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学习指导师
49155600000029

第29章 高分低能是个伪命题

一、破易立难

1977年的12月10日和11日,是中断11年后恢复高考的两日,全国11年间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500多万考生,终于参加了高考,其中有20多万人被高校录取。当时有的考生已近30岁,有的考生已有孩子,这些人被称为77级大学生,这些人中的一些人目前仍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中坚与骨干,一些人已经退休。

中国古代把“金榜题名时”与“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和“洞房花烛夜”并列为人生四大幸事。

“文化大革命”使高考中断了11年半,期间招过几届“工农兵学员”。1976年“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政府决定1977年12月10日恢复高考。虽然现在的录取比例比那时有很大提高,但是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稀缺资源,中学生要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去上学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万里挑一。虽然对高考的批评声不绝于耳,高考分数仍为社会绝大多数权钱皆无的“寒门庶族”子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最大可能。考试、分数仍然是相对而言最为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选择。1997年10月27日,中国政府正式签署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三条称,“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式,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有人认为,高考是对人性的扼杀,真是如此吗?其实根本不是。攻击和破除一个事物容易,但立起一个事物就难了。现在似乎谁要反对高考,谁就是英雄,就是以人为本,似乎高考取消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些人其实并没有好方法,不是说“怎么办,大家考虑”,就是回到推荐的死路上去。现行高考制度并不是最好的选拔方法,但比其他的选拔方法公平。当然有人还可以说高考制度有问题,但“文革”中极不公平的推荐制度不是问题大得多吗?现在的制度也逐年在改进,是不能全盘否定的。有人会说,不读大学也可以成才,但社会是这样一个价值体系,大学毕业后就业比未上大学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家长目睹的事实。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父母能把握住的,就是让自己的后代能有比较光明的未来。

二、人生经历

不仅仅上高中、上大学要通过考试,出国留学也要考试,当公务员要考试,提职、提级要考试,招聘、应聘要考试。事实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甚至取得驾驶执照也要考试。公务员考试,几十人数百人中选1人,比现在高考激烈得多。实际上,与做其他事情相比,考试其实是相对简单的事情,有正常智力的人,只要努力学习,没有考不好的。一个人如果连考试都不行,干别的可能就更不行了。武汉有个中学生在国内学习不行,家里花很多钱让他出国留学,由于吃不了苦,几个月就回国了。北京一个中学生也一样,在国内因不努力学习,上不了大学,就用父母的钱去留学,一年多后,学业无成,回国时还带回一个怀孕女友。许多大公司只录用名牌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不是没有道理的,起码可以考察一个孩子从小经过层层筛选,在这么重的压力下身心没有垮,公司只是在筛下来的人中再挑选一下而已。由于“关系”、“权力”,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待业、端盘子;全国机关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体制内就业人数4000万,其中三分之二的岗位被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据着(《南风窗》5月8日)。前几年死了病人的“齐二药假药事件”震惊全国,当初“把关”假药原料的检验员,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仅有一点初中知识。可见,对专业人员来说,考试、学历并非可有可无,更不是学历越高越无能。由以上观之,所谓“高分低能”实际是个伪命题,不能成立。

由于竞争的激烈,有的学生在考试前紧张,考试时昏倒,考后不能正确对待的也时有所闻。所以,有的学生称6月是黑色的。其实,只要家长帮助孩子端正选拔目的,掌握学习知识和考试技巧,调整情绪,沉着应试,他们大多会顺利通过考试。这也是他们人生难得的一段经历,高考、中考的6月,不一定是黑色的。

三、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在心理学中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与教育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方面,孔子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5个环节,强调“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思维和知识的迁移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实际上有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一些家长对此缺少有效的方法。有一门心理学叫做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心理学指经验和行为的获得、保持及改变的心理学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学习的实质、类型、过程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与学习条件等问题。

现实中,不少学生的学习效率常常很低,教师讲了无数次,还是记不住,做不对题。一些学生似乎对学习毫无兴趣,除了学习,其他许多事都愿意做。还有的学生纪律难以管束,造成课堂如战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的表现有以下几种:“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在学习,脑子却并不在学习中,似乎在做梦;用回避的方法对待家长、教师和学习;对人际关系感兴趣,对学习不感兴趣;多动、贪玩、懒惰。

学习总是艰苦的,学生要能忍得住板凳上、台灯前的寂寞。学习就是学习,学习不是娱乐,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能让一个人像吃满汉全席或看美国大片似的学到博士,这是规律。

原子物理之父卢瑟福11岁那年,在中学入学考试中,满分600分,他得了580分。英语、法语、拉丁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都是第一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10年考入南京江文书院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去美国留学。高考中我同事申老师的孩子考了692分,考上了清华大学,我相信他并不低能。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寄希望于“白卷英雄”。

亲子活动:

1.做一做《挑错》。

下面是麻呼同学的一篇日记,有5个明显的粗心之错,你能挑出几个?

“2000年2月30日。今天,我做数学作业很顺利。第一题,25+52=77;第二题是应用题,答出鸟鲁木齐旁边的山高12000米。我的借书证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夹在小说《三国志》第27页和第28页之间了。”

2.试一试自我调节过度焦虑的方法。

——认清威胁来源的真正内容,具体分析,开出焦虑清单,设想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获取逃离危险来源的方法,制订详细计划,分割焦虑,采取行动,如用认真复习来对付考试焦虑。

——培养健康的心态,学会放松,目标适宜,充满勇气。

——掌握考试技巧。遵守规则,先易后难,仔细审题,卷面整齐,准中求快,不开“天窗”。

——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学生自己学习效果的检查。在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想不起来的先放下。紧张而不慌乱,沉着而不懈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学生不得考试作弊,也不得协同别人作弊。

——做好考后分析。当我们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时,看到自己的分数之后,重要的是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改正错题,认真研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做对的题也要分析,看看自己表达论证是否清晰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捷明了。

做一做的答案:

第1个错误,2000年是闰年,那也只有2月29日,却不可能有2月30日,此处应该为2000年3月1日。第2个错误,是乌鲁木齐,不是鸟鲁木齐。第3个错误,地球上的山最高只有8000多米,哪有12000米的?第4个错误,小说名字是《三国演义》,《三国志》是史书。第5个错误,书的第27页和第28页之间没有空间,不能放借书证。你找到这5个错误了吗?

著名学者任继愈说:“大学生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了,大家还在议论该不该开除。我认为一个大学生将别人的成果拿来自己用也是一种知识的贪污,若是将来当了官,对别人的利益是不是也要贪?”

西南某市实施了一项荒谬绝伦的教改措施:中考时学生的身高体重,正常可得15分满分,营养不良和肥胖只有7分。事实上,影响青少年身高体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遗传,并且在我国,身高体重也无法确定权威的标准,再说胖瘦高矮会影响成才吗?鲁迅、马三立、姚明、梁冠华、陈景润如果参加该市中考,将得不到15分,可他们确实比选美选出来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大。

温馨提示:

科举是中国的五大发明之一。考试容易做到公平,有的学生不喜欢现行的教育模式,因此选择了退学。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即使退学了,以后肯定还会遇到其他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能总是逃避,而应学会去承受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