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深宫锁玉
5115200000067

第67章

“黛儿……”龙圣轩亲昵的喊着,语气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宠溺。

“皇上……”女人的感觉都是敏锐的,更何况是有着一颗玲珑心的黛玉?她可以感觉到这几天龙圣轩的隐忍,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事实上,她除了说不出的羞涩难为情还有害怕那疼痛外,其实并不那么害怕龙圣轩的触碰。初夜的感觉除了痛之外,便是一种奇怪的陌生的感觉,她也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是痛苦还是快乐。这几天夜夜与龙圣轩同眠,似乎她已经开始慢慢的接受龙圣轩的种种亲昵的举动……

“黛儿又忘了……”龙圣轩姑作失望的说,他知道要黛玉性子清冷,需要时间让她慢慢去接受他,所以并不在意。

“直呼皇上姓名,这多有不妥吧……”黛玉迟疑的说道,龙胜轩在那夜后便让她无人时便称他为轩,这般亲密的字眼她实在是喊不出。这辈子,和她较为熟悉的男子除了眼前这位便是宝玉,宝玉不过是小时候牵过她的手,与眼前这位的亲密程度是天渊之别。

“你我夫妻,那里就这么多忌讳?况且现在又没有旁人……”

“可是……”黛玉还在迟疑。

“算了,黛儿不想喊就算了……”龙圣轩也不逼她,只是脸上有点落寞。

“轩……”黛玉终于喊出来了,虽然声音很低,但是龙圣轩还是听到了,心中狂喜,将黛玉一把揽入怀中,亲吻着她的额头,“我的黛儿实在是太好了……”黛玉却不明白,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有什么好高兴的。只是没等她多想,龙圣轩有提出了新的问题。

“黛儿用了是什么香料,朕从来都没闻过这般清新雅致的香味……”龙圣轩亲昵的在黛玉脖颈间嗅着那香气。其实早在黛玉初次侍寝的那一晚他便发现了黛玉身上的异香,只是没问罢了。后来每每与黛玉亲近都会闻到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只是却不好开口,惟恐“冒犯”了黛玉。在两人成为真正的夫妻前,龙圣轩除了那一次意外,对于黛玉都是极为的规矩,除了偶尔拥抱和牵手外根本就不敢做出其他的举动。这说起来实在是一个笑话,皇帝对于自己的妃子还有逾矩一说!不过也正是因为龙圣轩的耐心才渐渐打开了黛玉的心房,让她开始慢慢的接受他。黛玉看似这世间最为娇弱的女子,但是内心却是坚定的,执拗的。如果龙圣轩强来的话,只能得到黛玉的人,而永远得到不她的心!

“我不喜欢在衣服上熏香,怎么会有香味呢?”黛玉不解的回答,她记得的宝玉也曾说过她身上有香味,而且还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球子,香袋子的香。那时不过是因为宝玉在说浑话,也没在意,反倒生了一通闷气。

“那这定然是黛儿身上天然的异香?”龙圣轩笑着说。

“为什么我闻不到?”

“那就更加说明了是黛玉生来就有的香味,所以闻久了也就不觉得了……”

“真的吗?”黛玉倒是半信半疑,只是这龙圣轩已经开始不规矩了起来了,鼻子在黛玉敏感的脖颈上蹭啊蹭。

“别闹了,痒……”黛玉素性触痒不禁,一下子便娇笑起来。龙圣轩见黛玉笑了,便越发的放肆了,继续在黛玉身上“点火”,先前用鼻子蹭着,这会儿早已经伸出舌头去****她的脖子,双手却趁着黛玉不注意的时候挑开了她的衣带,伸了进去……当温热的大手触碰到黛玉的肌肤时,黛玉浑身一阵战栗,扭动着身子想要摆脱这样的窘态。龙圣轩及时的封住了她的小嘴,用最温暖缠绵的方式吻着她,让她黛玉迷醉在他用心所编织的情网之中……当两人衣衫尽褪的时候,两人之间的热度惊人,龙圣轩额上已经布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声音也因为深受****折磨而变得沙哑,“黛儿,给我好吗……”

“会痛……”俏脸绯红,脑子已经有点昏沉的黛玉呢喃般说着,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有多么的诱人。

“别担心,这次不会痛了……”龙圣轩轻轻的保证道,又一次吻上了黛玉因为长时间接吻而红润的樱唇,绮丽的夜这才开始……

云雨之后,黛玉便在龙圣轩怀中沉沉睡去,而龙圣轩终于吃到了怀中的娇人儿,心头一阵满足,不枉了和黛儿说了那么多降低她的心防,顺利得手……满意于两人的汗水交融,龙圣轩牢牢的将一丝不挂的娇人儿锁在怀中,两人的身躯紧密相拥,不留一丝缝隙,仿佛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多了一层亲密关系以后,龙圣轩的霸气渐露,只是他的霸气出发点都是为着黛玉,而黛玉身边的人桂嬷嬷之列都纷纷倒戈,让黛玉好生气闷,却有无法真正的生气,甚至于开始涌起丝丝的甜蜜……在不经意间,龙圣轩已经开始住进黛玉的心了,只是黛玉还不自知而已……

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又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都说明了冬天的雪下的越大越好,因为那意味着来年作物的生长会有充足的水分,能够有一个好收成。只是去年的雪不单下的迟,而且雪下得并不大,次数也不多,隐隐已经有了今年会出现旱情的迹象。而各地已经有官员开始上报各地出现的旱情,龙圣轩为此担忧不已,一得到外派官员的消息便在朝堂上让众臣公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我国宜湘地区出现旱情,已经开始影响春耕了,不知诸位爱卿有何高见?”龙圣轩威仪的声音响起。

“臣认为宜湘乃我国粮食重要产地之一,必须今早想出对策,不然定会影响今年我国的粮食收成还有税收……”一位大臣出列。

“臣认为若是能够尽早找到灌溉的水源乃是当务之急,有了水源便可弥补雪水不足!”又一臣子出列,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