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49297200000026

第26章 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2)

以上仅是举其荦荦大者而已,还应当看到的是,这期间提出和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江泽民的论述中有大量涉及作风建设的内容,为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提供了理论上的论证和指导。

加强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紧迫任务

胡锦涛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肯定长期以来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党的各方面作风不断改进,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要求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存在着类似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列举的突出的作风问题,如果听任其侵蚀党的肌体,就会造成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和后果。惟其如此,他重申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提出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学习这一讲话的基本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形势”和“战略任务”两个关键词。

关于什么是“新形势”。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繁重,党中央紧扣时代脉搏,审时度势,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具体地说:第一,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需要靠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来贯彻落实。一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只为眼前、不顾长远,畸轻畸重、忽视协调,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等观念和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科学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的。

当务之急是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自觉纠正这些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第二,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构建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尤为重要。“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产生扬善抑恶的重要作用。

关于为什么是“战略任务”。这是因为:第一,它具有全局性,即它涉及党的建设的全局,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涉及党能否经过实践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最终实现将来的最高纲领的全局。第二,它具有根本性,即它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三是它具有长期性,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发生的问题,有着复杂的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会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过持久不懈、坚韧不拔的努力,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把握“新形势”和“战略任务”的上述内涵和要谛,那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就昭然若揭,显而易见了。

胡锦涛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与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是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它的坚持、展开、发挥和进一步具体化,为在新形势下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再次指明了努力方向。

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世界观和根本宗旨得以体现的必经之途

党的作风是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作风是现象,直接反映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衡量标准和尺度的看法,而其源头和根子则是世界观,即对世界的总观点、根本观点。

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从哲学层面上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政治层面上说是共产主义世界观。而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引申和逻辑结论,因为前者揭示了整个世界、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进入共产主义的客观规律,从而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党为什么在长期革命斗争锻炼中能形成以三大作风为核心的一套优良作风?说到底是因为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作支撑。一些党员和干部为什么会沾上种种不正之风?说到底是因为淡化了、忘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世界观既是对世界的总观点、根本观点,那么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正确的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等等。所有这些“观”,都是世界观的派生物,是世界观的反映和表现。世界观正确了,它们也就对头了;世界观歪了,它们也就偏了。总之,世界观是总基础,总根子,总枢纽,是决定其他一切观点和观念的东西。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下马落水的贪官污吏、腐败分子,究其走向堕落的根本主观原因,无一不是私欲膨胀,利字当头,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信条,而把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抛到九霄云外,就是说,无一不是世界观发生了蜕变,“总枢纽”遇到了“故障”。

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由党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所以十三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进而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举凡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不正之风,都是从脱离群众而来;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等不正之风,都是从漠视群众疾苦而来;嫌贫爱富、热衷于“傍大款”等不正之风,都是从不以最广大群众却以少数富豪为本而来。“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党的文献和领导人讲话的谆谆告诫,我们岂能置若罔闻?由脱离群众、无视群众利益而来的种种不正之风,根本违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立场问题,是屁股往哪里坐的问题,说到底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问题,是世界观的问题。

既然作风问题归根结底是世界观的问题,那么我们分析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就要与世界观联系起来,从世界观中找原因;我们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办法,不能光就事论事,而要着眼于解决世界观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毛泽东说过“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这是至理名言。只有转变世界观,才可能从根本上转变作风。因此治本之策,是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约束机制的同时,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切实有效的以党的政治纲领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群众观点为核心的宗旨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这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前提和关键之所在。反过来说,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得以体现的一个必经之途。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联名誉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