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45

第45章 自然惩罚法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有时可以不必对孩子进行过多指责,如果能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则能使孩子正确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

一个小女孩很任性,深秋时节母亲带她去串亲戚,她非要穿裙子。母亲怎么劝都不行,父亲毫不留情地对她说:“穿裙子可以,但是今天你不能喊冷,而且我们也不会给你带衣服。”结果宴会上小女孩儿冻得瑟瑟发抖,嘴唇都冻成了紫色。从此以后,她再也不“为了风度不要温度了”。

一个小男孩儿总是不爱惜家里的东西,隔三差五地就把椅子弄坏。一次,他把新买的椅子给弄坏了,他的父母毫不犹豫地决定,让他在接下来的一周里站着吃饭,让孩子感受一下自己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劳累之苦。经过这次之后,孩子的行为果然收敛很多。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惩罚法则”,含义是: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给孩子以心理惩罚,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心情的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从而让孩子自我反省,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像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父母没有对他指责教育,而是让他们在“自作自受”中体验到痛苦的责罚。孩子可以从强化心灵的痛苦体验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心理专家解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世界上几乎每个孩子都吃过“堑”。然而吃过“堑”之后,有的孩子变得愈发聪明了,有的孩子却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后者的父母没有让当事人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正如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事前提醒,事后责骂,千方百计地去补救,结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碎了嘴皮,孩子却没有一点感觉,甚至还会觉得父母的交代是多此一举,下次呢,该犯的错误还继续犯。

卢勤在《告诉孩子,你真棒》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故事:

王晶(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卢勤的好朋友)的做法与其他父母大不相同,当女儿做错事的时候,就让女儿“自作自受”,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先去“吃一堑”,然后“长一智”。

有一次,王晶女儿的学校排练节目,8岁的女儿走得匆忙,忘了带伴奏磁带。王晶发现了,却没做声。她想,女儿常忘东西,提醒她一次,她的依赖心理就增加一分,那么以后就还得提醒一百次、一千次,不如让她受点挫折,让事实来教育女儿。黄思路快到校门口才想起来,打电话给妈妈,请妈妈赶快送磁带给她。

当时,王晶正好放暑假在家,完全有时间给女儿送去。但她没这样做,只对女儿说:“你自己犯的错误,不应该惩罚妈妈。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黄思路没有办法,只好向老师说明情况,把节目顺序调一下,然后骑车顶着烈日回家去取伴奏带。王晶说:“我让她多跑了这一次,后来她却少跑了无数次,因为她记住了这个教训。”

后来,有人问黄思路:“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妈妈的做法对吗?”

黄思路笑着回答:“我觉得对。‘自作自受’使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所以我做事就很负责。”

父母错误做法:替孩子承担做错事情的后果

一个孩子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是因为他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是替孩子去承担做错事情的后果。例如,孩子任性地摔碎了家里的碗,有的父母不但不责备孩子,还赶快拿扫帚、簸箕帮助孩子收拾残局;孩子喜欢乱扔东西,有的父母不但不指出孩子的错误,还总是在第二天早上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放在他的床头……

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更使他不懂得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心理专家建议: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变得很有责任感。”的确,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做法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告诉他:“是你自己选择的,需要你自己来解决。”而不要说:“对不起,都怪妈妈没有帮你。”如果总是帮孩子推卸责任,孩子就会以为自己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爱孩子,就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吧!

(1)不要直接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一味斥责,这样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使孩子内在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时,家长可采用冷静的态度,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明辨自己的过失。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之所以在犯错之后不愿意承担责任,主要是因为他缺乏责任心。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让孩子从小做自己该做的事。再者,责任感的培养,光讲大道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让孩子明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做些实事,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引导孩子预见事物的后果

许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后果,由于他们的经历比较单纯,所预见的后果往往与成人不一样。这个时候,父母可适当指导孩子,如果孩子坚持己见,那么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尝试一下,当结果出乎孩子的意料时,孩子就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