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学
49312400000014

第14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1)

认识教师职业是明确教师职责、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是一种有别于普通职业的专门职业,与许多专业相比也有自身特征。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群体专业化,从普通职业演变为专门职业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专业化(通称教师专业发展),从普通人发展成教育者的过程。认识教师职业的特征,认识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1 职业、专业和学术职业

在分类、分层意义上,教师职业有三层意思:教师职业是职业的一种,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职业是学术性职业。

3.1.1 职业

关于职业(occupation),《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有一个简明的解释: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很显然,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无所谓职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行业划分越来越细,职业结构日趋复杂。如今的职业种类已远远不止传统的360行,到了数以千计的地步。

例如: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订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该分类包括由粗而细的4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性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200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结合我国实际,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对于每个自食其力的人来说,职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方式,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职业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载体。任何职业都会对从业人员提出入门要求,只不过门槛有高低、要求有宽严之别。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个人教育水平越高,个人认知技能越高,个人生产率和经济收入也就越高。推而广之,职业的从业要求和从业成本越高,社会作用和个体收益越大,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越高。所以说,职业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以及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根据职业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职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劳动的性质,可以将职业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按行业类别划分,职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据对专业知识及技术需要程度,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门职业。按照上述三种分类,教师职业属于脑力劳动、第三产业和专门职业范畴。

3.1.2 专业

对于教师来说,“专业”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概念。专业至少有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含义:

一是学科性专业,即知识的横向划分。这里的专业实际上等同于学科。

何谓学科?《辞海》把它表述为: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等。教学科目的简称,即科目。在英语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discipline 和subject。

二是教育性专业,即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或组织形式。相近或相似的表述有: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辞海》);“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专业是“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依据专业范围的大小,英语中依次有program(课程计划)、major(主修)和concentration(专业方向)。

三是职业性专业,它是从社会分工、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定义的,是相对于普通职业的专门职业(profession)。所谓“专业”,指的是“一群人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技能,并以此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门性职业”。

在高校中,人们对第一、第二种概念较为熟悉,通常把学科、专业并列起来使用,其中的专业即指教育性专业。尽管学科和专业在构成、设置或划分的依据、追求的目标上均有区别,但二者又有联系。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而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科、专业水平。不过,本章讨论教师职业,主要与第三种概念即职业性专业有关。它与普通职业存在诸多差异。职业意义上的专业在西方被称为“自由专业” (liberal profession)、“博学专业”(learned profession)或“身份专业”(status profession)。医师、律师、牧师和教师是4个令人尊敬的传统专业,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相比之下,现代教师的专业地位不如前三个那么明确。广义教师,即包括了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是进行时。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发表了一份划时代的文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份文件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的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国际组织的这一声明一方面给各国教育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明确了教师应该具有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工作者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使教育工作科学化和专业化。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教师的专业地位不能指望别人的施舍,也不能单靠政府或国际组织的认定,它必须靠广大教师努力奋斗,建构和完善必不可少又不可替代的教育科学和专业技能,使教师成为难以为他人替代的专业人士。”

3.1.3 学术专业

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由于他们在目的目标、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学术性专业(academic profession)和实践性专业(practisingprofession)。学术专业特指在高等学校或其他学术机构中以学术为业者。具体而言,学术专业以高深知识为工作材料,对高深知识进行系列加工,通过研究发现知识、通过教学传播知识、通过服务应用知识;学术专业按学科和事业单位二维进行划分、组织和管理,教师同时属于某个学科和事业单位的成员,扮演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角色;学术专业以高深知识为基础,以社会利益为导向提供专业性教学、研究和服务。此外,学术专业还有一种深层的涵义,套用马克斯·韦伯(Weber,M .)的话:学术工作不仅是学者据以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学者响应知识的“神召”(calling)、积极实现精神上的超越的手段。

