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49219900000032

第32章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7)

这两篇文章发表后,在军队广大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对。上海解放军读者曾向这两家报刊提出抗议,但他们拒绝承认错误。这件事反映到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那里。8月20日,萧劲光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这两篇文章,请胡乔木转送邓小平。信中指出,这两篇文章“都是以批判资产阶级法权为名,以刁小三来影射解放军,对解放军进行攻击和丑化,用意是很恶毒的。”

胡乔木8月21日上班后,即给邓小平的秘书打电话,说有重要的事要向邓小平报告,时间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了,希望邓小平接见他。随后胡乔木就到邓小平那里。胡乔木当面转交了萧劲光8月20日的信和所附两篇文章,对邓小平说,萧劲光认为《解放日报》上一篇文章很不好,是针对军委扩大会议的。胡乔木指出,《刁小三的逻辑》发表的时间是7月14日,《八路军的“样子”》登在第7期。这两篇文章是影射攻击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胡乔木很激动,认为问题十分严重。胡乔木从邓小平那里回来,要政研室的同志查一下当时报刊上还有没有类似的文章。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3月10日,《解放军报》以“向群”笔名发表政研室写的文章《刁小三的逻辑和资产阶级法权》,副标题为“批判张春桥授意炮制的两篇反军黑文章”。

第十次 1975年8月26日

邓小平找胡乔木谈修改科学院起草的汇报提纲,吴冷西同去。

胡乔木谈了对提纲草案的意见,主要是提纲全文太长,思想性不够,文字也陈旧等。邓小平说,耀邦、李昌他们的稿子太长了,中央的同志没有可能看,要短一点。稿子涉及问题太多,不必要地太锋利,站不稳。话要少说一些,说多了,要说得稳当很困难。这个文件很重要,要加强思想性,多说道理。但不要太尖锐,道理要站得住,攻不倒。你同耀邦他们一起议论一下,要亲自动手修改。邓小平还说,科学院是个有争论的单位,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去说,无论说什么都要好好考虑,要慎重,不要什么话都讲得那么凶。他要胡乔木转告胡耀邦、李昌,要他们少在群众中说话,等提纲改好了,国务院通过了,毛主席批准了,让提纲自己说话,让群众在讨论提纲时自己说话。李昌主张科技大学直接从高中招生,实行半工半读。邓小平表示赞成。

胡乔木提出关于不管出版工作的事,邓同意乔木不管,说政研室事务性的工作不要管多了。吴冷西向邓小平谈了政研室调干部困难,只调来了十几个人。邓小平说,要抓紧调人,先调一批。选熟悉的人,以后逐步扩大。邓小平还把一位老干部要求到政研室工作的信交给吴冷西,要他们考虑是否合适。

说明

1975年8月18日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即工业《二十条》),发表了重要谈话(详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对这个文件的修改提了指导性意见。此后,他的目光就注视到另一个重要文件即《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上来。

四届全国人大以后,科学院由副总理华国锋分管。1975年7月,中央决定派胡耀邦、李昌、王光伟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工作,要求他们提出整顿科学院工作的意见。他们于7月中旬到任后,花了二十多天时间,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他们查阅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件,同院内外的一些同志进行了座谈,看了一些汇报材料,听取了华国锋的意见,起草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邓小平与胡乔木这次谈话,是就这个《汇报提纲》的8月17日第三稿谈的。在此之前已有两稿。对第二稿,胡乔木提过修改意见。8月26日谈话之后,胡乔木就受邓小平委托接手主持修改《汇报提纲》,政研室参加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有吴冷西、胡绳。

8月26日谈话过后一两天,胡乔木即约胡耀邦、李昌等人开会,讨论汇报提纲的修改问题,吴冷西、胡绳参加。胡乔木按照邓小平的指示,谈了他设想的修改方案。最主要的是单独增加一部分,把科学院讨论稿上引用的毛泽东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工作的指示,重新加以编排,并补充引证几条,使之成为较有系统的十条,作为科学院和整个科学技术工作的指导方针。还有就是把肯定“二十六年”放到突出位置以肯定“文革”前十七年的成绩,并明确发展方向与任务。其他部分大加压缩,以整顿来统率。

按照这个方案,这一稿把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三个部分。(一)中国科学院科研工作的方向任务。提出今后十年科学研究基本任务的三个方面:积极承担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若干综合性的重大科研任务;开辟一批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大力发展基础科学研究。(二)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线。这一部分从十个方面引用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论断和指示。(三)关于科学院的整顿问题。列举了认真学习,落实政策,增强党性、消除派性,调整和健全领导班子,整顿机构等五项内容。对还在修改过程中的这一稿,胡乔木在9月3日开会时即当面向邓小平请示,得到肯定后又继续修改才完稿,成为交国务院讨论的稿子,也即9月26日胡耀邦向邓小平汇报所用的稿子,题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关于出版工作,邓小平7月9日谈话布置调研任务时也是其中的一项。政研室即由邓力群负责组织,到出版局版本图书馆去查了“文化大革命”这几年出版的书。据回忆,调查结果,总共约有十来万种,都是各种小册子,几篇社论编一本书,几篇文章编一本书,数目算起来不少,但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只有二十来本,其中还有不少是重版书(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由此可见,“文革”以来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确实是一片荒漠。这些情况也整理材料报送邓小平等。此外,7月于光远曾将出版局一负责人关于出版工作领导体制问题给邓小平的信经胡乔木转送。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支持,使当时“四人帮”通过文化部进一步控制出版阵地的企图未能得逞。

