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五四风云
49528600000005

第5章 运动起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分享战后的胜利“果实”了,战胜国决定在巴黎召开战后分赃的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提出的废除日本与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将德国强占山东的权益归还中国等一系列正当要求竟被掌控和会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拒绝讨论,直接忽视中国的正当权益。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首先被北京大学的学生所得知,于是,激起了国内爱国学生的强烈不满,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保护国家权益,北京大学的学生商讨在5月4日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运动以阻止和约的签订,要求废除卖国协议。

(一)分赃的“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胜的协约国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瓜分胜利的“果实”了。由于牵扯到许多国家的利益问题,所以战胜国决定在巴黎召开战后的“和会”。所谓和会,就是分赃的会议。

为了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地位,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开始组成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战后的分赃问题。无独有偶,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大战结束后,英国在和会上如何最大可能地为自己争取利益。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

1919年1月13日—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这次会议不允许别的国家参与,而是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巴黎和会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会议,从和会规则的制定开始,它就是不公平的会议。这次准备会议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可以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事实上也就是巴黎和会的实际主宰者。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此外,作为一个大型的会议,巴黎和会还由若干机构组成:(1)大国会议,就是由英、法、美、日、意五个大国之间的会议。这个会议主要是讨论和会中的所有重大问题。大国会议是由十个人组成的,即五个国家的首脑再加上每个人的助理,总共十人,因此称之为“十人会议”。

这十个人分别是: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克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这些人组成。“十人会议”作为五大国“经常的正式会议”,在和会期间一共举行过六十多次。1919年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的问题私下进行协商(4月23日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本国的利益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愤而离会,于是就形成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巴黎和会的局面)。(2)和平预备会议,即27国全体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这只是巴黎和会的形式部分。(3)和平正式会议,协约国代表与各前敌国代表分别相会,一次是递交和约最后草案,一次为签署和约。(4)委员会,和会附设有国际联盟、赔偿、领土问题、条约起草、战争责任、国际河港铁道等专门委员会52个。通过大会机构的设置,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巴黎和会其实就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分赃大会。在大会期间,这些国家费尽口舌地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不管这些利益是否应该属于他们。所以巴黎和会是伴着争吵声召开的大会。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让人看清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同时这次大会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样一句话:强权即公理。势力弱小的国家甚至没有出席会议的机会,更不用说在大会上争取到自己国家的合法权益、维护本国应有的利益了。就这样,在反反复复地争吵、协商中,漫长的巴黎和会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市内法国外交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月25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重组国际联盟的决议。4月24日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进行讨论,大国间勾心斗角,争论激烈。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后经妥协,于5月7日将对德和约最后草案文本交给德国政府代表。德国曾几次对草案一些内容提出异议,但英、法等战胜国只对和约草案略做细微的改正。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仪式。德国外长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

通过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法律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完成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巩固下来,组织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该体系危机四伏,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彻底崩溃。

(二)对中国的不公及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