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学
5511300000024

第24章 输卵管阻塞的介入治疗(2)

当患者术中采用平卧位时,如双球囊导管已经放置到位,则5.5F导管可通过双球囊导管进入宫腔;如双球囊导管未进入宫腔,则双球囊导管只是为平卧位患者建立了一条通向宫颈管的通道,此时可先应用0.035inch超滑导丝插入宫腔,后者比较容易顺宫颈管弯曲走行,当透视发现导丝进入宫腔后,可引导5.5F导管进入宫腔。当双球囊导管未进入宫腔时,其容易脱出宫颈管,而双球囊导管一旦脱出宫颈管,患者必须由平卧位改取截石位以重新放置双球囊导管,费时费力,因此术中操作5.5F导管和导丝时,应当注意适当前推双球囊导管,以防其脱出宫颈管,这是平卧位输卵管再通术的一大弊端。

5.5F导管进入宫腔后,可经导管推注对比剂,观察宫腔形态和输卵管开口的位置,并进一步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当输卵管开口和5.5F导管的头端方向大体一致时,导管很容易进入宫角并进一步进入输卵管开口;如果导管无法进入宫角部,可经5.5F导管放置“U”形导丝,其顶端弯曲很容易进入宫角部并可用阴道5.5F导管进入宫角部;如果“U”形导丝也无法进入宫角部,可尝试0.035in(超滑导丝,其头端弯曲角度较小,更加容易操控,有时可进入“U”形导丝无法进入的宫角部;当进入一侧宫角较为困难时,也可先应用导丝进入对侧宫角部,继续推进导丝,使其越过对侧宫角部,重新进入宫腔,此时导丝头端位置再度改变,可朝向插管困难的宫角部,有助于完成输卵管插管。

(4)导丝疏通输卵管。将0.035in(超滑导丝轻柔地沿5.5F导管进入输卵管阻塞段,多数输卵管阻塞较为疏松,导丝很容易打通阻塞部位,导丝一旦通过输卵管,可引导5.5F导管进一步深入输卵管开口部,再次推注对比剂,观察输卵管形态、通畅度及对比剂在盆腔的弥散情况。如果导丝在输卵管内走行不畅,甚至弹回,应当调整导丝头端方向,防止导丝顶于输卵管内壁;如果反复调整导丝仍无法通过输卵管,应当撤出导丝,推注对比剂进行观察,以防导丝在输卵管黏膜下走行形成夹层,一旦发现输卵管夹层,应当放弃该侧再通手术治疗。

(5)输卵管腔内药物灌注术。5.5F导管进入输卵管开口部,并应用导丝疏通输卵管后,可先向输卵管腔内快速推注3~5ml空气,以期通过快速的气流带走阻塞输卵管的黏液栓子等异物,并尝试钝性分离输卵管伞端粘连。在透视下,很容易观察到气泡冲出卵管进入盆腔的影像,此时,可进一步推注对比剂观察输卵管的走行和通畅情况。如导丝疏通后发现为输卵管积水,也可向输卵管腔内快速推注空气,可反复推注,量无上限,以期通过快速增加的气体压力冲开伞端粘连,但如仍不通,则不需推疏通液。当确认输卵管已经疏通后,可向输卵管腔内注入糜蛋白酶2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并推注玻璃酸钠防止粘连再发,推注玻璃酸钠后,可再用5ml气体疏通输卵管并将玻璃酸钠均匀涂抹于输卵管内壁。

(6)改良输卵管再通器械。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一种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在临床推广普及,目前通用的手术器械是美国Cok公司的同轴导管装置,多数病例操作简便,为了方便操作,临床工作中可以在传统输卵管再通器械的基础上,做出部分改良,以方便手术操作。

输卵管插管时可应用真空吸杯导管导向法。根据宫颈大小选择相应型号的宫颈吸杯将其套在宫颈上,然后用真空泵使宫颈吸杯内形成负压,宫颈吸杯能与宫颈紧密结合,先将9F导管经宫颈吸杯导管插入宫腔,其前端停留在宫腔的下部,再将5.5F导管和0.035in(导丝经9.0F导管插入至子宫角部,然后退出0.035inch导丝,再将3.0F导管与0.015inch导丝经5.5F导管插入至输卵管内阻塞部,疏通输卵管。

鹅颈式球囊导管导向法也有助于完成输卵管插管,该导管头端缩细,下方球囊呈偏心性,并配有一根可展式不锈钢丝,再由一组2.0F与3.0F同轴导管和0.018inCh导丝所组成。在X线透视下,先用一根可展式不锈钢丝加强球茎端导管的硬度,经阴道宫颈送入宫腔,退出钢丝,充盈球囊,则导管头端自然弯曲呈鹅颈状而滑入输卵管开口处,透视下可见导管前端位于子宫角部,再选用2.0F与3.0F导管和0.015inch导丝顺导管插入患者输卵管内阻塞处,使输卵管通畅。