此后,有一位副总理曾两次找胡乔木,要他把出版工作管起来。胡乔木感到精力与时间实在不够,所以在这次谈话中向邓小平请求不管出版工作,得到同意。可是实际上隔不多久,邓小平还是要胡乔木过问出版工作。1975年9月3日,中华书局女干部周妙中写信给邓小平,提出有关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和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图书馆工作的一系列建议。邓小平于9月11日把这信送给毛泽东,并在上面写道:“主席:知你向来关心这些方面的问题,故送上一阅。拟交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乔木同志等研究处理。”毛圈阅后,邓把这封信转给在京政治局委员传阅。9月22日信送给胡乔木,胡通知出版局准备开会商谈。后来因情况变化而未开成。

第十一次 1975年9月3日

下午,邓小平同政研室七位负责人一起第五次读《毛泽东选集》的选篇(《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当读到文中说“有‘小广播’,是因为‘大广播’不发达”时,邓小平说:现在就是这样。

胡乔木利用中间休息把科学院《汇报提纲》修改中的过程稿给邓小平,请邓看一看是否大体上可以。特别要邓看一看第二部分,即《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毛主席的科技路线》的部分(这一部分把毛泽东有关科技工作的论述,选编为十条)。邓看了很满意,说:这样写好。并说:这文件很重要,不单管科学,而且可以适用于文化教育各部门。

谈到教育工作,邓小平说: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现在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也不用心学,教学质量低,这样下去怎么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说明

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对科学院《汇报提纲》的意义和作用作了充分的估计。工业《二十条》和《汇报提纲》是邓小平通盘研究解决各条战线整顿的产物,体现了他的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与策略。他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经济领域,以《工业二十条》带动经济各部门的整顿;一是上层建筑领域,以《汇报提纲》来指导和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各部门的整顿。上海《学习与批判》后来在一篇“批判”文章中说,这两个文件就像围棋上的两只眼,抓住了这两点,全局就都活起来了。除了指其目的为“复辟”纯属诽谤之外,对邓小平的战略策略,两个文件的意义作用,倒是说对了的。

教育工作,也是这次谈话的一个重要话题。邓小平把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焦虑之情溢于言表。在这次会上,胡乔木也反映了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他说,现在对“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各有各的解释,有人错误地把学工、学农、学军也算作“以学为主”。有的大学把专业砍多了,基础课压缩多了。后来邓小平对教育工作又提出:“二十五年发展远景,关键是我们教育部门要培养人。”他指明科研和教育的关系:科学研究工作“要后继有人,这是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他强调“要解决教师地位问题”。他说,“几百万教员,只是挨骂,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10月第2版,第33、34页。)按照邓小平整顿教育的意见,周荣鑫(教育部长)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主持起草教育部向国务院的汇报提纲。于11月8日写成第三稿。后因“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周荣鑫遭迟群一伙迫害致死而未能定稿。

第十二次 1975年9月10日

下午,邓小平同政研室七位负责人一起第六次读《毛泽东选集》的选篇。

邓小平说:要全面宣传毛泽东思想。现在的宣传有很大的片面性。现在对毛主席的思想各取所需,把毛泽东思想割裂了。

只有基本路线还不够,还要有各项具体路线和政策,不然,基本路线是空的。

主席讲我们不要吹什么中国第一,就是不要吹,社会主义不是靠吹能吹得出来的。

现在只讲斗争,不讲团结。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丢掉了。毛主席在“七大”报告中讲的三大作风,延安整风报告讲的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都仍然有重大现实意义。要重新宣传毛主席这些思想,用来反对修正主义,反对派性,反对新八股。七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有重要现实意义,要大讲增加党的团结,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邓小平要求政研室:要抓紧写文章,要摆事实,讲道理。

邓小平还谈了要正确宣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他谈到了上党战役,说:这项战役是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指挥打的,有人写了一个关于这次战役的电影剧本,受了批判。邓小平说他看了这个电影剧本,写得不错,可以拍成影片。

胡乔木向邓小平报告了写关于评论《水浒》文章的打算。邓小平听后说:好嘛!政治研究室不写评论《水浒》的文章还行?就是不要光讲现话,要讲几句新话。光讲现话没有人愿意看。乔木说:还有点新意。小平说:只要有新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