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心理大道理
49196200000006

第6章 情绪也有真相

快乐会很短,痛苦会很长吗

你是怎么定义情绪的?

你是否想过情绪对生存的意义?

我们都希望高兴的事情能够在身边的时间长一点,在悲伤的时候,就希望它快快地离开,害怕悲伤的时间很长。

事实上,无论快乐或者悲伤,还是其他的任何一种情绪,都不会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存在那么长时间。

有研究表明,我们都会错误地估计未来的幸福,以及这种美好感觉的持续时间。

丹尼尔·吉尔伯特和泰门斯·威尔森就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们想要探究人们对生活中重大事件的预期,比如恋爱、收到offer(工作邀请)、得到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等。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询问了被试对这些事情的期望,以及期望出现怎样的结果,以及不期望怎样的结果,并让他们估计这些事情对他们的影响时间。当事件发生后,再次了解和询问他们的实际反应。

研究结果和假设一致,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乐观程度,事实上,事情在意料之中的人会显得更乐观。但是他们都高估了事件影响的持续时间,即不好的情绪的持续时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长,好的情绪的持续时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长。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者那么差。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去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也才能专注于解决当下的事情。

我们并不敢拥有很长时间的快乐

我们喜欢愉悦感带来的体验。比如,在挑战完新工作带来的压力后,紧接着就会迎来克服困难后的高峰体验。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愉悦体验的适应力,即随着对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事物的体验次数的增加,我们的愉悦感会降低,会产生适应能力。

菲利普·布里克曼,丹·科斯特和罗尼·约纳福·布曼共同完成的一个关于彩票的研究,就可以揭示愉悦的适应性。

因为伊利诺亚州开设了彩票活动,于是他们就近选择了22位彩票中奖者作为被试,了解这些获奖者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幸福感等级,在研究中,幸福感的等级从0(一点也不幸福)到5(非常幸福)进行划分。这些被试都需要满足一个要求,那就是在一年之内获得50000美金。

同时也让被试评价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与人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的等级。为了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研究者还对和中奖者在同一街区居住的、没有中过奖的58位居民进行了访谈。

结果显示,彩票中奖者获得的幸福感并不比那些没获奖的人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愉悦感低于没有中奖的人。

研究者们还对那些遭受意外并永久残疾的29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目前的生活满意度比彩票中奖者要低,但是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愉悦感均高于中奖的人。

这说明,不管是不幸的人还是幸运的人,他们的愉悦感都会随着时间而产生适应,也就是说,时间越长,体验到的愉悦感越低。

你的快乐能力如何

或许你从来没想过,体会快乐也是一种能力。心理学家米尔将体验积极情绪的能力叫做享乐能力,它是一种积极情感体验,是一个人能体验到的积极心境的范围。他还指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个人能力,并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的人很容易感觉到快乐。

米尔也提出,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体会到快乐,而且也会去享受这样的感受。这个推论在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但是也有调查显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既能在数周、数月、数年甚至是几十年保持不变,也会发生转化。比如,一位性情温和的老人,以前可能是脾气暴躁的青年、淘气的少年、爱哭的幼童。

所以尽管米尔的研究结果显示外向的人对积极情感更敏感,但是你同样可以改变自己的情感感受能力。

我们都追求快乐:戴着镣铐,美丽舞蹈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寻找快乐都是我们的本能。快乐的真谛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笑;当还是孩子的时候,给一颗糖就会开心;再大一点时,考好点的成绩或者得到长辈的赞扬就会很高兴;再大一点时,就会因为喜欢的异性高兴;等到走入社会的时候,因为找到一个可以养活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会高兴;但是进入社会越久,我们会感慨梦想不见了,而且要在拥有房子、车子、爱人等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快乐。

在便利的现代社会,快乐的附属品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达到,快乐成了我们生活的奢侈品。究竟什么是快乐呢?怎么才能快乐呢?是参加派对、参加读书会,还是其他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不快乐的原因。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习得性无助”。它指的是一个人长时间经受失败或者失望以后,就会产生无助的心理和行为。

而现在人快乐的缺失,就是因为走进社会之后遇到了各种从未遇到的困难,这样的困难一旦过多,而一个人又来不及应付或者没有能力应付,就会显得无助。

但是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大可以因为一件小礼物而高兴,因为自己而高兴,等等。没必要因为困难而压制自己享受快乐的能力,从自己那里得到的快乐远比外在的快乐稳定。

珍惜情绪:有了它,我们才得以生存

达尔文是最早对情绪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他提出“情绪的产生增加了生存的概率”,并在1872年所著的《人类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提到当人类和动物在面对外界的威胁时都会露出牙齿。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是对经历的环境做出的恰当反应,正是这种反应保护了我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

因为周围的环境对我们有威胁,所以我们才会恐惧。如果面对威胁的情境无动于衷,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很多研究者指出,像恐惧、悲伤、厌恶、愤怒这些消极情绪都是在提醒我们,周围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不好的感觉,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不是去处理情绪,而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做出反应。如果恐惧了,那么就要立刻离开。

我们对情绪做出反应的过程也伴随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的情感表达,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和别人进行交流,而这对关系的亲疏也有影响。而且有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识别别人表达出来的基本情绪。

情绪还有一个作用是维持我们的心理健康。

所以要珍惜我们的情绪,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它,而不是压抑它。

愉悦不仅仅是为了快乐,更是为了生存

愉悦感是一种很重要的感觉,在有的时候,愉悦感会增强我们抗挫折的信心。但是我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愉悦感,对愉悦的感受就不会那么强烈。

愉悦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我们为什么要去适应呢?难道愉悦感会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威胁吗?

对于这些问题,积极心理学家给出了两条相关的答案。

首先,适应愉悦感可以让我们不被外界控制。因为愉悦和痛苦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沉溺在那样的感觉中,就容易脱离生活,对我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不断地适应愉悦感,会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反应更加敏锐,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存。

尽管我们会为了更好地生存去适应愉悦感,最后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影响我们对愉悦的感受。当看见美丽的风景或者成功地创造了某种东西时,我们还是会很快乐。

焦虑促使我们挣更多的钱

焦虑可以促使我们去挣钱,这句话听起来多少会有些怪异。焦虑怎么会促使我们去赚钱呢?因为焦虑源于我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担心、恐惧。

如果别人告诉你,幸福和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很多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很多幸福的人都没有钱,你可能会不相信。

但是当有人参加完实验之后,告诉你幸福和钱真的没关系,那么在这个铁一样的实验结果面前,你会在理性上被说服,但是内心还是会不相信,然后它会发挥自己的工作机制,如果没钱,就让你寝食难安、焦虑不已,然后促使你去赚钱。等你赚到钱之后,让你得到小小的满足,然后又会让你有更大的欲望,去赚更多的钱。

为什么已经可以赚到钱了,还要继续扩大欲望,让自己处在焦虑和不停地奋斗中呢?因为,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状态,如果我们停留在现在,那么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就会被淘汰。

所以我们需要焦虑情绪,因为焦虑会带给我们紧张感,这是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就想怎么赚钱养活自己,等养活自己之后,我们就会想怎么赚更多的钱。在寻求满足的过程中,焦虑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