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52

第52章 比林定律:让孩子学会适时地拒绝他人

与人交往时,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不会说“不”,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说“不”。

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平生最怕的事情就是拒绝别人。实际上,这是很多人的普遍心理。的确,包括一些处世高手在内,在如何拒绝别人这件事情上,都是很费脑筋的。很多人常常是出于爱面子和怕得罪人的心理,在别人提出一些要求或者请求帮助的时候,即使自己很忙,或者力有不逮,也往往要勉为其力,那个“不”字就是很难说出口。

结果呢,常常会使自己陷入“被逼无奈”的窘境之中,更重要的是,计划和安排还常常被打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陷入被动。长此以往,正常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就会沦为一种负担,丝毫没有快乐可言。

美国幽默学家曾经就此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

这就是著名的“比林定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人际交往中,该拒绝别人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拒绝别人;要敢于说“不”,这样生活将会美好得多。其实,不光是成人,很多孩子也不会说“不”,这使得他们在幼小的年龄就觉得生活很沉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适当的时机说“不”,这样孩子的快乐才会更加多一些。

心理专家解析:让孩子懂得拒绝别人

生活中,有一类孩子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他们事事顺从、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事事顺从、听话,不见得好,因为这类孩子在遇到别人不正确的要求时,很难说“不”。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顺从、听话,习惯成自然,他们会变得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不会说“不”。

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是班里的“老好人”,因为别人让他帮忙做值日时,他不会拒绝;别人让他帮忙写作业时,他不敢说“不”;别人求他帮忙作弊时,他也会配合……这样的孩子,其实生活得很辛苦。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他们乐意做的,但正因为不会拒绝别人,所以他们都做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胜辉读高中的时候,父母每个月只给他300块钱作为生活费。按照常理来说,这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了,可是对于胜辉来说却远远不够。那个时候,同学们会经常一起外出吃饭,每当有同学喊他一起吃饭的时候,其实他是很不愿意去的,但是为了不扫大家的兴,他还是会跟着出去吃饭。这就意味着,他每个月也必须拿出一部分钱来请同学吃饭。

还有,每次当同学邀请他参加生日派对时,他总是不好意思说“不”,而是面带笑意但内心却非常矛盾地说:“好的,我非常乐意!”哪怕这意味着明天的午餐又不知道如何去应付?

元旦或者教师节的时候,他知道有些同学和老师根本就用不着去送礼物,因为几乎就不认识。可是当同学们邀请他一起给某个同学或者某个老师送礼物的时候,他还是很“潇洒”地和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精品店里选购……

为此,胜辉十分苦恼,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有从饭费里省。结果呢,营养跟不上去,学习压力又十分大,再加上他为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而苦恼,最后竟然患上了神经衰弱。

父母错误做法:父母的懦弱导致孩子的懦弱

今日的独生子女常被人称作“小皇帝”或“小公主”,以自己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利益。但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通常懦弱无比,离开了“宫殿”和“守护”,便不知道该如何自卫,处处都要找“靠山”,或者委曲求全,从小就学会自我嘲解。因为在家庭教育中除了父母不给孩子应有的自主权和说“不”的权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说“不”的榜样。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遭遇一些委屈和误会,有时为了权益之计,不惜忍气吞声;或者是因为害怕得罪人,他们就不忍拒绝别人的请求,结果就表现得比较懦弱。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就不敢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不敢向伤害自己情感的势力提出抗议,不会击退不公平的待遇,而是将一股股怨气埋入心中。这样的孩子在成人之后,必将有一颗扭曲的心,多会自怨自艾,终身不知如何抗争。

心理专家建议:教会孩子行使说“不”的权利

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怎样对待别人提出的请求。如果自己能力不及,为了不丢面子而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并为此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不仅会使自己身心疲惫,还会影响别人的事情;如果他人的请求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这个时候更应该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说“不”。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行使自己说“不”的权利。

(1)谦让不等于懦弱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向来重视“知书达理”、“谦虚忍让”。的确,谦让一向是受人称赞的美德,这种品质应当发扬,但谦让不同于懦弱。因此,在培养孩子成为彬彬有礼的小绅士的同时,应注意扶植孩子应有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面对不公平时敢于勇敢地争取应得的利益,对任何不合理的要求能够断然拒绝。

(2)启发孩子学会据理力争

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或受了什么不公平待遇,回来向家长倾诉时,家长不应只是安慰或附和,更不要急于自己出面解决问题,而是应当启发孩子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据理力争”,不要等到回家后再向父母吐苦水。例如,如果有同学让孩子做孩子本不该做的事情,就要让孩子学会直言拒绝,例如“对不起,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你没有权利指使我做这些事”……

(3)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父母在家庭里也要努力营造出民主的气氛,不要一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给孩子表达的自由和拒绝的权利,也只有如此,才不会让灰暗的情感埋进孩子内心深处,在里面“发酵”、变质,制造出古怪的性情来。因为,很多孩子之所以不会拒绝,多是因为被父母压迫、强制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