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12

第12章 代沟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沟通

不少父母常为如何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感到头疼。其实,父母如果能够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年龄相差很多,生活圈子截然不同,所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他们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为“代沟效应”。如果这种差别不加改善而让它扩大,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之间就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很容易就会产生。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实行“强权政治”,那孩子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之间产生“代沟”,甚至与父母结仇。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人格,父母一旦压制了他们的想法,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抗。所以,父母如果能够站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效果要比一味地强制好得多。

心理专家解析:代沟的产生源于缺乏沟通

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脾气倔强得很,你说他几句他就烦;你让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你说是对的,他偏说成是错的……整天与你唱反调。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尤其是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同时也处于逆反期,常常会表现出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赶鸡的一种强度逆反。

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之外,主要就是因为在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对他们进行过分的压制,而又缺少与他们沟通的缘故。身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如果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不能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代沟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

曾有一位母亲给心理咨询热线打来电话,说:“请你们一定要帮我,我感觉在我和孩子之间有一道沟,这道沟让我和孩子之间都成了仇人了。我不知道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好。”

原来,这位母亲有一个儿子,已经19岁了。母亲说儿子小时候非常乖,从不与大人顶嘴,可是儿子长大后,逐渐和母亲没有共同语言,说不上两句话母子俩就会吵起来。儿子高考没上本科线,准备复读一年再考,由于去哪个复习班的问题,母子俩意见不和,又发生了争吵;儿子喜欢打篮球,每次他要出去和伙伴们玩时,都会遭到母亲的干涉。总之,两个人的战势愈演愈烈,在一次争吵中,儿子一气之下,竟把母亲精心栽培的花草摔得满地都是。

母亲对儿子说:“家里条件这样好,你生活如此幸福,怎么还天天和我们对着干?”儿子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幸福的感觉。其实不是我和你们对着干,是你们和我对着干!你们根本不理解人!”

这对母子的话各有其道理,毕竟是两代人,思想、观念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两代人又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很少进行沟通,所以很难达到一致的意见,这样亲子间的“代沟”必然会产生。

父母错误做法:以己之心度孩子之腹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的一些想法自己不能理解,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都多,凭借这么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他们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都是正确无疑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己之心度孩子之腹。

例如孩子偶尔坐在电脑前,他们认为是不学无术;孩子喜欢街舞,他们认为那是下三滥的东西;孩子和异性朋友聊天,他们觉得孩子是在谈恋爱……如此一来,父母常常会对孩子产生错误判断,而且大多还会强行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不服,因此,“代沟”的出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心理专家建议:经常与孩子沟通可消除“代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味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因此,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父母都要学会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要整天吵骂孩子或逼打孩子,这样只会让亲子间的代沟越来越深,而且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严重的恨意。明智父母的做法是:从孩子的角度,站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那么,怎么做才能消除亲子间的代沟呢?

(1)放下父母的权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为现代合格的父母应该认识到,家庭不能停留在家长制甚至封建专制时代,要自觉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学会同子女交朋友,平等地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新型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经常抽空与孩子交谈,陪同孩子参加活动,如买书、选购物品、体育锻炼、听音乐、看电影等。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疾苦

父母也不妨适当地向子女敞开心怀,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孩子理解你的心情,也请他帮助父母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这样,子女才会逐渐懂得家长们原来也有这么多的难念的经,才会觉得应该关心体贴父母。

(3)教育态度要温和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温和的态度、谆谆教导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他们也就容易接受善意的劝导。不能用粗暴的训斥、轻蔑的态度、讽刺的语言、过多的禁止与批评等,这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信任、不合作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很差。

(4)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不要片面地评价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在成长中也有心事和烦恼,一旦父母不理解,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不够关爱他,是冷酷的、无情的,因此,孩子就会不喜欢父母,甚至不听父母的话。