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网络心理
49626100000005

第5章 网络心理诱惑(2)

播客在中国虽然是新事物,但发展速度很快。据国内第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的负责人陈伟介绍,他们的网站在2005年4月5日成立时,国内的视频分享网凤毛麟角。但到了2006年,国内播客网站已经增加到200家,用户达到了上千万。他们的网站每天的视频上传量达到一万个。播客天下、中国播客网及博客中国·动听播客等是目前在国内较有影响的播客网站。新浪网也在2006年进军播客,推出播客频道不久,视频内容的上传量跃居视频网之首。截至2007年9月14日18时,新浪博客点击量超过1亿的已有2位,超过5000万的有5位,超过100万的博客高达908位。这些播客广泛分布于文化界、娱乐界、IT界、体育界等各行业,每天吸引着上千万网友阅听,成为中国播客的一大盛景。

播客一举成名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与以文字及图片为主的博客相比,播客是一种占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较大的网络服务。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条件日益改善,这就为互联网用户消费视频提供了可能。播客提供了与博客所不同的一些“满足”。寻求口语表达或影像表达的乐趣,是播客获得的主要“满足”之一。目前,这种“说”的权利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专有的。播客的出现为人们行使这样的权利搭建了一种平台,使这种诉求有了表达的载体。而从观赏的角度看,视频、音频也更符合多媒体时代人们的观赏习惯。

二、青少年的虚拟生存与逃避心理

1.虚拟网络空间我自游

人类一直生活在可视、可见、可触、可摸的现实世界中,并形成了一整套习惯化了的生活方式。当我们的生活正在迅速地被互联网覆盖的时候,当我们沉浸于将人类的多种传播形式汇集到互联网上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消灭了传统时空界限的、远离现实的迷人空间。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一句流行于网民中的口头禅,反映了互联网的特点:虚拟性。萝卜、白菜、二狗蛋,随便起个名字就登录了互联网,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你可以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也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你是谁。这是一个无形的虚拟空间,它以知识、消息、声音、图像、文字等作为自己的形式,每一个网民就是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一员,通过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终端、触手、键盘、鼠标互相联系、沟通。随着三维动画、网络聊天机器人的出现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网络空间里越来越呈现出逼真的现实环境,形成一个全新的时空——虚拟现实环境。

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虚拟空间具有不同于物理实在空间的诸多特征。在这里,向往自由、渴望抒发天性的青少年,不再感到习以为常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概念,没有了家长、教师等的教导和限制,也没有了想说不敢说的心理压抑,潜在欲望得以表达。唯一实在的是这一空间的物理外科——计算机、辅助工具、网线等,网址、游戏、键盘、鼠标唯我是从,而通过一些软件和工具展现的内容完全处于虚拟空间中。不管你是谁,在虚拟网络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在网上,青少年可以学习、游戏、交友、发布信息、聊天、看影视剧、讨论时事等;在某些虚拟社区里,他们可以植树、领养宠物、尝试角色扮演的游戏等。虚拟商店、虚拟学校、虚拟实验室、虚拟战场……雨后春笋般涌现,虚拟世界可以说是无奇不有,无所不有了。

2.青少年社会生存与逃避心理

自由、快乐、游戏、幻想是青少年天性中的一部分。虚拟空间是青少年向往的,可以满足他们的诸多需要,而应试教育的压力,至今还是他们没有办法摆脱的一种沉重负担。是的,在剧烈的竞争时代,人人需要付出努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青少年太累了,也太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作业日益增多,近视的度数也越来越高,但是目标却好像越来越难实现。当在现实中的压抑没有办法得到排解、宣泄时,网络成了他们最善解人意的好朋友,用网络来逃避现实,用网络来麻醉自己,这是许多青少年沉溺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虚拟世界对应的是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后现代的研究视角出发,用后现代话语表述,则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反叛、解构,它摧毁界限,远离现实,体现着一种对立;但二者又统一于一个统一体,即人类社会之中。虽然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较量已经开始,但是,“虚拟社会里发生的问题还得跑到现实社会里来解决”。这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青少年在虚拟空间的逃避,反而会在现实中感受与经历更大的挫折。

三、网络诱惑

1.错觉诱惑——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网络的特点之一是虚拟性。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其成员可能是对门邻居,也可能来自北国南疆,甚至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群,令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范围骤然扩大。虚拟性改变了所有人的角色和道德责任,我不再是我。青少年可以在虚拟空间里任意地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因此,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尽情地包装和展示自己,宣泄情感,可以使在学校等生活中所受到的压力得到释放和舒缓。

正是网络中的“匿名角色”现象,使得大多数的网友都以部分甚至完全虚假的信息来保护隐私或美化自己去吸引别人。人们在现实中的交往得到的信息比如性别、年龄等基本是真实的、直接的,而网上的交往是非直接的交往,是可以经过加工的信息、精心包装的形象,其真实性、可信度大打折扣了。

于是,很多人的错觉就产生了,在一切匿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了网络世界里的种种光怪陆离和为所欲为的心态与行为。正如《漂亮朋友》里福雷斯蒂埃夫人和德·马德尔夫人承认的那样,“如果秘密保证不会泄露的话,巴黎女人们坚定的道德观念是支持不了多久的”。这句话在网络世界里得到了多么普遍和深刻的印证。