相对于其他专业,学术专业是一个独具特征的整体。全世界的学术专业人员因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的使命而统一起来,而学科、专业的“无形学院”及其学术共同体体现了学术专业的世界性。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国家、学校、学科、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观察,学术专业并非铁板一块,事实上分割成许多部分,反映了学术专业的地方性。伯顿·克拉克把这种“一和多”的矛盾形象比喻为“微小的世界,差异的世界”。学术专业正是在这种矛盾统一、分化综合中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

3.2 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

一种职业之所以称为专业,是因为它符合了专业的标准。关于专业标准,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定论,但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专业的三个属性,即“专业应该是正式的全日制职业;专业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而获得;专业应该向它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无私的服务”。194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论述专业时,强调专业应符合以下8个标准:“属于高度的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知识领域;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经常不断地在职进修;把工作视为终身从事的事业;行业内部自主制定规范标准;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目的;设有健全的专业组织。”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上述专业属性或标准概括为如下的四组八个特征。

3.2.1 专业标准

1.专门性与高深性

专业首先指的是专门从事的、正式的、固定的全日制工作,这份工作通常是从业者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专业的专门性如果仅此而已,尚不足以成为专业的标准,因为大多数职业都是如此。专门性唯与高深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对专业有意义。专业区别于普通职业的根本是其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即专业知能,包括从事专业实践的核心知能(即关于这一专业的知能)和相关知能(即为了这一专业的知能)。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能大都已经上升到复杂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且分门别类,分化之细、门槛之高超乎寻常。掌握专业知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系统教学和专门训练。许多专业之所以把博士学位作为准入的基本要求,也盖源于此。

2.服务性与伦理性

按照现代产业划分,专业大都属于第三产业,又称为服务业。服务业生产的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服务业又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前者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后者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如果按此分类,那么,专业又大都属于服务事业,教师专业就是其中的典型。这是专业的服务性的第一层涵义。其第二涵义是专业的服务性是以专业知能及其应用为基础来体现的,具有主动性和责任感的蕴涵。正如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所说:“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他们内心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有义务以道德理解为起点来运用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提供实际工作以表现出公正、责任感和美德来”。

由于专业工作是以专业知能为基础的,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也就是,服务对象并不了解专业人员的工作原理,很能独立评判专业人员的行为恰当性。这就产生了两方面需要,为了更好地履行专业职责、满足社会需要、维护社会声誉,一方面需要专业自主,依靠同行专家集体进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专业自律,依靠专业组织制定专业伦理约束专业人员的行为。这就是专业的伦理性。

3.教育性与组织性

教育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如上所述,专业的教育性还在于系统掌握专业知能要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补充。国际上成熟的专业多以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学位作为第一级专业学位就是很好的例证。

专业的教育性既强调他人教育,也重视自我教育,无论是专业知能的不断更新,还是专业伦理内化为自觉行为,都需要自我教育和亲身实践。

组织性也是判别专业与否的重要特征。由专业人员自发组成的专业团体,提供交流平台,制定规章制度,对内统一标准,规范行为,对外保障专业权利,维护客户利益。就专业人员的培养而言,许多专业组织不仅负责在职培训和提高,而且还介入职前培养,包括制定标准,设计方案,编制教材等。

4.合法性与自主性

合法性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专业一方面因为具有合法性而得到承认,另一方面因为被承认而具有合法性。合法性意指符合某些规则。规则可以是法律程序,也可以是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共同体所沿袭的先例。专业的合法性具有多方面的坚实基础,既有法律、行政等外部权威的认可,又有客户和市场的承认,还有同业人员的接受。相比之下,专业之所以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主要在于专业合法性的内在基础,即深奥、复杂的认识论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同行评价体制,来自法律、行政、客户、市场的认可则是专业合法性的外在基础。

在当今专业服务高度专门化和日益高深化的情况下,只有专业同行才能对专业服务做出确切判断,所以以专业团体为组织载体的自主性特征也是十分明显。当然,专业界只有用实际行动对客户利益乃至公共利益作出承诺的前提下社会才会赋予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