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38

第38章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性质与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82.

[2][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奥]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德]韦伯著.工业区位论[M].中译本.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

[5][美]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M].朱志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上卷.28.

[6]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J].经济学译丛,1988:9.

[7][德]赫希曼著.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8][美]保罗?克鲁格曼著.发展、地理学和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9][日]藤田昌久,[美]保罗?克鲁格曼,[美]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等著.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3-134.

[10][美]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著.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64-201.

[11]林凌,廖元和,刘世庆著.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面向未来的七点策略和行动计划.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

[12]吴殿廷著.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3]李青,李文军,郭金龙编著.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案例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65-66.

[14]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7).

[15]董宪军著.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6]毕世杰著.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参考文献[17]蔡昉,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1,(2):48-52.

[18]刘朝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2,(4):30-36.

[19]刘国建.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J].学术研究,2004,(5):25-26.

[20][美]李廉水,Roger RStough著.2007.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北京:科学出版社.

[21]曹宏苓.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困惑与制度机制的创新[J].长三角发展研究,2008(5).

[22]左正.“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总体特征与成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23]周锐波.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评析.中国发展,2004(3).

[24]白义霞.借助伦敦都市圈的经验构筑京津冀一体化的设想[J].天津经济,2007(5).

[25]曹传新.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J].规划广角,2002(6).

[2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课题组.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借鉴[J].上海金融,2008(4).

[27]于亚滨.哈尔滨都市圈空间发展机制与协调研究[D].2006.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8]东方卫视.世界五大都市圈探访录.新浪网[EB].2008成品:170×240上边空:30+3下边空:20+3订口:18切口:18+3版心:宽134,高190,行距2.7mm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