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49399300000045

第45章 参考文献(6)

273.王诗宗,2004a.行业组织的存在基础和权力来源——对温州商会的社会合法性考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2):5-12.

274.王诗宗,2004b.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前景:以温州商会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4,(4):34-40.

275.王诗宗.行业组织的政治蕴含:对温州商会的政治合法性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58-165.

276.王诗宗.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4):45-52.

277.王诗宗.治理理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J].哲学研究,2008,(2):83-89.

278.王诗宗,何子英.地方治理中的自主与镶嵌:从温州商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101-106.

279.王信贤.争辩中的中国社会组织研究:“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6。

280.王信贤.镶嵌或自主性?中国大陆环保组织的发展:官僚竞争的观点[A],地方政府创新与公民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杭州:浙江大学,2007:114-135。

281.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28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83.德怀特·沃尔多.公共行政学之研究[A],见R.J.斯蒂尔曼主编,公共行政学(上册)[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0-37.

284.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85.约翰·F.沃克,哈罗德·G.瓦特.美国大政府的兴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86.吴敬琏,2002.发展民间商会[DB/OL].

287.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88.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89.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的“第三部门”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1,(1):89-100.

290.许义平.积极探索社会化居家养老新路子,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J].宁波通讯,2005,(2):22-23.

291.徐勇.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4-29.

292.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4):18-27.

293.颜昌武,刘云东.西蒙-瓦尔多之争——回顾与评论[J].公共行政评论,2008,(2):144-170.

294.杨庆东.中国农村地方治理中基层政府行为方式变革初探[M].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2):48-52.

295.杨雪冬.论治理的制度基础[M].天津社会科学,2002,(2):43-46.

296.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97.郁建兴.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298.郁建兴.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86-93.

299.郁建兴,黄红华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以温州商会为研究对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00.郁建兴,江华和周俊.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01.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2003,(2):5-13.

302.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再出发[J].求是学刊,2003,(4):34-39.

303.郁建兴,王诗宗和黄红华等.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04.郁建兴,阳盛益.民间商会的绩效与发展——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4):112-120.

305.郁建兴,周建明等.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06.郁建兴,周俊.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民社会——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路径的批判与反思[J].二十一世纪,2008,(4月):11-18.

307.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秋):105-117.

308.俞可平,2000a.引论:治理与善治[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5.

309.俞可平,2000b.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26-350.

310.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A],见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1.

31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A],见俞可平主编,增量民主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88-199。

312.俞可平,何增科和徐秀丽.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13.余逊达.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03,(1):28-31.

314.袁晓明,2007.“伟大社会”的梦想与现实[DB/OL].

315.张成福.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J].教学与研究,1999,(7):5-12.

316.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1):27-32.

317.张康之.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审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4):27-31.

318.张康之.探索公共行政的民主化——读《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33-36.

319.张康之,刘柏志.公共行政的继往开来之路——纪念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120周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20.

320.张连国.治理理论:本质是复杂科学范式[J].学术论坛,2006,(2):46-51.

321.张庆源.重庆申请全国首家“土地交易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7-30.

322.张远,祁光华.第三部门兴起与我国公共政策的创新[J].探索,2006,(1):46-59.

323.臧志军.“治理”:乌托邦还是现实?[J].理论文萃,2003,(4):10-11.324.赵汇,2002.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苦果——阿根廷[J].高校理论战线,2002,(6):49-54.

325.赵秀梅.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J].开放时代,2004,(6):5-23.

326.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J].中国社会科学,2001,(3):93-112.

327.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328.周志忍.序,见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Ⅰ-Ⅲ.

329.J.S.朱恩(JongS.Jun).行政管理新视维:解释和批判理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3):76-80.

330.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M].中国行政管理,2008,(9):52-58.

331.朱圣明.衍进与深化,参与式预算的温岭“实验场景”[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3):63-69.

33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