夏风等报道的自制装置如下:取消外面两层同轴导管,由10F扩张器代替,保留Cok公司3F导管及0.018inCh铂金导丝,导管进行改造,保留前端及尾端,塑形后连接好,使其长度较扩张器长3-4Cm。另外可配备1根0.015inch软头导丝备用。用血管鞘配套的短导丝做扩张器导引导丝。器械配备好后所有介入操作只需一名医生即可顺利完成。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暴露宫颈,用探针探测宫腔位置及深度,并可适当调整子宫位置,将扩张器塑形后由短导丝导引进入宫腔,经由扩张器注入对比剂进一步观察宫颈位置及宫腔形态,慢慢将扩张器送至患侧宫角,送入微导管和微导丝,以微导丝轻轻疏通阻塞处,送入微导管退出微导丝,注入对比剂造影,如证实已复通,注入再通液。

洪澜等报道的自制同轴导管由外套管和内导管组成,外套管利用MEDRAD公司生产的高压连接管,取该连接管12cm,头端3cm处塑形120°,头端用砂轮磨光滑。内导管用5.0Fcobra导管制成,头端弯曲与外套管同弧度,再通导丝为0.035inCh的超滑导丝。该套手术器械中,外套管主要成分是带加强丝的聚氨酯,选用该材料制作的高压连接管制作外套管主要利用了其环保无毒、耐磨、耐屈挠、耐低温、可降解等物理特点。外套管进入宫腔后受温度影响,头端角度则会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顺应性,而这种改变有利于寻找输卵管开口,大大减少手术医生和患者在X线下的暴露时间,尤其是减少射线对卵泡的作用,对防止发生胎儿畸形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外套管质地柔软,再通时轻柔地来回多次抽送不会损伤子宫黏膜和输卵管间质部,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

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FTC-900输卵管再通同轴导管也可加以改良。将9F直导管剪成20cm长,这样操作起来较为稳定,尖端摩擦光滑,把尖端3cm长的一段轻度弯曲,便于引导5F导管到达宫角处。如遇子宫过度倾曲的患者,可选用型号为FTC-550的球茎头同轴导管,该导管顺应性好,到位准确,操作简便,且不易损伤子宫内膜;此种改良的器械和方法,把最关键的9F导管缩短并弯曲塑形,这样不仅增加了操作的稳定性,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提高了插管的准确性和成功率。避免了用真空泵、宫颈吸杯等结构的复杂器械不易操作的弊端,降低了成本费用,又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

(7)腹腔镜、宫腔镜及放射介入联合应用。输卵管炎症不仅可导致输卵管阻塞。也可能导致输卵管周围炎症,参考来佩琍主编的《妇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对外周输卵管闭塞时输卵管损害的分级方法,对输卵管状态进行评级:

I级:输卵管积水<15mm;输卵管伞外翻;无输卵管周围粘连;无肌层纤维化。

n级:输卵管积水>10mm且<30mm;输卵管伞部分保留;输卵管周围粘连,不固定;肌层轻度纤维化。

0级:输卵管积水>30mm;输卵管伞包埋,分离后见伞端皱襞缺失<1/2;输卵管部分固定;肌层中度纤维化。

2级:输卵管积水>30mm;无输卵管伞或输卵管伞包埋,分离后见伞端皱襞缺失>1/2或完全消失;输卵管固定;肌层明显纤维化。

输卵管因素已成为引起不孕的最重要原因,患者一旦发生输卵管阻塞后,往往并发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粘连分离和成形手术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输卵管的解剖结构,同时还要恢复其生殖功能,因此减少手术后分离面的粘连和粘连再度形成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对组织的干扰,腹腔镜的优点是针对周围粘连,可对粘连带进行钝、锐性分离,尽可能恢复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正常形态和解剖位置,去掉卵巢与输卵管间的薄膜状粘连及卵巢表面薄膜包裹,有利于伞端捕捉卵细胞,纠正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矫治手术完成后,可立即再次进行经子宫输卵管亚甲蓝通液术,了解手术治疗效果。宫腔镜下可直视宫腔形态及输卵管开口情况,直接插管通液。输卵管近端梗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开腹切除病变梗阻的输卵管后,进行输卵管重建吻合术、宫角植入等方法,该方法创伤大,因输卵管管腔小,宫角部肌层与输卵管肌层厚薄差异大,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再次形成粘连,导致永久性地失去再通的机会。放射介入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的方法通过轻柔操作,能有效地机械性地疏通轻度梗阻部位,达到有效妊娠。

5.影响手术的因素

(1)影响插管操作成功的因素。插管操作是输卵管再通术的基本操作,熟练地掌握各类导管的性能有助于完成输卵管插管。输卵管插管属宫腔内操作,因此术前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了解宫腔的形态很重要,一旦发现宫腔形态异常,建议术前先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纵隔等病变,以上病变可能性很小,但对于导丝操控的影响却很大,很小的宫角部息肉也可能导致输卵管插管的失败。有研究者发现,术前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等内分泌情况及宫内膜情况很重要,由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或较薄,导管易损伤子宫内膜血管而影响手术,因此子宫内膜在5mm以上为宜。

(2)影响输卵管再通率的相关因素。输卵管的再通与输卵管的病变性质、阻塞部位、输卵管壁病变程度及伞端粘连情况直接相关。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仔细阅读HSG片,掌握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和手术预评估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