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一年级,开启孩子的一生
49197800000037

第37章 同事的孩子都去学奥数了!——有主见,不盲从“教育趋势”

雨涵妈妈将雨涵送到学校就去上班了,上电梯的时候正好碰见媛媛妈妈。雨涵和媛媛都刚上小学一年级,所以这两位妈妈有很多的话题交流。

这不,媛媛妈妈问:“你给雨涵报奥数班了吗?”雨涵妈妈说:“刚上小学一个月,用得着让孩子学奥数吗?”媛媛妈妈说:“当然了,奥数对孩子学数学有好处,如果获得证书还有利于小升初呢。咱公司的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在学奥数呢。”雨涵妈妈疑惑地问:“是吗?”媛媛妈妈说:“当然了。你别犹豫了,再犹豫那个最好的奥数班都没名额了。”

到了公司,雨涵妈妈时不时想起与媛媛妈妈的对话,也许真该给雨涵报奥数班了。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对以上场景都不陌生,只是话题中心有所不同而已。一个时期这个话题中心是英语,一个时期又会变成珠心算;一个时期是赏识教育,一个时期又是挫折教育;一个时期是古典音乐教育,一个时期是国学教育……面对这种种“教育趋势”,我们该怎么办呢?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在心态上大都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特点。我们急于看到孩子的成绩,所以,要孩子提前识字、读书、学算术、学外语;过早地给孩子定向,让孩子掌握专门的技能。我们好胜心强,看不得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别的孩子具备的能力,我们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具备。我们还有很严重的从众心理,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什么教育方法,我们就照搬;流行给孩子报什么班,我们也随大流,认为这样做孩子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种不动脑筋思考、缺乏主见的盲从是不可取的。它不仅会浪费金钱,还会浪费我们和孩子的宝贵时间以及精力。每种“教育趋势”都有它一定的优、缺点,都有一定的适应人群。比如,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赏识教育。对孩子进行赏识本无可非议,尤其是在孩子有了优秀的表现时;但是,孩子犯了错误呢,如何赏识?其中的技巧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掌握的。所以,我们如果根据“教育趋势”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赏识,那么完全有可能培养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孩子。其他的教育趋势也同样。所以,我们在面对珠心算、英语、奥数、赏识教育、挫折教育、国学教育、古典音乐教育等种种“教育趋势”时,应该睁大双眼,叫醒大脑,在慎重思考之后做出有主见的决定。

☆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教育中,孩子应该是主体,但是,在盲从“教育趋势”的过程中,教育趋势成了主角,而孩子变成了一个个的试验品。这不仅有悖于教育的本质,也有悖于孩子的天性。而且,在盲从中,我们往往会失去安全感和成就感。相反,在面对一些“应该能把孩子培养成成功者”的教育趋势时,我们如果能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多花点时间分析一下孩子的天性,包括优势和弱势,然后根据分析结论因材施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会感觉到踏实、平和,不会再为不断变化的“教育趋势”焦虑不安。

雨涵妈妈下班回到家,跟丈夫说起了给雨涵报奥数班的想法。雨涵爸爸说:“我觉得应该再缓缓。一是雨涵刚上一年级,刚有点适应,别再给她施加压力了;另外,我了解过,只有智力中等以上的孩子才能够胜任奥数的学习与竞赛,奥数是少数人参与的学习活动。咱家雨涵比较喜欢阅读,我看她对数学不太感兴趣,要不就是没到对数字敏感的时期,再等等看吧。”雨涵妈妈想想丈夫的话也有道理,于是放下奥数的话题不提了。

☆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一位育儿专家曾为一对母女做心理咨询,小女孩上一年级,除了平时上课,周末要上3个兴趣班,母女都非常忙碌而且辛苦。主持人问女孩喜欢上兴趣班吗?女孩说喜欢,也希望学好。可是一旁的妈妈听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女孩看到后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这哭声表明,女孩隐藏了自己的感受。后来她说她不喜欢上,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就说喜欢。可以说,这个女孩很爱妈妈,可是妈妈呢?不能说妈妈不爱女孩,只是误入“教育趋势”的旋涡。我们在选择一种教育方式或者流行的兴趣班时,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否真心喜欢才是决策的关键。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用孩子在竞争中的表现来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成功,我们受此影响会根据流行的“教育趋势”盲目地塑造孩子的“成功者素质”,但是,孩子不一定适合,孩子不一定喜欢,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主见,为孩子做出真正适合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