可惜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许多网民没有想到的是网络另一端的网友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脑和网络技术,把自己的一切隐私信息了解得清清楚楚!他不但能准确地发现你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地理位置、浏览网站的历史、上网习惯,还可以查到你的姓名、家庭电话号码等。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网络世界里正在发生的现实,只是大多数网民对此一无所知罢了。据中消协调查,中国50多家著名网站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着安全漏洞。

2.自尊需要——自我满足的诱惑

现实中的失败可以在虚拟空间得到满足,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得到替代性实现。因为家长、教师把考学作为衡量青少年是否有前途的唯一指标,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是否接受,不管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等,对清华、北大的期盼像一块石头压在了他们的心头。清华只有一个、北大只有一个,对广大青少年而言,进入清华、北大的只是极为少数,因而,众多的青少年面对的是失败。在学校、在班级中,第一只有一个,许多对学习感到无望的青少年,也有满足自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安全、交友、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第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需要获得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为青少年提供衣食住行就足够了,忽视了他们的社会需要、心理需要。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社会、心理需要,青少年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

首先,由于虚拟网络仿真性,虚拟世界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生活,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同样的满足感,而且这种满足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任何后果。青少年在网上的观点越是新奇、怪异,得到的反响就越大、回应就越多,使他们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与现实相比,这种满足仅仅需要付出一笔上网费。

其次,由于交互性,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很多人,即使远隔重洋也可以进行交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缺少关爱的孩子,深感孤独和无聊,在网上,他们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充分满足自己的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如果遇到困难,会有许多人献计献策,使他们感到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温暖。

最后,由于实时性,青少年可以在瞬间满足其社会需要,而在现实世界里,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的等待。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把握角色的命运,一夜之间就成为“盖世英雄”或“商界奇才”。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和同学的蔑视。上网玩游戏,不断“练功升级”,成为他们找回自尊、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3.好奇求知——满足认知诱惑

互联网每天都是新的,其信息量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各种各样的新闻、游戏的发布,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凡是青少年喜爱的,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内容,而且集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于一体。青少年渴望了解更多新奇的刺激内容。

好奇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任何人对新异的刺激都会产生好奇。“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青少年探索世界的动力,在网络丰富的新知面前,青少年探索着,时光在飞速流逝着。神奇的网络像磁石一般紧紧地吸引着青少年的心。探索着、兴奋着、愉快着,心紧紧和光标连在一起,时光在手指上轻轻滑过。

4.触网——网络时尚的诱惑

当同龄人谈论网络游戏的时候,当同伴谈论网络软件的时候,当同学谈论博客的时候,深处其中的青少年如果能插上几句话,那该是何等的惬意、自豪!如今,能否使用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炫耀自己的一种时尚。

在市场经济时代,网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片上,尤其是商人,可以没有大哥大的号码,但不可没有QQ号码、电子邮箱。书店里的畅销书首推有关网络使用的书籍,不管是儿童杂志,还是妇女杂志,都来凑热闹,赶时髦,不时选编几篇网上的文章。追逐时尚的青少年自然不会在谈论、使用网络方面甘拜下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可以不会英语,身处21世纪网络突飞猛进的青少年,谁好意思说“我没有碰过网络”。

5.自由独立——渴望成人的诱惑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的自由,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其实,在互联网上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欲望、需要、动机、情感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折射,所以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的表现往往更加彻底地揭示出他们的本来状态,展示出青少年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心理状态。

自我暴露就是在虚拟空间向他人讲述有关自己的信息,即将纯属自身的真实、重要、隐私细节和内心想法向他人显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作为具有躯体、心理和社会独特特征的同一身份的自我,在现实社会中摘下面具,赤裸裸地向他人、向社会显示自己的“真实、重要、隐私的私人细节”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他们必须随时来承担来自他人的、社会的种种责难和压力,但是人们的欲望是难以压抑的。比如,有的人忍受不了“本我”的煎熬,迫不及待地想向别人暴露自己的隐私;有的人不愿意受制于人,希望体验统管他人的快乐;有的人孤独,期望在网上找到知心朋友。在数字时代的虚拟社会里,由于网络空间的独特虚拟性质,正好满足了青少年寻求独立、摆脱控制的心理需求。他们敢于随心所欲地暴露自我、张扬自我、宣泄自我,有意识地在网上颠覆自己的社会角色,充当一回自己心目中的上帝。有中学生在坦言为什么迷恋网络时讲,家庭不和谐,没有温暖,在学校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差,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甚至感到压抑和自卑。但是,在网络游戏里,他们体验到了心理的快乐与满足,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来自别人的祝贺。在游戏的世界里,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

6.娱乐诱惑——我娱乐,我快乐

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的报告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任何一种其他功能。这一现象也说明网络时代的视听等媒体文化在加强着青少年的感官功能。

对青少年网民来说,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娱乐、沟通工具、信息渠道、生活助手。他们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青少年寻求着娱乐,追求着快乐。这种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人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使青少年学生网民将互联网作为娱乐工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应用互联网的其他功能,特别是对学习的辅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