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23

第23章 一个普通农民的创业梦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依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创业路上走了30年;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借着刻苦钻研,他发明的水泥瓦成型机获得了国家专利。

他就是河南省许昌县小召乡北寨村村民李会山。

1973年,18岁的李会山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北寨村当了一名实物保管员,负责保管村里的物资、器械等。在恪尽职守干好本职工作之余,李会山对机械维修和制造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时对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仔细研究半天。虽然说实物保管员在当时算是个不错的工作,但李会山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己当保管员的收入,远远不能养活一家老小。于是,李会山开始了自己的“兼职”生涯――做小生意。最开始,李会山卖过农用工具,收过榆树皮,当过粮食经纪人。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勉强养家糊口。

1994年,和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型造纸厂,但到了2001年,因小造纸企业严重污染环境使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路。2002年,他投资2万元与他人合建了一座砖瓦窑厂,但很快免烧砖出现了,只好另寻项目。2005年,李会山拿出资金20万元,与他人合伙注册成立了许昌县一龙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等待省环保局审批项目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会山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水泥瓦成型机的发明可以说是李会山创业路上的一个意外收获。

那是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李会山到长葛帮朋友办事。无意中,他发现当地水泥瓦制造业发达,到处都是大、中、小型水泥瓦生产厂(有的甚至是家庭作坊)。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水泥瓦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无论是农村市场还是城市市场都供不应求。但由于水泥瓦制作全是依靠手工作业,存在质量粗糙、劳动强度大、工艺工序麻烦、不能批量生产等诸多缺点。

李会山当时想,这也不算什么高科技,说不定我还真能发明出这样的机器。而在隐隐约约中,他意识到自己多年来一直还想着的机械发明梦可能就要实现了。

2006年3月,李会山拿出了1万元,买来简单的模具设备和制作水泥瓦的原料,并从临颍县请来了6名制作水泥瓦的师傅,在家里办起了水泥瓦生产作坊。在发明水泥瓦成型机的路上,李会山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白天,李会山既是老板又是学徒,跟着师傅们学习制作工艺流程、原料配比、成形状态。而到了晚上,他就把白天学习的内容归纳整理,作出详细的笔记,并把模具搬到屋里仔细研究工作原理,将模具拆开了解其中的内部构造。没有机械制作的专业知识,李会山就从头学起,从书店、音响店买来机械制造、制图方面的书籍和学习光盘,一点点地“啃”。经过不断改进,李会山根据用木材制作出的水泥瓦成型机模型,重新绘制出了详细的结构图。之后,他又请电工绘制出电路图,请铁匠打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水泥瓦成型机。

2007年2月26日,经过一年研发,水泥瓦成型机终于被李会山发明出来了。2007年4月26日,李会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申请。2008年2月20日,李会山获得了专利产权证书。

获得专利权后,李会山授权位于许昌市经济开发区的某机械制作厂开始生产水泥瓦成型机。由于质量好、价格便宜,水泥瓦成型机刚一投入市场,便在行业内取得了轰动。现在,他的机器已经覆盖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江苏、江西、福建等省份上百个城市和地区,水泥瓦生产也由手工作业进入到了机械制作的时代。

案例点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不能做成行业中的状元,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在这个行业真正做通、做精、做好。再大的企业也有不足,再小的企业也有优势。在选择创业的门路上,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