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18

第18章 走出兔肉销售的困境

2002年,浙江省的王金凤受朋友委托在家乡建造了一个兔子加工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王金凤先后跑到了福建、广东,发现兔肉火腿肠的市场销量很大,而且加工技术也相对简单。可几个月后,王金凤就发现,事情本身远远要比她想象的复杂得多。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缺少知名度,王金凤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快就败下阵来。

王金凤在和一个面包店老板的一次闲谈中,发现肉松面包在当地最为畅销。王金凤想如果把兔肉利用起来做成肉松,也许自己的事业会发生转机。王金凤为这个偶然的发现一阵兴奋,于是马上跑了几十家面包房洽谈合作,又在超市仔细观察了同类产品,发现这里面果然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商机。原来市场上肉松的品种很多,有猪肉的、鱼肉的,就是兔肉松没有。

2004年底,在浙江大学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努力,王金凤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工艺,兔肉松成功地研制了出来。但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她的面前。就是兔肉的利用率很低,生产肉松只能用兔子的2个后腿,像一只2.5千克的兔子,能加工成肉松的兔肉只有500克,做成肉松也就300克。照此计算,一斤兔肉松就需要6只后腿,虽然其他部分可以低价处理,但成本还是要将近100元,这和同类产品相比要高出两三倍的价钱,这让王金凤不得不担心起了销售。2005年初,兔肉松以当地特产的身份一上市,就遭遇了有价无市的难堪境地。一个如此有前景的市场,竟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王金凤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将积压在手里的兔肉松推销出去。王金凤琢磨了好几天,想到最容易接受肉松的莫过于儿童。于是她调整了以往大而全的营销策略,把精力全部都投入到了儿童的身上。

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接受,就在王金凤一筹莫展的时候,女儿郑晓芳给她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一些童话故事早就让小白兔在孩子们心里根深蒂固,如果加以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于是王金凤带着产品跑遍了文成县的幼儿园,利用儿歌、游戏做起了宣传。然而,几度接触之后,因为餐费的标准,王金凤和幼儿园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要想增加餐费标准,孩子的家长又很难形成统一。

幼儿园是最好的宣传窗口,只要孩子们喜欢上了,就会带动起整个市场的消费。王金凤下定决心一定要进行下去,既然说服不了老师和家长,索性对幼儿园一律免费提供。很快,兔肉松成为了文成县六所幼儿园,1000多名孩子喜爱的食品。一个孩子一天100克肉松,王金凤就要拿出两万多元,一个月下来搭了进去60多万元,市场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就在王金凤彻底绝望的时候,市场上的经销商突然打来电话,要求尽快供货。一个月来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收获,孩子们把在幼儿园形成的习惯悄然带回了家。因此也一下盘活了整个零售市场。

找对了销路王金凤不但在滞销中摆脱了困境,还开发出了系列产品。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在各地都能落地生根,王金凤把自己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一传给了经销商,一套独特的营销模式很快让他们都尝到了甜头。很快,王金凤就发展了7个省市20多名经销商,产品也远销到了福建、广东等地,不到两年的时间,王金凤就拥有了千万资产。

案例点评:

利用市场缝隙,见缝插针,常常能独领风骚,这是填补空缺的妙用。做到这些,前提是重视市场调查,摸清市场的需求情况,对那些市场既需求,又稀缺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填补。

当然,新产品开发出来后,要能及时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有恰当的突破口,才能产销对路,快速地占领市场。同时注意宣传,由于以前市面上没有,商家必须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