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生死大穿越二万五千里长征
49523600000012

第12章 会师达维(2)

22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着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在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的带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王有才率领的第三连。他们除携带武器外,每人抗着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当突击队刚冲到对面桥头时,西城门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敌人企图用火把红军挡在桥上,用火消灭红军。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桥头被熊熊大火包围住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22名勇士勇敢地朝火里冲过去了,同敌人展开巷战。敌人集中全力反扑过来,22名勇士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形势非常紧张,眼看支持不住了。就在这紧要关头,王有才带着第三连冲了过来。接着,王开湘、杨成武带领后续部队也迅速冲过了桥,进到了泸定城里。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两个团的敌人被消灭大半,剩下的狼狈逃窜。黄昏,红四团占领全部泸定城,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为大部队渡过大渡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四团占领泸定桥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的红一师和干部团,在刘伯承、聂荣臻的率领下,也日夜兼程急进,在击破敌人一个团的拦阻后,顺利到达泸定城。接着,中央红军主力陆续由泸定桥渡过大渡河。这样,蒋介石放出的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狂言终成笑柄。

6月2日,中革军委给红四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授奖,表彰他们夺占泸定桥的战功。廖大珠及第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第三连支部书记李金山等5人,被确定为飞夺泸定桥的英模。

中央红军占领泸定桥后,即沿河南下,然后分路向东北方向的天全、芦山进发。6月8日,红军一举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歼敌一部。随后,经宝兴的盐井坪、崔店子,进到夹金山脚下的大硗碛。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当地有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们,要越过这人迹罕至、禽兽无踪的大雪山,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红军偏要做“神仙”。

在翻越夹金山之前,红军在大硗碛附近头道桥的大空地上,召开了动员大会。然后,大家经过简单的准备,如找些竹竿、木棍做成拐杖,把从天全、芦山一带买来的干海椒发给每个人抗寒。

6月12日,天刚蒙蒙亮,红军就从大硗碛出发,向夹金山进军。先头部队在前面为大家开路,稍有不慎,就会滑下雪崖,掉进深不见底的雪窟。红军广大指战员冒着风雪,手拉手,艰难向上攀登。饿了就啃一点硬邦邦的干粮,渴了就抓一把雪送到嘴里。累了,谁也不敢坐下来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有再也站不起来的危险。大家发扬阶级友爱精神,身体强壮一点的,搀扶身体弱的,帮他们背武器,尽量不使战友掉队。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大家的胸口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喘不过气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每向前迈出一步就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连走几步心就跳得特别厉害,甚至头晕目眩,仿佛整个雪山都在晃动起来。

快到山顶时,忽然乌云滚滚,霎时间,狂风大作,大雪夹着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脑地砸了下来。有些身体太虚弱的伤病员,倒在雪山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们的英灵同雪山常在。中午时,部队终于登上了山顶,高高的大雪山被红军指战员踩在了脚下。战士们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冰山雪岭,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后,中央红军主力也于6月17日翻越夹金山。红一军团第一师在师长李聚奎等率领下,沿着宝岭西河经五龙、陇东、中岗、土巴沟等地,于18日翻越了夹金山。中共中央关于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就在眼前了。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1935年1月22日,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中革军委向红四方面军发出指示电,要求他们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因当时中央红军受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渡江未成,转战云贵川,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计划到3月28日才实施。强渡嘉陵江后,红四方面军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等9座县城,共歼敌12团,1万多人。从强渡嘉陵江起,红四方面军就实际开始了长征。

就在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连战告捷的同时,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乌江,经贵州、云南直向川西进军。5月初,中央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日益接近川西北地区。这时,红四方面军在涪江地区休整、扩红、筹粮,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5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先后撤出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向西进发。5月15日,红四方面军占领土门、干沟,并于当天占领茂县。随后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茂县。此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一部沿岷江南下,控制了文镇关、雁门关、威州等要地;另一部直逼汶川,占领理番。后续部队第四军、第三十一军一部,北进至松潘、平武以南的镇江关、片口等地。

红四方面军总部在茂县开会,研究了迎接中央红军的准备工作。会议首先确定由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红九军军长何畏率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和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各一部,西进懋功地区,扫清这一带的敌人,迎接中央红军。会议要求全军各部队迅速动员,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大力筹集和捐献慰劳品,迎接兄弟部队。根据川西北高原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会议特别提出要多筹集些毛羊皮,制作毛衣、毛袜、皮背心,作为慰劳品。

面临与中央红军的会合,红四方面军上下欢欣鼓舞,“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成为广大指战员的普遍口号。各部队纷纷展开竞赛,做好充分准备,去迎接兄弟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官兵走家串户,动员群众,筹集粮食、羊毛、羊皮、牛皮、盐巴等。一些重要地点,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还设了粮站,专门积蓄粮食,有的粮站存粮达200万斤以上。各部队还组织人到山上选石头,熬盐巴。战士们还打草鞋,并学会了剪皮衣服,撕羊毛,捻毛线,制毛衣、毛背心、毛袜子。欢迎中央红军的场面热烈而紧张,十分感人。

6月初,迎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从汶川出发,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懋功前进。6月8日,红二十五师攻克懋功城,歼敌700多人。他们除留两个营驻懋功外,其余部队星夜兼程奔赴东南方向的达维镇。

达维,是一个有近百户人家的村庄,红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于6月9日进到这里。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翻过夹金山后,在达维的木城沟与红七十四团会师。战友相见,分外喜悦,互相交谈,问寒问暖。当晚,红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举行了会师联欢。他们围坐在火堆旁,唱兴国山歌,四川民歌,一支接一支。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夜深了,战士仍然兴致不减,久久不愿去睡。

两军先头部队达维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立即向驻懋功的李先念报告了会师的消息,李先念又立即报告了驻在理番的红四方面军总部。同一天,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师长陈光向红一军团和中革军委报告了先头部队在达维会师的消息。

6月16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指出: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记录,展开中国革命新阶段。表示:我们誓与你们一起,为苏维埃奋斗到底。

6月17日,中共中央翻越夹金山,来到达维,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热烈欢迎。当晚,在达维镇喇嘛寺附近的坡地上,举行了两军联欢大会。会场搭了一个简易的讲台,周围挂着几盏油灯。联欢大会由周恩来主持。韩东山代表红四方面军讲了话。接着,毛泽东和朱德先后讲话。毛泽东指出:“这次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红军战史上的重要一页,是中华苏维埃有足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完成北上抗日任务的力量表现。我们在中央苏区就知道四方面军的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作战英勇,创造了川陕苏区,消灭了很多敌人,各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今天胜利会师了,我们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朱德在讲话中谈到了各地红军的历史作用、会师的意义和今后的任务。他的讲话结束后,军委总政治部文 工团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