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49629300000011

第11章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研究(6)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计分的一种方法。功效系数法作为一种定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规范、节约和不受各种主观因素干扰等特征,能够通过精确的计量模型,比较客观、公正地判断出企业效绩的状况。

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计算模型都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所有特征及其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需要用定性评价来对定量评价的局限性进行补充,故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定性评价容易受到人的主观意志,即评价人员的学识、经验、品德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且评价的成本很高,所以只能作为功效系数法的补充。

(五)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基本影响因素

广播电视产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实践产业经营理念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效益的过程。与其他产业中的企业经营目标相同的是,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单位的经营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同的是,广播电视经营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而且包括社会效益。

在经济多元化、信息产业化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关系中各方利益主体对企业(公司)经营效益的关注,已由过去的“利润中心”转向企业(公司)价值和企业(公司)长远发展上来。因此,站在效益评价主体的角度,分析影响广播电视产业化效益的基本因素应当包括以下两类八个方面:

(1)影响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

经济效益是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核心。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上。同其他企业(公司)一样,影响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单位(企业或公司)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包括:

①收益能力

收益能力是指企业资本(或资产)的盈利能力,即站在出资者角度,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资产的收益能力。收益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体现投入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状况,反映经营管理水平。广播电视业收益能力还应包括收视(听)率。

②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能力。营运能力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体现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反映经营者管理水平。资源的有限性决定营运的必要性。广播电视业资产营运能力包括广播电视覆盖率。

③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和短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与财务风险的重要标志,首先体现企业对债务的利用程度;其次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三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收益。偿债能力影响企业财务形象。

④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即成长性,是指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发展能力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发展的根本保证。经营过程中追逐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客观公正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站在所有者、债权人或政府职能部门等其他关系人哪一方面角度分析,都应当关注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广播电视经营单位的发展能力还应包括覆盖率、收视(听)率、满意度等的变动情况与变动趋势。

(2)影响社会效益的基本因素

社会效益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兼顾社会效益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前提条件,同时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或经营行为对弘扬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创建和谐环境等方面做出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社会贡献,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效果和收益。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变化之一,即是: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与其他行业不同,广播电视业是以生产、传播、销售内容产品为主的特殊行业。这就注定其产业化经营目标不仅要关注产品生产、传播、销售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重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传播者的社会效益。有人把广播电视比作“双刃剑”,其产品既可以弃恶扬善、传承美德,也可能助纣为虐、伤风败俗……广播电视传媒的社会效益在于传播内容对观众的心理和行为的积极作用。所以,影响广播电视产业化经营单位(企业或公司)社会效益的基本因素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社会影响度

社会影响度是指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特有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受众群体或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对广播电视受众群体或个体的影响度取决于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收视(收听)率、关注度、占有率。

②社会满意度

社会满意度是指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受众群体或个体的影响,已达到改变听众或观众心理和行为并达成共识的程度。包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赞成度和满意度。

③社会支持度

社会支持度是指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对受众群体或个体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获得首肯和支持的程度。包括广播电视不同时段、不同频道频率、不同节目等稳定听众和观众收听收看情况的支持情况。

④综合社会贡献

综合社会贡献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包括履行社会职责、提供就业机会、对财政税收贡献等。

2.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刚刚起步,“百事待兴”。较之其他行业本已十分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而言,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指标设计的无可比性的难易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其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准确合理的原则

企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复杂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度大。广播电视产业化效益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合理地体现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这一点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

(2)可比性原则

广播电视产业化效益评价的目的在于运用相对数分析,实现行业内部不同经营单位、企业或公司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横向效益比较,以及同一经营单位、企业或公司不同期间的纵向效益比较,从而明确行业位置、竞争优势、问题与差距等。

(3)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原则

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凡是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当充分量化,因为量化指标更直观、更具体、更能说明问题,也更易于接受。但并不是所有评价事项都可以量化,因此,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对那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应辅之以定性分析的方法,以弥补定量分析之不足。

(4)可操作性原则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满足评价主体不同的评价目的前提下,应当简便易行,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操作,即具有可操作性。尤其对广播电视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来说更是如此。

3.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设置

依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遵循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结合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的具体特点,采用多因素分析、多层次评价指标递进修正的方法,创建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设计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评价,涉及八项评价内容,其中用以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包括收益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评价内容的8项基本指标,14项修正指标和7项评议指标;用以评价社会效益的指标包括社会影响度、社会满意度、社会支持度和综合社会贡献四方面评价内容的7项基本指标,7项修正指标和7项评议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广播电视经营企业效益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揭示其收益能力;通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其营运能力;通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分析其偿债能力;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判断其发展能力;通过收视(收听)率和覆盖率了解其社会影响度;通过赞成度和满意率评价其社会满意度;通过收视(收听)份额和受众期待度掌握其社会支持度;通过社会贡献率考核其综合社会贡献情况。

修正指标是校正基本指标的辅助指标。修正指标依附于基本指标发挥作用,使基本指标所揭示与评价的内容更趋向客观、合理。修正指标涉及评价收益能力的4项,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涉及评价营运能力的3项,包括不良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涉及评价偿债能力的2项,包括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涉及评价发展能力的5项,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三年收视(听)平均增长率、三年覆盖平均增长率;涉及评价社会影响度的2项,包括关注度和占有率;涉及评价社会满意度的1项,即受众规模;涉及评价社会支持度的2项,包括到达率、忠实度;涉及评价综合社会贡献的2项,包括职工工资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税率。

评议指标是广播电视经营企业效益评价中的定性评价指标,用以补充和修正定量评价结果。评议指标涉及反映经济效益的7项,包括经营者基本素质、收视(收听)份额、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职员工素质、技术设备更新水平;评议指标涉及反映社会效益的7项,包括频道频率定位、舆论导向、节目创意水平、节目技术水平、知名度、权威性、公益宣传。

(2)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设置:

指标权重是指标体系中,某一单项指标占全部指标的百分比。即在指标体系中,某一单项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某一单项指标在全部指标中所占比重越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越大。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是依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的具体特点,考虑不同层次指标评价目的,采用总权数和分层次权数的设置方法设置的。

具体设置方法是:

①评价指标总权数设定为100%,即所有指标均达到最好的得分是100分;

②分层次权数先设定为100%,再根据各层次结果返回百分制;

③效益评价总权数为100%,考虑到广播电视业的特殊性,在产业化起步阶段,设定经济效益权重为60%,社会效益权重为40%;

④经济效益评价中,定量评价指标权重80%,定性评价指标权重20%;

⑤社会效益评价中,定量评价指标权重80%,定性评价指标权重20%。

4.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两类效益八项评价内容的50项评价指标。

(1)基本指标:用以反映基本效益水平。

①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用以评价出资者投入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揭示投资与报酬的内在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投入资本获利能力越强。

②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全面地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盈余/平均资产总额×100%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③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销售能力越强。

④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流动资产的比率,用以评价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100%

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⑤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负债偿还能力与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越高,风险越大,经营安全性越低。

⑥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盈余与利息支出的比值,用以反映企业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盈余/利息支出

已获利息倍数越高,偿债保证程度越高,偿债风险越小。

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指广播电视经营企业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用以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预测经营业务拓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越高,增长速度越快,市场前景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