅销书,11个月间5次印刷,并获得中国金融40人论坛2013年度金融书籍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张涛等著名学者联袂推荐。

创新改变中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强调,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在探索中前行,要行得稳,才能走得远。中央强调,要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把住宅建设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

新常态下怎么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战略定力,有两个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以平常心态应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高高低低。二是以积极态度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树立贯彻“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

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就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发展问题思考的最新成果。

二、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成果

“五位一体”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

三、以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五位一体”发展新理念,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也是解决新常态下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理念。新常态之“新”在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3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要放慢脚步,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将无法继续维持,我国发展将转入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的新状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仍有上升空间

可从以下几个视角发现中国经济上升的空间:

一、城镇化率。

二、消费在GDP贡献率中的占比。

三、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

四、从人均GDP水平分析。

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经济分化中,我国将不断冒出更有活力的地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但有些地区、行业和企业日子也会越来越难熬。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现在这些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干部群众正在抛弃幻想,自立自强,主动促改革抓创新,力争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