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小说抱猫的男孩
49329700000001

第1章 为爱痴狂1

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奶茶的那首《为爱痴狂》,这么多年来,对奶茶的喜欢几乎没有变过。当然之前也曾崇拜过、追逐过、喜欢过一些韩国歌手。但是内心最需要的那份感觉,只有在奶茶的歌里才能听得出那种味道。所以,为爱痴狂,也是我写这个故事的第一章,也确实因为我这个人似乎就是个为了爱情会疯狂的人。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什么富二代,唯一可以炫耀的,似乎是小时候家境还不错。但是后来随着9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国有企业员工下岗浪潮的到来,家境便逐渐中落了。那个时候,下岗和失业可是一个新鲜名称。那个年代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员工与越来越多,于是乎从计划经济转型道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就是有大量的员工下岗失业。我的父母就是这一波人中的一份子。从工作开始,父母亲几乎是承接上一辈的接力棒,直接在上一辈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发光发热。

曾经听我母亲说过,说那时候她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有上山下乡这一种说法,知识青年到乡下去,还依旧是那个时候光荣的口号,不过终归是句口号。那时候的人们都知道,十年动荡的大批知识青年,到文革之后还无法真正的返乡返城。那时候外祖父为了不让母亲吃苦,提前在建筑公司办理了内退,不到50岁就退休在家,让母亲去了建筑公司上班。

外祖父这样做,是害怕他的大女儿下乡受罪。母亲说那时候她下乡的地方,是在内蒙古大草原那边,杳无人烟。她的好多初中同学下乡在那边,日子过得甭提多苦了。每每寄来书信的时候,都希望母亲帮她们买些城里的糖瓜,而吃了这种糖瓜,都会让她们想起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海边的家。

我不清楚母亲是否是幸运的。但是每当她提起她的同学时候,总有些悻悻。改革开放之后,这批人大部分都返乡回城,在政府机关担任个一官半职,而到了90年代的那批下岗的人里,却不曾有这批人。母亲说这是几千年都没有改掉的模式:在中国,金饭碗都在官家。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一直安心的学习着。父母只盼着我好好的学习,将来有个好工作,也会有个好生活。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有时候,命运也会捉弄一下老实人。

1996年,家里搬迁,我们搬到了一个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小区。那里环境很棒,三面环山,安安静静的样子,非常适合养老。一条不大的小溪穿过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区,向南流淌着,父母说这条小溪会流向大海。

起初这个小区的道路很难走,那时候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学校又在比较远的地方,于是平时的我都不怎么在这里居住,首先就是上下学不方便。那个年头,家里没个车,马路上车也不多,2路汽车还是那种无轨道电车,整条主干道上都是错杂的电车电缆。每次仰头都感觉这个城市的天空被一张巨大的电网覆盖着,有种说不出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