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57

第57章 养“机”走上致富路

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一村村民秦保柱过去专营农业机械,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专业户,拥有各种农机具及家庭资产近30万元。他感慨地说,是农业机械使他走上致富之路。

前几年,泗水县产业结构调整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县农机部门结合政策的实施,广泛开展示范园区建设、典型经验介绍等活动,使秦保柱深受启发,他决定做农机“专业户”,筹资购买了推土机和旋耕机,从事平田整地、修路推土,逐步积累资金。2005年,县农机局推出购买农机具的优惠政策。秦保柱看准这难得的机会,利用相关政策和购机补贴,加上自己近几年的积蓄,购买了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其他机械,实现了他当农机“专业户”的愿望,也使他在农机作业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条龙的承包作业模式。秦保柱采用订单服务,从秸秆还田、深松土、地表处理、杂草控制到播种、收割等各项农田作业,与该镇附近的20多户农民签订协议。由于他为人诚实、技术好、作业质量高,颇受群众的信任,秦保柱每年收入6万元以上。

和他一样,泗张镇泗张村村民李明镜,通过使用农机,承包了10多亩耕地,饲养了40多头黄牛,形成了农机为耕地服务,秸秆和粮食饲养黄牛,牛粪还田,卖黄牛的利润又用来壮大农机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年纯收入达8万余元。据李明镜介绍,过去全家五口人只有1.5亩耕地,满以为日子能好过一点,不曾想,由于投入的人力作业费用比较大,而且在耕种收割中又不到位,收入一直不高。这几年在农机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帮助下,他购买了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两台三轮车、一台小翻斗车、一台柴油机,还建起了一个大型青储饲料库,有了这些机械的帮助,全家种地养牛变得轻松了起来。

同样,泗张镇牛庄村村民牛福利,通过使用农机扩大种地面积,年收入达5万多元。他们致富不忘乡亲,通过示范带动,帮助全镇400多个农户安装上了地瓜擦片机,使每户每亩地每年节省工时费300多元。

据泗水县农机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由于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的加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有了提高,农业机械作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县已有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400余台、中小型机械5300多台,全县已有2600多个农户拥有多台专业农机,这些农机户不仅实现了“体面劳动”,而且每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案例点评:

传统的经营方式,现在已经与农业告别,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机器化,自动化。这种趋势已经普遍在我们身边展开,这种方式的高效是传统劳作方式远远不能比拟的。但许多的机械价值昂贵,联合收割机等机械价格都要几万元。许多的农户是负担不起的,正好农机服务业应运而来,不单单解决了农户的“体面劳动”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