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25

第25章 路径依赖: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习惯培养心理定律——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一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而好习惯对一个孩子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若想教育好孩子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的习惯就像是走路,如果人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专业人士都知道,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是这个标准而不是其他标准呢?

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且这个标准沿用的是马车的轮距标准。

马车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标准呢?因为英国马路轨迹的标准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如果马车的轮距改变,在路上行驶起来就比较困难。

可是,马路的轨迹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源于古罗马,因为英国的长途铁路是古罗马人铺设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

可是古罗马的战车为什么会采取这个宽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正好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

更为奇妙的是,这个宽度影响到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这是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这就是著名的“路径依赖”法则。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旦人们在生活中选择某一路径,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依赖这一路径,而且很难轻易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后来,这一法则给为人父母们这样一个启示: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某一习惯,之后这一习惯就很难更改。

心理专家解析:习惯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一个孩子自幼养成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他一生的命运。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己身体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具体含义就是从孩子儿时的习惯推测他的将来。而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将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否。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聚会巴黎。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记者接着问道。“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正是这些良好的习惯,使这位科学家从一个平凡的人走向诺贝尔奖的获奖台。

同样,毛泽东小时侯非常喜欢读书,为了锻炼自己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他专门来到城门洞读书。无论身边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毫不动心。刚开始的时候,看了一会儿,就有点坚持不住了。但后来,凭着顽强的毅力,他每天都强迫自己比前一天多看10分钟。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专心致志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毛泽东果然成就了不朽的事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小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按时起床,每天跑步等,那么以后的日子里,你想要让他放弃这一习惯都非常困难。因为有一种惯性的、本能的力量在督促着他去行动。因此说,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这一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就越容易依赖。为人父母者,还是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吧!

父母错误做法:认为孩子长大之后好习惯会自觉养成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父母总是会产生这样的观念:孩子小时候养不成好习惯不要紧,长大之后,好习惯会自动养成的。有的父母甚至会认为等孩子长大之后,小时候的坏习惯是可以改正的。因此,他们总是疏于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例如他们能够容忍孩子好吃懒做,甚至对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也会采取纵容的态度,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没有什么不好……

他们总是心想,等孩子长大了,被生活所迫的时候,自然会变得勤快;等孩子长大了,小偷小摸的习惯自然会改掉;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变得乖巧懂事、成熟稳重……可结果呢,孩子长大了,愈发地好吃懒做;孩子长大了,小偷小摸的习惯不但没有戒掉,反而变成了大偷大摸;孩子长大了,依然到处惹事生非。这个时候,再去纠正孩子的这些习惯,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心理专家建议: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习惯的重要性,还告诉我们习惯的养成要从行为入手。那么,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决不能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出某种错误行为是在所难免的。但父母不能因为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这种做法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以为然,孩子就会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久而久之,犯错对孩子来说就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培养习惯从小事做起

好习惯往往表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比如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心思缜密,考虑问题周全,不丢三落四,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许多家长常常忽视了这些细节和小事,对孩子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3)要做长期的坚持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直到孩子形成良好而稳固的习惯为止。良好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而且在形成过程中,还经常会有相反的力量在与之抗衡。比如诚实守信,只要有一回因逃避责骂而说谎,就会使孩子丧失对好品德的追求。

(4)让孩子多参加实践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只是对孩子一味地说教,还要让孩子参与到实践中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的:“要养成某种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如果父母只注重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好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