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49

第49章 设施农业致富的带头人

走在新疆鄯善县达浪坎乡玉旺坎村的田野上,可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温棚拔地而起,有春提早、秋延迟型地面连栋大棚、有鄯善县特有的下挖式连栋大棚,还有山东第五代高效温室,设施农业在这里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也是鄯善县农村拔尖人才――崔军的设施农业基地。崔军是鄯善县达浪坎乡玉旺坎村的一名种植大户,目前拥有连栋大棚30余座、下挖式连栋大棚23座、山东第五代高效温室1座。

2006年,鄯善县开始大面积推广连栋大棚,崔军听到消息后,当即决定将自己的30亩土地用于连栋大棚建设,一次性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和土地,在当时处于摸索阶段的鄯善县还少见。

2007年,鄯善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了当地特有的下挖式连栋大棚,这种连栋大棚相对温室造价低,上市比地面连栋大棚早20天左右,综合效益比较好。而这时的崔军由于对现代高效农业的钻研和领会,已经完全“迷”上了这种保护地栽培的生产模式,没等达浪坎乡党委、政府下达任务,他就急忙找上门,表明自己想新建这种新型的连栋大棚。于是,当年他就投资近100余万元新建了23座下挖式连栋大棚和1座山东第五代温室。经过2008年一年的生产,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地面连栋大棚每亩纯收入达4000元,下挖式连栋温室每座年纯收入接近2万元。当有人问到“你的第五代温室大棚一年收入多少呢?”崔军向人们摆出了这样一串数字,早春茬育苗收入12.7万元,秋延晚育苗3万元,栽种黄瓜1.5万元……细算一下,他经营的第五代温室大棚一年下来收入逾17万元。而且,他还告诉我们,为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还在包装箱上打上了自己的名字及联系方式。2009年,他又计划新建吐鲁番Ⅰ型标准温室40座,占地100亩。目前,墙体建设已接近尾声。

这就是崔军,身材不算很高,却蕴涵着无限的智慧和激情,用勤劳的双手向大家展示着他可喜的成果。

案例点评:

当前的科技致富,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还需要引进与技术配套的生产设施。这就像作战的士兵拥有了高科技的武器一样,做到了平常想做却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