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学
5511300000027

第27章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2)

1.一般性治疗对长期从事站立或静坐工作的患者,可采用周期性休息,调节体位,以减轻盆腔静脉淤血。同时鼓励患者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加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

2.手术治疗

(1)卵巢静脉高位结扎术。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开腹途径双侧卵巢静脉结扎手术,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但相对而言手术的创伤性较大。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在腹腔镜下打开骨盆漏斗韧带处腹膜,分离卵巢动静脉,进行一侧或双侧卵巢静脉结扎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

(2)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适用于肥大的后位子宫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手术将后位子宫复为前位,常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从而使盆腔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3)经腹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适用于45岁以上的妇女。手术应将曲张的子宫静脉及卵巢静脉尽量切除。

(4)阔韧带筋膜修补术。适用于年轻而因阔韧带裂伤所致的严重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但手术修补后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选择剖宫分娩的方式,否则可使修补失败。

3.内分泌治疗对于不愿意进行血管栓塞治疗或栓塞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失败的患者,亦可考虑进行内分泌药物治疗,如抑制卵巢功能的假绝经疗法,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获得暂时性缓解。

4.血管性介入治疗即经导管卵巢静脉栓塞治疗。

(第二节)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1993年Edward(英国)等报道首例经导管途径栓塞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随后比利时、法国、俄罗斯、美国等相继报道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

一、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盆腔淤血综合征介入治疗所采用的技术是卵巢静脉栓塞术。

(一)适应证

育龄期妇女,有慢性盆腔疼痛病史,反复按盆腔炎、内膜异位症治疗无改善,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疼痛,经腹腔镜或卵巢静脉造影证实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对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明显静脉曲张,但无重要临床症状,或者虽然存在卵巢扩张和相关临床症状,但不能完全排除盆腔其他疾病所致症状者均不宜盲目行栓塞治疗。

(二)禁忌证

与其他部位血管造影相仿:月经期或未能排除其他盆腔疾病所致疼痛者,妊娠或可疑妊娠者,急性炎症期。

二、介入治疗的机制和方法

(一)机制

由于栓塞卵巢静脉,卵巢静脉丛和其他与之相吻合的静脉丛血管阻塞、封闭,失去了持续血流的支持,盆腔淤血的症状可因此而改善。静脉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但卵巢静脉与子宫静脉和髂内静脉有丰富的交通支,因而卵巢静脉的回流不会受到影响。

(二)方法

1.栓塞时间一般以月经前1~2周为宜。

2.穿刺入路以右侧股静脉为主,栓塞左侧用Cobra导管,右侧者用Si-monsl或n型导管。当存在解剖变异或其他原因导致插管困难时,可行经颈静脉入路,后者做选择性卵巢静脉插管比股静脉入路更容易,特别有利于右侧卵巢静脉插管;此入路的缺点是需要通过右心房。文献报道90%~95%患者仅栓塞左侧卵巢静脉即可;当术前检查确认为双侧静脉曲张时,则应行双侧栓塞。

3.卵巢静脉造影测压卵巢静脉造影以端侧孔导管为宜,测压的意义除了辅助诊断外,还有利于选择栓塞剂释放的水平。

4.栓塞治疗栓塞卵巢静脉的节段要足够长,以避免残留侧支反流。下方始于卵巢静脉的起始部,上达卵巢静脉肾静脉开口下方水平。栓塞剂以钢丝圈应用居多,一般不主张用液体栓塞剂(如硬化剂类),因为其导致异位栓塞的发生率高。对于插管有困难的病例,可采用同轴微导管栓塞技术。需要强调的是,卵巢静脉栓塞技术虽与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栓塞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女性卵巢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子宫静脉及椎旁静脉丛有交通,故不能用液体栓塞剂。

三、DSA影像学表现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DSA造影表现是卵巢静脉的极度扩张。

四、疗效评估

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最可靠、敏感性最高而又创伤性最小的方法,造影诊断明确后即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疗效确切。卵巢静脉栓塞的技术成功率为96%~100%,技术失败者主要与解剖变异有关。卵巢静脉栓塞后的有效率为75%~100%,存在如此差异,可能与各自掌握的适应证标准不同有关。俄罗斯学者Tarazow报道6例中,症状以腹痛为主,2例伴有月经紊乱;治疗后全部有效,术后4周内疼痛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随访1~4年(平均2年)症状无复发。美国西北大学初期报道的3例均有明显疗效,其中2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比利时作者capasso综合报道19例中,14例有效(73.7%),以栓塞后2周症状改善最明显,其中11例盆腔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改善;5例无效,此5例除有盆腔疼痛症状外,均伴有性生活障碍(性交时疼痛)。因此,作者认为伴有性生活障碍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是治疗疗效不佳的预测因素。美国SCVIR(心血管介入学会)1998年年会资料综合报道的15例盆腔淤血综合征中,栓塞治疗的有效率为86.7%(13/15),其中对DopplerUS显示反流征象明显及造影显示为重度曲张者疗效最显着。术后DopplerUS检查对疗效预测有很大帮助,例如术后子宫旁静脉曲张内被血栓充填,则提示栓塞成功。CapaSSi于术后5周内复查18例患者发现,13例宫旁静脉曲张内完全形成血栓,部分血栓者2例,无变化3例,这些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相一致。MaleuxV等报道了41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患者,均经盆腔静脉造影证实。32例患者进行了单侧卵巢静脉栓塞,9例患者进行了双侧卵巢静脉栓塞。栓塞剂为enbucrilate与碘化油的混合剂。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2例患者栓塞时出现了肺栓塞症状,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栓塞术后60%的患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0%的患者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据报道为75%~100%,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的疗效好,伴有性交痛的疗效差;血管造影提示重度淤血者疗效显着。术后疗效的评估除了临床症状的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旁静脉的血流情况来判定。与治疗技术相关的因素尚有:①栓塞不彻底,对参与反流的侧支未完全堵塞。②伴有髂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术前未发现。③病变为双侧性,治疗时仅处理一侧。④栓塞剂选择不当,某些栓塞剂本身可以引起静脉壁的无菌性炎症。有人认为,用可脱球囊栓塞反应可能更轻,但目前尚无实际应用的报道。

五、并发症及其预防

经导管行卵巢静脉栓塞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安全、简单、易行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很低。CapaSSo等报道2例术中导丝穿破曲张的静脉壁,但未导致严重后果。由于卵巢静脉壁菲薄,在引入导丝导管和注射造影剂时应加倍警惕,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应立即行栓塞治疗,如果处理及时,一般不至产生出血并发症。其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左肾静脉血栓,钢丝圈游走移位于肾静脉及肺内,腹膜后出血等,但尚未见有报道。由于卵巢静脉与子宫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故栓塞卵巢静脉主干后不会影响卵巢静脉的回流,更不会影响其功能。

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卵巢静脉栓寒术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副反应和并发症少,可在明确诊断后马上进行治疗,一次治疗即可解决问题,相对简便,对中、重症者效果显着,可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是首选的保守治疗方法,但该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远期疗效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