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一年级,开启孩子的一生
49197800000026

第26章 孩子,明天要学什么呀?——提醒孩子注意预习新课

提到预习,很多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年级的孩子需要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预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光是提前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学习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一个表现。在一年级孩子的身上,预习可能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的加大,这种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在最初就培养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提出这样的观点:一年级孩子所学的知识那么简单,如果提前预习了,会不会导致他因为重复学习所学过的内容而造成上课听讲效率降低?事实上不会,预习不仅不会造成他课堂听讲效率降低,相反会提高他课堂听讲的效率。因为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头脑中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让他带着疑问去听讲,这样他在课堂上的收获才会更大。

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如何培养他的这个习惯呢?

☆让孩子安排好预习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预习都是在孩子写完当天的作业后再进行的。因此,为了促使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要求他每天放学后,按照“复习—作业—预习”的规律学习,同时每天预习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

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很陌生,因此,在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初,我们有必要教给他正确的预习方法。

对于预习语文的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画一圈一注。“画”是把课文自然段用序号画出来;“圈”是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注”是对一些难记的生字进行注音。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需要我们带领他一起预习,步骤如下:

1.先把课文粗略地读一遍,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仔细地读一遍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3.熟读生字表里的生字,找出它们在课文中出现的位置,并注音。

4.引导孩子把课文熟读3遍,直到流利为止。

以上是关于语文的预习方法,那么关于数学的预习呢?因为一年级的数学主要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这样孩子在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让他准备一些木棒类的道具,然后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做一些简单的练习,以此达到预习的目的。

☆检验孩子的预习效果

在孩子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前,我们最好陪同孩子一起预习。当他慢慢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后,他就可以独立预习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检验他的预习效果,看看他课文读得是否流利,生字掌握得是否牢固,以确保达到预习的目的。

一位妈妈为了促使女儿认真对待预习这个环节,专门准备了一个本,上面记录下女儿预习的成果。记录的方法是:如果女儿课文读得很流利,那么就在对应的“课文流利程度”一栏中贴上一个笑脸;如果她读课文的时候没有错误的读音,生字也完全掌握了,那么就在“生字”一栏中贴上一个笑脸。结果,为了得到这个笑脸,女儿每次预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小笑脸、小红花一类的贴纸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当他的学习有进步或者很认真的时候,作为一种奖励给他,对他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检验孩子的预习效果的时候,我们不妨借鉴这位妈妈的做法。

☆孩子的预习要有所选择

对于孩子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我们有必要让他提前学习一下,但并不是每节课前都必须预习,也不是每门课程都要预习,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当天孩子的作业很多,如果每门课程都预习的话,预习的质量可能很难保证。那么,我们不妨鼓励孩子挑选重点学科或者他学起来比较吃力的学科预习。

在孩子最初预习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要对他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和步骤。当孩子完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们才可以逐渐放手。当然,放手之后,我们也要多监督孩子保持这个习惯,比如,提醒他:“明天该讲第几课了?生字全都掌握了吗?”以此暗示孩子去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