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危机边缘
5374300000216

第216章 茫茫错落浮生塔(11)

浮生塔,浮生塔。

白启细细咀嚼着这三个字,想了好久才想起来浮生二字出自《庄子》当中,具体是那一片忘记了,原句是“其生若浮,气死若林”。意思是说,人这一辈子,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简言之就是对于庄子来说,人生就像一场虚妄,没什么好计较的,死了和活着其实都差不多。事实上,这就是老子和庄子一辈子的思想,在他们的很多名篇中都是这样认为的,比如《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反正都指人生就是一场一场梦,至于庄周梦蝶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他连对自己存在与否都开始怀疑了。

当然,这宝塔也无愧于浮生之名,也许是里面还有着萤石之类的天然光源,透过缝隙往外隐隐约约散发着朦朦胧胧的光芒,倒还真是漂浮不定的样子。看起来既诡异又瑰丽,白iq一个劲儿可惜没有带相机过来,否则这照片拍出去,肯定能够获奖。

其实,有这种思想的,远远不止庄子老子一个人,在后世的李白、骆宾王、苏轼等人都有过这种想法,甚至于近现代的茅盾也在《追求》写道“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看来也是活够了。

又走神了。

白启拍拍后脑勺,这时候可不是跑马的时机啊。他继续望着这块古色古香匾额,在纠结着是否要进去看一看,如果进去,不知道里面是否有着什么机关,但是如果不进去,就此掉头离开,也许又失去了获取谜底的一个机会,而且他现在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这里肯定和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唉,这都是命啊!”白启摇头晃脑一番,从背包里面拿出水,喝了一小口,权当解决温饱问题了,一甩不存在的秀发,决定走进去看一看。

这道门比白启想象中要容易打开得多,本来他使了老大的力气,但只是轻轻一推就开了一道小小的缝,一道若有若无的光芒隐隐约约从门缝里飘出来,即便白启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做梦都没想到这门这么轻松,复又一想,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前还有人来打开过,甚至于经常有人来。

白启拍拍手掌上的灰尘,慢慢走了进去。

八角塔……准确的说是浮生塔,内部空间看起来不奢华,但是恨庄严,由于光线问题,白启没能够仔细看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结构,只是看到,这塔通体只有一层,并没有好几层,边上围绕着两条荧光带……是用无数的萤石镶嵌在内部,为内部提供了唯一的光源。

当中挂着一幅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晦暗的光线加上牌子挂得挺高,让白启看不清楚写的什么,不由得一阵暗骂。

在底部的的八个面足有三四米高,有四个面描绘着一些图画,另外四个面则写满了字。再往上,层层叠叠的也不知道分为多少层,上面摆满了数不清的牌子,也不知道怎么放上去的,难道还带着楼梯过来?

白启往周围看了一眼,没有看到梯子,估计平时都是自备楼梯的,这些人也真是闲啊!他撇了撇嘴,往图画那边看过去,画的无非是一些描述性的东西,额米有具体意义,对于非考古人员来说,真的获取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还是看文字吧!

白启又掉过头看文字,这一看不得了,第一行大字写的就是……林氏宗祠。他瞬间明白过来,这八角塔估计就是八个大姓祖宗的宗祠,每个姓由一个方位,以浮生塔为中心往外不断扩散,事实上是可以无限扩散的,那么上面那些看不清的牌子估计就是牌位了,密密麻麻的,少说也有好几千。

再往下看,都起来就有点儿痛苦了。

这通篇用的是文言文,行文方法和现在差别极其大,翻译过来比较麻烦,好在现在不是考高考语文,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看个大概就好了。

白启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

这四面墙虽然大,但是字也很大,加起来也没多少字,说的是一段传说中的历史。

这段传说中的历史白启很久以前就听人提起过,就是在牯牛山村晒谱的活动当中。

这说的是,牯牛山村和八方鼓的由来。

这个故事还得从明朝初期说起。

话说在明朝初年,朱允炆当了皇帝没多久,朱棣看不过去,然后发动靖难之役,长达八年之久,最后当然是永乐皇帝获胜,但是朱允炆则下落不明,期间,朱棣无数次派人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均不得见,而,当年随着失踪的还有一块古老的玉玺,也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白启知道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在诸多忠心将士的拥护下逃离京城,一路向南,最后经过南亚一带折返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陨落在崇山峻岭之中。

这是朱婧媞告诉他的故事,先前不知真假,但现在有了印证,这段历史恐怕是真的。

这里写道,经过很长时间,将士之间也是分崩离析,慢慢的,也就失散分做无数支队伍,其中一支拥护者朱允炆四处逃亡,而有一支则跟着朱允炆的儿子四处安家。为了躲避朱棣的追捕,他们不得不分散开来,相约在某一刻某地再次相遇,这就是八方鼓的由来。

过去了好几十年,等到一切都慢慢平息了,连朱棣都老死了之后,这八个姓氏在湘黔一带相遇,建立起两个村庄,而后又发现了地下巨大的萤石矿脉,便在地下建立起无比辉煌的地下八卦大阵,每每有人逝去边在此安葬,然后关注着外面的动态,同时开凿萤石做成夜明珠,囤积财富,以待来日再反。

事情只是写到这里,但是白启已经明白了大概,想不到这些人全是朱允炆的不下或者后代,只不过他们野心真不小,但虽然现在看来是没有谋反成功,不曾想一晃过去了数百年,估计也懒得反了。

白启摇了摇头,继续看最后一面墙,以为上面接着是故事,谁知道上面全是人名,当他看到最后,不由得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