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31

第31章 最后通牒效应:避免孩子养成拖沓的习惯

生活中,很多孩子有做事拖拉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为此,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规定任务的最后期限避免孩子拖拖拉拉。

一位老师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他在星期一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星期五之前交上来,尽管他一再强调最好尽快完成,但星期二到星期四,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还是寥寥无几,星期五是交作业的高峰期,并且在星期五放学之前,学生的作业基本可以收齐。

但是,他如果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在星期三之前交上来,那么,即使他不强调最好尽快完成,在星期三放学之前也基本上能够收齐学生的作业。

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般而言,对于一些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或事情,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去完成。也就是人们大多具有一种拖拉的倾向:在从事某一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条件不允许或到了规定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发现,有的孩子也有做事拖沓的习惯,为此不妨利用“最后通牒效应”来规定孩子最后完成的期限,帮助孩子戒除这一不良行为。

心理专家解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句话警示人们:只有把握今天,明天才能写满辉煌。怎样把握今天?三个字足矣:不拖延。孔子曾站在江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也曾吟:“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亦惊叹:“人生几何。”睿智的先哲们警示我们:拖延不可!一拖百废,成功从何谈起?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避免让孩子染上拖沓的坏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快地进步、更好地成长。

陈晨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就是有一个拖延的毛病,可把父母愁坏了。每次放假,他总是把书包往旁边一丢,把作业往旁边一放,先去痛痛快快地大玩一场,任爸爸、妈妈怎么催促也无济于事,作业依旧不肯写,直到快开学了才知道着急,于是白天黑夜不停地赶作业。

不光在学习上,别的事情他也经常有各种借口拖着不肯去做。书桌该整理了,他总会找各种理由推托,硬说那是书桌保护层;脏袜子还没有洗,他就以学习繁忙做挡箭牌,诉出一大堆苦,最后还是要妈妈给洗;借同学的光盘早就该还了,妈妈一催促,他就会叫道:“哎呀,我忙着呢,明天再说!”他总是这样,自己该完成的事情不抓紧时间完成,爸爸、妈妈一督促,他就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

后来,他的父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咨询教育专家,决定对他采用“最后通牒”的做法,即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给他规定一个最后期限。例如要求他晚上九点之前必须完成作业,每天上学之前把书桌收拾干净,借同学的东西三天之内必须归还……结果,半年下来,他拖沓的习惯改了很多。

父母错误做法:喜欢操纵和教导孩子

孩子之所以拖沓,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性格使然,再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般而言,拖沓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是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

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再者,长期受父母的操纵,孩子的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们常常通过“拖沓”的行为语言来表示对父母的反抗。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

心理专家建议:认清孩子拖沓原因,对症下药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向他的员工谈起他的成功之道,他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情,我得立刻动手去做,空谈无济于事!”的确,拖沓者将一事无成,因为拖延是吞噬生命的恶魔。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后去做,却不知在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父母一定要认清孩子拖沓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掉拖沓的坏习惯。

(1)给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

对于一个拖沓的孩子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应该事先规定好时间,因为给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会让他有心理压力,迫使他按时完成。例如,要求孩子在半个小时之内必须洗完衣服,在5分钟之内收拾好书包,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有了明确的任务和时间之后,孩子就会有压力,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紧迫感。

(2)让孩子做事情分清轻重缓急

很多孩子之所以拖沓是因为他们做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对此,父母可以按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决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可以让孩子先集中时间做大事情,剩余的时间再处理小事杂事,这样安排好之后,再进行全面的时间管理,就不会出现忙乱的状况了。

(3)让孩子做事之前做好准备

孩子之所以做事磨蹭,是因为事前没有做好准备。例如,孩子第二天早上穿衣拖拖拉拉,多是因为他在找穿的衣服。如果事前父母告诉孩子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到床头,那么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应该提醒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必定耽误做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