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生死大穿越二万五千里长征
49523600000014

第14章 北上风云(2)

沙窝会议,给张国焘企图攫取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权的图谋当头一棒。张国焘垂头丧气地回到驻地,一屁股坐在那里,按兵不动。经中共中央再三督促,张国焘非常不情愿地同朱德于8月15日率领左路军先头部队红五军和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第九十三师共七个团,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前进,8月21日攻占阿坝。一到阿坝,张国焘就又停下来不走了。

8月19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常委会议,鉴于周恩来病情越来越重,决定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报告中,论证了北上方针的正确性,要求左路军迅速向右路军靠拢,以便共同北上。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批评了张国焘企图使红军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夏、新疆偏僻地区的错误。

8月21日,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开始过草地。川西北草原历史上一直归松潘所辖,故有松潘草地之称。它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纵横几百公里,面积约1.5万余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至4000米,其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起伏不大,为典型的平坦高原。远远望去,像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林木,没有人烟,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际。白河(即葛曲河)和黑河(即墨曲河)由南而北纵贯其间,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水流迟缓。由于排水不良,潴水而成大片的沼泽。漫漫泽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而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甸之下,积水淤黑,腐草堆积,泥泞不堪,如胶似漆,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人畜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一旦陷入,如无人救助,则越陷越深,难以自拔,遭到灭顶之灾。

草地水质很差,能饮用的水很少。若有不慎,划破皮肤,遭水浸泡后即红肿溃烂,难以医治,痛苦不堪。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昼夜温差很大。雨雪风雹来去无常,变幻莫测,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骄阳似火;时而迷雾重重,方向莫辨;时而阴云密布,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冰雹骤下;时而雪花飞舞,漫天皆白。红军过草地,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红一军第二师的第四团,是右路军过草地的开路先锋。来自江西石城的小宣传员郑金煜,刚进入草地行军时,精神抖擞,不知疲倦,讲故事,唱山歌,生龙活虎,忙个不停。但进入草地不久,他突然发起高烧,生起了重病。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我确实不行了,看不到胜利那一天了。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告别了这位年轻的红军战士。

毛泽东的警卫员戴天福在过大渡河时染上疟疾,过草地时又复发了。他在临终前委托卫生员钟福昌带给毛泽东一小块自己舍不得吃的马肉。当钟福昌流着眼泪将这用纸包着的一小块马肉交给毛泽东时,毛泽东为之动容,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深深地陷入悲痛之中。

残酷无情的草地,夺去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仅红一军统计,牺牲者和掉队者就有500多人。但英勇无畏的红军指战员们没有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牺牲所吓倒,他们前仆后继,迈着坚定的脚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经过六七天的艰难行军,右路军终于走出了草地,到达班佑。

8月31日,右路军的红三十军、红四军在前敌指挥部的指挥下,在包座地区歼灭国民党一个师,打开了红军北上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为实现中共中央北上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条件。

包座战斗之后,右路军红一军由阿西进到拉界地区,红三军位于班佑、巴西、阿西地区。红四军、红三十军位于求吉寺、上包座地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驻潘州。右路军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

在中共中央的一再催促下,9月初,张国焘才命令红五军进抵墨洼附近,但接着就又命令红五军全部返回阿坝,并电令陈昌浩准备率领右路军南下。9月8日,张国焘还致电左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驻马尔康地区的部队,要他们命令正在北上的军委纵队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不听则将其扣留。

面对张国焘顽固坚持南下主张,9月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恩来住处开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并通知徐向前、陈昌浩参加。会议分析了南下、北上的利弊,认为只有北上才有出路。当晚22时,与会者致电张国焘,指出了南下的极端不利和北上的有利条件,要张国焘立下决心,迅速北上。

对于中共中央的一再电示和劝告,张国焘置若罔闻,一意孤行。9月9日,张国焘致电陈昌浩:“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毛泽东得知张国焘给陈昌浩的电报内容后,在当日晚与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连夜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并通知在俄界的林彪、聂荣臻,行动方针有变,要红一军在原地待命。9月10日凌晨,中共中央率领红三军和红军大学离开巴西、阿西等地,向俄界进发。同时,叶剑英也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带走了军委纵队,并带走了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省地图。

9月10日早晨,徐向前、陈昌浩得知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单独北进的消息,非常吃惊。但他们命令红四方面军不准追打,维护了红军的团结。随后,陈昌浩派人送信给彭德怀,要他停止北进,回头南下,遭到拒绝。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李特带着一队骑兵前去追赶中央,并高喊:“原来四方面军的同志,回头,停止前进!不要跟机会主义者北上,南下吃大米去!”

毛泽东规劝、开导李特,告诉他北上方针是中央政治局决定的。但李特就是听不进去,强拉原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跟他走。在场的其他同志对李特行为非常生气,毛泽东劝大家说:“捆绑不成夫妻。他们要走,让他们走吧!以后他们自己会回来的。”这样,李特拉走了红军大学中大部分红四方面军的人员。

这次北上,连李德都表示同意。李德对宋任穷说:“我同你们中央一直有分歧,但在张国焘分裂的问题上,我拥护你们中央的主张。”

9月11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三军、军委纵队等到达俄界,与先期到达的红一军会合。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令其率领左路军北上。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命令。

9月12日,在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由毛泽东报告同张国焘争论的经过和今后行动方针。会议做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编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五人团”,负责处理一切重大军事行动;由李德、叶剑英、邓发、蔡树藩、李维汉组成编制委员会,主持部队整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