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癌症不可怕——30年肿瘤诊疗手记
49379100000028

第28章 “中庸之道”——肝癌治疗原则(1)

如果把人体视作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肝脏就是守护这个国家安全的“将军”,因为肝这个脏器担负着抵御、分解各种毒素侵扰的重要责任。

肝脏这一功能,决定了肝癌治疗“与众不同”的困难,肝癌因此而被称作“癌中之王”。

肝癌早期发现的几率比较低,且治愈率不高。癌症的治疗多“以毒攻毒”,“以毒攻毒”必以肝脏能化毒、排毒为前提。当肝脏本身亦因被“毒”而丧失功能时,再施之以“毒”只能加速肝内“毒”的积累,加快病情发展。同时,其他癌症可以通过补充高蛋白营养,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肝癌却不可以。于是“邪”不能猛攻,“正”不能滥扶,肝癌的治疗必须慎之又慎。以我的经验,在明察疾机的前提下,应坚守“中庸之道”。

一、肝癌何以称“王”?

肝脏之所以被称为守护人体安全的“将军”,是因为它是分解和合成人体必需的各种代谢物质的器官,从中医的角度讲,它是解毒排毒的重要脏器。肝脏的功能一旦受损、肝癌伴肝硬化以及肝功能异常之后就会出现一些症状:

1.代谢功能障碍。肝功能受到损害可以发生低血糖,这是因为肝脏细胞控制胰岛素的功能降低,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出现低血糖。

2.低蛋白血症的发生。肝是人体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主要器官,当肝细胞大量死亡和代谢障碍时,蛋白合成减少,发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水肿。

3.由于肝功能受到损害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产生低血钾和低钠血症,其结果是引起肝腹水。

4.肝细胞损害后,可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内胆汁淤积,我们常看到肝癌晚期和严重的肝炎病人皮肤、眼球巩膜发黄,这就是黄疸。

5.肝脏几乎合成体内的全部凝血因子,还合成重要的抗凝物质,当晚期肝癌肝细胞受到损害时容易发生出血。

6.肝脏的解毒功能,主要是将来自食物、药品中的毒性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转变为水溶性的物质,再从肾排出体外。那么,当患中晚期肝癌时,肝细胞一定受到严重损伤,这些解毒功能就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当肝癌晚期时,肝细胞严重受损,对药物解毒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服用过多、过分有毒性的药物容易发生药物中毒。而人每天需要进食,如果在患肝癌期间再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就加重了肝脏的解毒和转化的负担,促进了病情的恶化。

肝癌是一种令人头痛的恶性肿瘤,一旦发现,约有70%-80%的患者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而且发展快,即使手术治疗后也易复发,生存期短,人们称肝癌为“癌中之王”。

肝癌是生长在肝脏上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一般是指先有肺癌、肠癌、胃癌等肿瘤发生后所引起的肝癌。

我们通常所说的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到了中晚期临床表现为肝脏有肿块、肝区疼痛、腹胀、消瘦、乏力、发热、黄疸等。肝癌早期发现比较难,约1年半以上没有明显异常症状,而且甲胎蛋白(AFP)浓度一直不升高,肝功能一般也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不可能想到肝脏有问题,更不会去考虑肝癌。

肝癌的病程发展迅速,通常生存期在半年左右,其原因是发现肝癌时大部分属中晚期。国内外对肝癌中DNA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直径小于3cm的小肝癌中66.7%为二倍体,而在直径大于3cm的大肝癌中,92.3%为分裂增长速度快、数量大而且不规则的异倍体。所以,早期的小肝癌突破包膜少、癌栓少,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肝癌恶性度大,发展迅速,生存期短。

二、早期发现的可能

早期肝癌几乎没有特别的临床体征,所以发现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发现。普查和体检常常是发现早期肝癌的有效途径。

早期肝癌出现乏力、肝部不适、胃口差,与肝炎症状相似。有的肝癌临床表现为腹泻、右肩痛,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对于有肝炎病史5年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尤其是“三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或有肝癌家属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的主要项目:肿瘤指标、B超、肝功能指标。这是最常规的检查项目。在检查中如发现肿瘤血清指标,如甲胎蛋白(AFP)增高超过>200μg/L,铁蛋白增高,γ谷氨酰转移酶(GGT)、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等单项或2项指标增高者,必须进一步行B超检查。一般如B超发现肝内有占位肿块,肿瘤血清指标又同时升高,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就相当高;如果再有CT的配合检查基本可以确诊。

在体检中有时会发现AFP升高,但是肝功能指标同样也增高,B超检查未见肝脏异常,一般是肝炎方面的疾病。如果AFP持续升高,而肝功能正常,一定要进一步检查;有时B超、CT检查可能未发现有异常,但也不能轻易排除早期肝癌,要密切跟踪随访。因为AFP的浓度是与肝脏肿瘤的大小相关的,所以能在AFP低浓度时发现早期肝癌,治疗效果就相当好。

有关资料表明,约30%的肝癌患者AFP检查阴性,所以B超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因为AFP是阴性就放弃其他检查。在B超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进行CT、MRI或PET/CT检查,一般情况下,在几项检查的综合分析中就能发现早期肝癌是否存在。

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痛、乏力、消瘦、腹胀、发热、黄疸。但是这些症状出现时大部分已属于中晚期。

低血糖症在肝癌中的发生率可达10%~30%。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有肝炎病史、肿瘤家族史、乙肝三系阳性的患者要特别警惕,以防误诊。

三、“中庸”——肝癌治疗的原则

毫无疑问,早期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然而,对大部分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应当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案呢?

中晚期肝癌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根据B超、CT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肝癌已经转移,门静脉癌栓或肝内多发灶扩散,肿瘤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这类肝癌病人发展快,癌栓易脱落,病人的生存时间短。

第二类:肝功能严重损害,有黄疸出现,肝内肿瘤大于5cm以上或有多个病灶。由于癌细胞压迫胆管造成阻塞,黄疸不断加重,此类病人病症发展快、病期短。

第三类:肝癌出现腹水而且是癌性腹水,说明病情危重,此时病人生存以天计算。

当被诊断为肝癌时,大部分患者、家属都很焦急,急于采取治疗措施,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急于求成,其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对这三类肝癌病人应该以保守治疗为主,既然已不具备手术条件,那也就不应该采用化疗,而应以中医扶正治疗为主,在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而绝不能以“攻”为手段,以消灭癌细胞为目的。实践证明,唯有“养”肝、“护“肝才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005年12月,一位肝癌病人来会诊,当时病人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不正常,AFP高达1000μg/L以上,伴有腹水、全身无力,我建议他不能进行化疗,而应当采用中医扶正的保守治疗。但是家属急于缓解症状,结果在当地医院仅用了一次化疗就把病人打垮了,一周后病人因大出血死亡,家属后悔莫及。由于这一类的病人肝癌细胞占居整个肝脏,解毒功能和凝血机制都已丧失,化疗对肝脏肿瘤已经失去了作用,只有增加抗癌药物的毒性,其结果是促进了机体的全面崩溃和脏器的加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