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生死大穿越二万五千里长征
49523600000009

第9章 纵横云贵川(1)

自中央红军进入黔北后,使蒋介石大伤脑筋,想来思去,他认为红军的行动方向可能有两个:一是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二是东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为此,他集中大量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川黔边境地区。具体部署是:以“中央军”薛岳部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共8个师,尾追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在控制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后,继续北上;以黔军王家烈部两个师向刀霸水、懒板凳,一个师向湄潭进攻;以川军10多个旅组成“四川南岸剿匪军”,由潘文华任总指挥,分路布防,防止红军进入川南。国民党军总兵力共约40万人,是中央红军的10多倍。

面对来势不善的国民党军重兵压境,在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北进,预定地区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机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1月28日早晨,土城战斗打响。由于情报有误,守卫土城的川军远超出制定作战计划中的兵力,再加上敌人顽强抵抗和不断增兵,中央红军未能攻下土城,形成双方对峙状态。

紧要关头,红军总司令朱德决心亲临火线指挥,毛泽东不同意。朱德看出毛泽东的心思,把帽子一甩,恳切地说:“得罗,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我朱德的!”说得毛泽东终于点了头。

当日上午,是一个难得好天气,毛泽东和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人决定为朱德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举行一个欢送仪式,以鼓舞红军将士的士气。

早饭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和徐特立、林伯渠等以及军委纵队共200多人,手中拿着一面用小竹竿作旗杆的三角彩旗,在土城街两旁列队欢送朱德。只见朱德身着灰棉布军衣,头戴红军帽,腰束牛皮带,插着一支小手枪,背上背着一顶斗笠,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毛泽东立即迎着朱总司令走过来,一边走一边举着旗子带领大家高呼:“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消灭川军北上抗日!”“打倒蒋介石!”“打胜仗创造新苏区!”等口号。

朱德总司令快步走近毛泽东,毛泽东也赶忙走几步,两位从井冈山就一起战斗的老战友,手紧紧握在一起。朱德看到这场面,激动地说“:不必兴师动众。不必兴师动众。礼重了。礼重了。”

毛泽东充满深情地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嘛!总司令多抓俘虏,多打胜仗。”毛泽东和朱德一边说着,一边手拉手走到欢送队伍的最尽头。在这里,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等人也满面笑容地同朱德亲切握手,打招呼。

朱德一边握手,一边还礼,兴高采烈地说:“有劳各位。谢谢大家的好意。”临离开大家前,他后退两步,向中央领导同志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朱德上前线后,亲率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及干部团向敌军发起英勇的反击,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稳住了红军的阵地,为红军西渡赤水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后来,毛泽东在军情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自身的安危,亲自迎接朱德回来,并亲手向朱德敬上一碗茶,表达对朱德的深厚情谊。

土城战斗陷入僵局,再战不利,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从元厚、土城地区渡过赤水河,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叫作“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进军方向和部队缩编问题,决定全军除干部团外,缩编为16个团,分属红一、红三、红五、红九军团。为了迅速摆脱敌人追兵的侧击,会议作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等决定。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月25日,中央红军以红五、红九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迟滞川军,集中主力南取娄山关。当日拂晓,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第十三团从北向南对防守娄山关之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日晚攻占娄山关,控制了制高点——点金山。敌人为夺回失去的主阵地,兵力增加到六个团,组织多次反扑,均被红军击退。接着,红一、三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统一指挥下,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敌人,集中力量分别从两翼向敌人后方的黑神庙、板桥迂回,歼敌一部,余敌仓皇南逃。

中央红军占领天险娄山关后,毛泽东即兴填词《忆秦娥·娄山关》“: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攻占娄山关后,中央红军乘胜前进,又于28日攻占遵义。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取得了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3000余人的胜利。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

蒋介石打了败仗之后,调整部署,指挥多路部队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后,再次转兵西进。3月中旬,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全军的军事指挥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新“三人团”成立后,即决定中央红军向遵义西南地区转移。当各路国民党军麇集川黔滇边区域时,毛泽东决定再次实行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放弃对鲁班场的国民党军进攻,命令中央红军由茅台地区西渡赤水河,以调动国民党军,寻求新的机动。

3月16日至17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派兵围堵。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回师东渡,夺取战略主动权。3月21日晚至22日,中央红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接着,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寻求新的机动。

中央红军突然东渡赤水河,使蒋介石手忙脚乱,判断红军又要进攻遵义,又急调兵力向遵义集结,再次企图在遵义地区将红军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